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1/2)

第四百二十二章 “文若,对西川的局势你有何高见?”

谈论了一阵后,其余几人才发觉荀彧仍未发一言,陈群不禁诧异地询问道。

“事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何必纠缠过多!”

荀彧从地图上收回自己的目光,淡然说道,“西川的大局基本已定,我等纵然心有不甘,却也是鞭长莫及。

既然如此,不如将眼光放在其他可以改变的事情上来。



陈群等人没有想到荀彧居然对西川的事情看的这么轻。

“从夏侯征西撤离之日起,西川的局势便已不在我方控制之下了!”

见众人仍然将目光投在自己身上,荀彧那丰姿俊爽却略显沧桑之色的面庞微微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其实,我等谁不明白————刘璝、张松之流,论名望人心,不如刘备;论统军用兵,不如张飞、关羽;论才智,不如徐庶、诸葛亮、庞统;论人力物力,更是与荆、扬诸州相差甚远……他们所能凭借的,也仅仅是地势之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凭借地势之利,或许能抵挡一时,却不能抵挡一世,自古便是如此。

彧这里想问一问,列位当真指望过刘璝、张松能够与刘备纠缠十年八载,甚至于击败刘备么?”

听 了这一番话,陈群等人先是微怔,随即都默然点了点头————正如荀彧所说,他们自己其实也并不看好刘璝,只不过是不甘心西川落入刘备之手,下意识地否认了一些事情。

“以如今的形势。

刘备业已形成一道东起青州,西至凉州的包围网,将丞相治下诸州尽囊其中。

加之东、西两川的归附,南中的内乱,可以说,刘备几乎已无后顾之忧。



荀彧转身指着屏风上的地图说道,“相形之下,丞相虽然行将击灭公孙康。

但仍可能有鲜卑、匈奴、乌桓诸异族为患。

要破解眼下的困局,必须寻求从某一点突破,将刘备地包围之网有其形而无其实。



“西凉,正是这关键!”

荀彧用手指在地图左上角那一处重重地点了点。

“文若,司马懿那里有无希望?

再这样拖下去,恐怕会激起人心不稳……”

陈群有些疑惑地询问道。

荀彧微微点了点头……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一碧如洗的天空中,鸿雁南飞而去。

初秋时节已过,天气变得越来越冷。

树叶枯黄,一阵风吹过,大片大片的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

“有意思……”

看着手中的一封薄绢,诸葛亮突然轻笑了起来。

低声喃语道。

“已经看了这许久,只知自说自笑,上面到底说了什么?”

庞统劈手从诸葛亮那里“抢”

过绢书,抱怨说道。

对庞统这很是“无礼”

的举动。

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语。

“……马仲华有谋叛之心?”

还未看完,庞统也同样忍不住笑了起来,“荀文若还真是大手笔,居然同时在荆、豫、汉中搞出动静来……”

曹操正在征讨辽东,庞统等人知道如今在许昌主事的人是荀彧。

“什么?

马仲华谋叛?”

一旁的蒯越、鲁肃、孙乾又惊又疑地说道,连向来沉稳冷静地张昭都不禁流露出一丝讶色。

“呵呵……”

庞统笑而不言,转手将绢书递向蒯越。

张昭、鲁肃几人围到蒯越跟前,有些急切地一同阅览起来。

绢书上的内容确实很有些震撼性————荆州的南阳郡、豫州的汝南郡以及汉中等地。

突然兴起一股流言。

称由于稳定了西凉的局势,并得到羌人和鲜卑人的鼎力支持,马岱业已心生异念,正欲脱离刘备而自立,重新恢复马家在西凉的绝对控制权。

同时近日来,马岱与羌、鲜卑诸部落往来密切,正有意合兵进击并州,向曹操复仇。

确认了绢书的内容。

张昭几人反而松了口气。

也难怪诸葛亮和庞统都会笑出来————这股流言实在是很难令人采信。

更像是曹操方用来离间刘备与马岱关系地伎俩。

换在一个多疑的主君,或许这流言还能起些作用。

但刘备向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曹孟德果然是计穷了……”

孙乾大笑说道。

“凉州南临雍州,东接并州,又有铁骑纵横,对曹操简直是有如悬首之刃。

若不能将凉州搅得天翻地覆,他岂能安心?”

庞统拈着颔下的短须,笑着接口说道,“正因为如此,他才先图谋司马仲达,后又以谣言生事。



“士元,你还是有些小瞧荀文若了……”

诸葛亮轻摇着鹅毛羽扇,淡淡地说道。

“这话怎么说?”

非但庞统自己,就连蒯越、张昭几人都为诸葛亮的话感到疑惑。

“以荀文若之能,不大可能会采用如此简单地计策……”

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道,“在亮看来,这条流言计很可能仅是表面的障眼法而已,内中必别有蹊跷……”

“孔明的意思是……”

张昭不解地询问道。

“荀彧是准备对司马仲达动手了……”

就在诸葛亮说出这句话的一刹那,庞统似乎也想通了什么。

“何解?”

张昭仍然不太明白。

“从现有地情况看来,许昌方面分明已经识破司马仲达并未身死,且藏匿于凉州一事,甚至可能还知晓韩遂兵败、凉州易手正是二马携手之功。

但荀彧迟迟没有真正发难,就在于他也明了————纵然以司马氏相要挟,也未必能令司马仲达重归曹操麾下,更休说是借其谋取西凉。

再者。

许昌方面探寻并试图联络司马仲达之事,能完全瞒过马仲华的可能性也不大。

以荀彧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如若此事泄露为马仲华所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三————其一,马仲华疑而斩杀司马;其二,马仲华疑而不杀,拘禁司马;其三,司马仲达知事不妙。

反戈一击,以其智计煽动凉州生乱。



诸葛亮侃侃分析道,“若是第三种情况,自是对曹方极为有利;若是第一、第二种情况,乍一看,似乎对曹方并无实际益处。

但试想,若是再上那些流言,又会起到什么效果?”

“司马仲达乃是由主公所派。

主公能将司马派往西凉辅佐马仲华。

便已表明对其之信任。

故而,莫说是斩而杀之,纵然是将其拘禁,马仲华此举也难免会引起主公疑惑不快。

再加上那些流言,只会让他心存异志一事‘由假变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