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1/2)
第三百二十章 “终究还是没赶得上!”
垂下手中的绢书,我长出了一口气————尽管大哥已经派遣使者急赴西川,试图向刘璋示警,但最终还是没来得及。
目前西川形势的发展,可以说是最为恶劣的一种结果。
曹操的阴谋终究还是达成了。
张松、孟达……名字听起来那么的熟悉。
原先的历史中,这几位都是迎大哥入川的功臣。
但也不要忘了,张松在向大哥献图之前,首先去的是许昌,他原本是想把西川献给曹操的,不过因为受了曹操的冷遇,才转而投向大哥。
说得不好听些,张松这人就是一个标准的“骑墙派”
。
而身为张松的好友,孟达肯定早已对张松“献川”
的企图了解得清清楚楚,他没有劝阻,反而也积极为此事而奔走,说明他们本就是一类人。
事实上,孟达的反复程度还要超过张松。
。
在南阳,在徐州,尽管遇到到了一些麻烦和难题,但我军在总体态势上都占据着优势。
这一次我军的全面北伐,可以说是碰到了数十年一遇的绝好机会。
打好了,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哥与曹操之间的力量对比,为日后的天下一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旦错过这次的良机,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寻找到第二次机会。
我实在很不想将此生余下的时间,都耗费在跟曹军无休无止的拉锯战中。
当年的汉中之战,我军已经攻至南郑,眼见即将平定汉中大局,但因荆州遇险而功败垂成。
难道这次又要再现当年的“故事”
?
。
绝不能再重蹈覆辙!
我微一甩头,将乱七八糟地杂念从脑中抛除。
仔细思索起对策来。
“其实情况还不至于到不可应付的程度……”
庞统缓缓拈捋着颔下的几绺短须,沉吟着说道,“虽然刘璝、吴懿、张松等人暂时控制住了刘璋,但要想真正掌控西川各郡县,应该还需要些时间。
而且,统料想川中之臣未必人人都会附随刘璝等辈,若能命细作多加活动,或许还能挑起西川的内斗。
”
顿了顿。
庞统皱眉说道:“其实,真正可虑的,并非是益州军,而是汉中的曹军。
夏侯渊是曹操麾下最得力的上将,麾下曹军也是精锐中的精锐。
当年在汉中之战时我军虽两败夏侯渊,一则是因为有将军亲自统军,二则是曹军初占汉中,极不得人心。
如今曹军占据汉中已有一段时间。
人心基本已定。
夏侯渊不再有太多顾忌,加之将军如今不在荆州,若是夏侯渊引汉中精锐之师东向而来,与益州军、南中蛮部相互呼应,这才是最大地危机所在。
”
“恩……!”
微微点了点头。
其实我心中也已有了这样的担忧。
自我军北伐以来,各处的曹军都有所调动,惟一做到不动如山的,只有泰山大人的汉中部。
“仲达。
你怎么看?”
我转头向帐内另外一人问道。
“以懿之愚见,即便汉中曹军、益州军、南中蛮部同时进犯,北伐的大计也绝不容动摇……”
司马懿略一思索后,侃侃说道,“曹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使其战力大受影响。
如果不能乘此机会削弱其实力,日后再想压倒他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才想方设法地从西川、南中蛮部等方面动心思。
谋求以外力化解其所遭遇地困境。
他在外力上动得心思越大,表明其内部力量越虚弱。
至于荆州可能遭遇的三路进犯,懿以为还是动用荆、扬、交三州留守军力加以抵御为上。
这三路中,南中蛮部号称有‘勇士二十万’,看似军力强悍,但其实却是最弱的一路。
那孟获20岁出头,初接任大首领之位,在南中蛮部威望不足。
根基不稳。
蛮族近百部、洞。
根本不可能做到同心同德。
纵然孟获能鼓动各部、洞首领出兵,也只能得到一支同床异梦的乌合之众。
只要我方能做好准备。
有足够的耐心,一面派兵与其缠击,一面派人联络其中与孟获不睦者,挑起蛮部内部地争斗,有很大希望让他们不战自散。
对益州军,同样也是分化搅扰与迎击相结合。
先挑起益州军内部纷争,再在战场上给予其一定的打击,就有很大的机会迫使其退兵。
真正让人头疼的,恰如庞军师所说,是汉中地夏侯渊军。
夏侯渊这一部曹军,既可以直接东向攻击我上庸郡,也可以乘我军无法分身的机会进击张鲁,以求一统巴郡。
甚至还可以在益州军出现内斗时,出兵协助刘璝、吴懿等人安定西川局面。
对夏侯渊一路,只能想办法拖住他的手脚。
将军可以请蒯越大人联络张鲁,请其一面增兵对夏侯渊形成震慑,一面安排汉中教民起事。
”
听着司马懿的分析,我的眼睛逐渐变亮起来,庞统也不时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当然,懿的这些浅见只是从理论上进行的分析,真正实施起来恐怕还是有些难度的。
”
见我和庞统似乎都认同他地分析,司马懿面色稍喜,补充说道,“单就指挥荆、扬、交三州兵马迎击三路敌军,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位大局观好,治军严谨,作战灵活的重臣来统一指挥。
原本蒯大人是个极为合适的人选,但他需要坐镇荆州安定人心,并统筹军、政要务。
刘磐将军虽然德高望重,但在大局观上有所欠缺,以懿之见,最好再另选合适人选统领大军。
”
我和庞统对视一眼。
随即都缓缓点头。
庐江事变之后,如火凤般“涅磐”
重生的司马懿,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其军略上的能力。
由于性格上的差异,他和庞统的思维,出奇地互补。
在许多问题上,往往将两人地观点融合起来,就是最佳地方案。
在互补性,身为多年同窗的诸葛亮与庞统。
反而显得不太理想,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
廖化、吕蒙、吕岱、贺齐……我在脑中迅速将荆州目前可用地人选梳理了一遍,最后锁定了一个人。
“将军有人选了?”
庞统笑着问道。
“陆伯言!”
我点点头,说出心中的人选。
无论在战略、战术,还是治军、人缘等多个方面,陆逊都极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