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1/2)
第二百七十六章 约半个时辰后,战斗终落下了帷幕。
当张合被擒的消息被证实后,曹军的斗志便如开闸的洪水,一泄千里,再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余下的战斗,其实更多是围绕追剿溃兵而展开。
此战,曹军参战7200余人,阵亡2400余,伤、降4000人,另有近八百人溃逃。
但身在人生地不熟的南郡,这些溃出的曹兵最终也无处可去。
曹军主将张合被擒,校尉张南被杀。
而我军方面,虽然在战前的布局、战时的战术运用方面、以及军卒的人数上,可以说都是占了绝对上风,但最终仍然付出了1600余人的伤亡,其中阵亡者就接近千人。
张合所部的战斗力确实相当强悍,尤其在正面交锋时,比之我军并不处下风。
如果不是因为水土不服造成张合大量的非战减员,恐怕这一战要拿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经我察看,那些参战的曹军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呈现较轻的水土不服症状。
能打成这样,他们已经做的相当不错。
虽然最终全军覆没,但张合攻入荆州这么些天,从上庸到襄阳,再到南郡,光兵马就给我军造成近两万人的伤亡,平民百姓的死伤还不计在内。
仅从损失来看,我军跟张合算是半斤八两,但不同的是,从战略层面来看,我因击灭张合而赢得全局形势的扭转,张合却因自己的覆灭而葬送曹操夺取荆州的计划。
。
战后,马岱见了昏迷未醒的张合,虽然目现愤怒之色,却没有向我请求斩杀张合,只是恨恨地踢了几脚。
以他的性格,只会在战场上杀死张合。
而不会去杀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敌人。
不过,如果是曹氏宗族地人,恐怕就一定了。
当然,要是马岱真的提出了请求,说不定我也就真的答应他。
毕竟,马岱、庞德已经成为我军重要一分子,几次作战功勋卓著,而且对马超的事情我也心怀歉疚;相比而言。
张合虽然被激答应了赌约,但真想让他投降恐怕也不件容易的事情。
。
清点俘虏、打扫战场的过程中,我命斥候急赴江陵,督请南郡太守蒋琬调郡国兵来接管看押俘虏。
除了乌扶邑这里的4000俘虏外,在乐亭那里还有4000多水土不服症状极为严重、以至无法行动的曹军。
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施治,恐怕不消半日就会人员死亡。
这些事情重要而细锁,而我眼下却没有工夫来亲自打理,只好交给蒋琬。
一个时辰后。
我留文聘所部和无前飞军看押俘虏和照拂伤员,自己则领着铁骑先行北上赶赶回襄阳。
……………………………………………………………………..
翌日正午,我回到了襄阳。
进入城中,我颇有些惊讶地发现城中居然张灯结彩,颇有些喜庆地气氛。
(因为战事。
襄阳暂时还没有进入国丧期,不忌喜庆) “寇敌张合覆灭,襄阳重归安宁,故而百姓张灯结彩。
以示庆祝。
”
看出了我的疑惑,前来迎接的徐庶笑着说道。
“还早了点,等曹仁也被赶出荆州时,才真正值得庆祝!”
看着街头百姓欣喜的表情,我心中同样也充溢着一阵轻快。
“这一天也不远了!”
徐庶轻轻打马,笑道,“如今许昌局势紧张,曹操肯定已经为天子驾崩之事而焦头烂额。
这便决定了荆州的战事无法维继。
料想只要曹仁一得到张合覆灭的消息,撤军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
前些日一直忙于战事,无暇关注天子驾崩的后继事宜,此刻听徐庶提及,倒是让我留意了起来:“元直,天子驾崩之事如何了?”
“呵呵……”
徐庶跟我是并骑当先而行,其余迎接地官员都离得较远,所以说话时没有那么多顾忌。
“曹操这次有难了……”
“恩?”
我轻噫了一声。
饶有兴致地看向徐庶。
“目前曹操弑杀天子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虽然他竭尽全力制造言论。
称天子是由主公和伏完等人谋害,但其治下各州郡已是一片混乱。
据闻,许昌朝廷上,十余位朝中重臣向曹操质询天子究竟是如何驾崩?
大鸿胪孔融更是当面直斥曹操为权奸篡臣,曹操一气之下,已将孔融收入天牢……”
“孔文举果非常人……”
听到这里,我也不禁轻笑了起来,“在如今的情形下,曹操将孔融收监,实是自取混乱!”
孔融乃是孔子第二十世孙,家学渊源,为当世名儒,继蔡邕之后为文章宗师,而且他生性耿介,扬善嫉恶,名重一时,世称“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他在天下士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
如今孔融因质问天子驾崩之事而被入狱,且不说他一向崇高的声誉名望,就以事论事,曹操此举也会给人造成故意掩饰地印象,非但无法缓解他所处的窘境,甚至会进一步恶化局势。
“将军所的不错。
”
徐庶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曹操估计也是气极了,不过待他冷静下来,十之八九还是会将孔融放出来的。
”
“就算放出来,孔文举也未必会领情……”
我脑中还残留着一些对孔融地印象,知道此人几乎可说是嫉恶如仇,一旦认定某事纵死不改,“这个蹩,曹操是吃定了!”
“不但是朝中,而且连曹操治下各州中,也有许多州郡大吏和地方名士大儒、宗族领袖上书质询……”
徐庶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除此之外,主公的亲笔檄文(内容由诸葛亮代草)业已通传各州郡。
以蒯公、张子布、许文休(许靖)为首的荆、扬名士也相继著文直叱曹操弑杀天子的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恶行……”
“这下子有得曹操忙了。
”
我轻摇了摇头,心中一阵感慨。
以诸葛亮那细致缜密、料敌先机的思维,所安排的计划肯定是一环扣一环。
务必让你没有机会来扭转局势。
如果设身处地,换我作曹操,面对这样地复杂痛苦局面,我肯定是束手无策。
“天子地大祭就在四天之后,如果能够在这两天里结束荆州战事,将军还能赶回寿春参加大祭。
”
徐庶又想起一事,对我说道。
参不参加大祭,对我来说倒是没有什么。
我更关心的另一件事:“元直,帝位承继之事有什么意向么?”
就我来说,自然是希望大哥能够登上汉天子之位。
但这件事的最终决定,却并非是看我的希望如何,而是要综合内外的形势来做决断。
“三日前孔明给我来了一封信,提到了此事。
”
徐庶点点头,不紧不慢地回道,“目前主要有两种意向。
一是由主公继位。
另一种则是等候伏皇后腹中胎儿出世,如若是皇子,则由其继位,由主公辅政;如若是公主,则再作决断。
主公目前还未置可否。
大概是准备等将军回扬州一起商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