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1/2)

第二百零五章 “决一死战?”

曹操低声喃语着,手指节在桌案上敲击的频率变得越来越快。

“刘备占据扬州之后,既有地利之优,又多有智士良将相辅,气候已基本形成,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将其击灭,不大现实。



贾诩以他那一贯的不紧不慢的语速说道,“最可取的办法,就是凭借土地、人丁的优势,与刘备进行消耗之战,将他的人力、物力、财力一点一滴地耗尽。

扬州虽然富庶,但连年战乱不休,直至去年年底孙家覆亡,才算暂告安定,这期间人丁损失颇为严重。

而刘备得扬州时日不长,尚未得到太多休养生息的机会。

以辖下人丁算,刘备逊丞相多矣。

而人丁,便是兵员的保证。

打个比方————若同样征十万兵,丞相这边虽然有些难度,但平摊到九个州,实际每州也仅只需要一万一千人而已,并不会损伤郡治、民生的根本;但若刘备要在扬州征募十万兵员,则必然会引起民怨沸腾,动摇他统治的根基,难免落的穷兵黩武之名。

一直以来,刘备所以能与负隅顽抗丞相天威,依仗的便是他的仁德名声。



帐中众人凝神静气聆听着贾诩的分析,思索着他话中的内容。

“而眼下,就是一个消耗刘备军力的时机!”

贾诩一直注意着曹操的反应,见他微微点了点头,便继续说道,“此次关、张攻击徐州所用兵马有近六万人,恐怕得占到刘备军力的半数。

而且必定都是精锐,只从那不下6000的骑兵便可见一斑。

若能乘这个机会,重创关、张大军,往远里看,将对刘备地实力将会造成极大的消耗,使其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再对丞相构成大的威胁;而从近里看,则可将眼前战局的被动形势一举扭转过来。

我军尚有五万多人,关、张的兵马还要稍少一些。

诩以为。

只要能将关、张大军‘留’下八成,那即便我军这五万人全部填进去,也是划算的。



听到这里,帐内一片哗然。

五万多大军,五万多条人命,在贾诩眼中,仿佛就跟没有生命的钱币一般,只要能换取想要地“东西”



就可以无情地舍弃。

“文和先生,你将军中将士看作什么了?”

曹仁面色一沉,愤愤质问道,“以命换命,这仗还打了做什么?”

“子孝将军。

虽然这仅是一家之言,但诩却认为这是最为可行的办法。



留意到曹操眼中闪过的一丝异色,贾诩心中有了数,面色不改地缓缓说道。

“我军损失了这五万人,还可以从青、徐、兖三州就近再凑起五万人来,虽然相当勉强,但并不会影响整体战局;刘备若是丢了在淮北的关、张大军,一年内都不可能恢复元气。

届时刘备只能龟缩自保,再无袭扰我军之力。

利用这段时间,丞相可从容不迫地击灭袁谭,平定幽州。

甚至解除北疆异族的威胁。

只能消除后顾之忧,丞相届时坐领十州,稍加休整后,以雄兵百万南下,任刘备、刘琦都将无法匹敌。



“难道除了以命死搏之外,便再无破敌良策吗?”

曹仁犹自不甘心地说道。

“可以施火攻之计,如今北风正盛,敌军又处下风口。



曹真接口说道。

“火攻行不通!”

荀攸捋着颔下清须说道。

“虽然有风向、风力的便利。

但却没有草木可供火攻之用,而关、张对火攻也是早有防备。

先前听斥候的禀报。

敌军在淮水北畔安营之时,就已将附近的草木砍伐割取一空。

而且,敌军安营处,地势宽阔,即便火起,也可向两翼移动。



荀攸地这一番话,即否定了曹真提议的可行性,同时也隐隐表示了对贾诩计划的赞同。

曹真还待继续反驳,却被曹操打断:“传令于彭城太守毛介,命其征调琅琊、东海、下邳三郡驻军,会同彭城守军南下增援!”

曹操长身而起,锐利的眼眸巡望着帐中众将,而后右手重重地拍在身前桌案上:“通令全军,两个时辰后拔营南下,与敌决一死战。





两个多时辰后,风骑营斥候将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回营中。

“斥候刚刚回报,曹军全营开拔,正朝我军驻地赶来!”

关羽轻捋颔下长髯,凤眼微睁,熠熠地光芒自眸中现出。

“全营开拔?!!!”

赵云英挺的剑眉微微一挑,略显疑惑地说道,“曹操想干什么?”

“如果不出预料,曹操大概是准备与我军决一死战了!”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笑说道。

“什么?

决一死战!”

帐中诸将左右顾盼,发出轻微的议论之声。

“军师……”

赵云仍显不解地追问道,“曹军兵力与我军相当,又新遭败绩,士气估计受到不小影响,纯以战力而言,我军应当还略占上风。

而且,斥候并未发现曹操有援军赶到。

既然如此,曹操为何要与我军决一死战?”

赵云问出了不少将领心中的疑惑。

“子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诸葛亮对曹操地意图看得很透,“仅以此战而言,自然是我军略占上风。

但如果曹操当真有意死战,最后结果必是两败俱伤,我军即便获胜,也是惨胜。

说到底,曹操并不是想取得这一战的胜利,而是想我军打一场消耗之战……”

作了简单而明了的分析后,诸葛亮叹了口气,双手后负,怅然说道:“不比曹操的‘财大气粗’。

我军消耗不起啊。

曹操……果然不是一般人物,这么快就权衡出了利弊得失!”

听罢诸葛亮的分析后,诸将立时就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

“君侯,军师,是迎战,还是暂向东、西方向退一退?”

赵云虽知情势紧急,却不显慌乱,沉着冷静地问道。

由于曹、刘两军本就相距不远。

斥候回报消息又耽搁一段时间,如今曹军前锋距刘军大营恐怕已不足20里,急行军一个时辰就能赶到。

如果是骑军,所需时间更短。

此刻虽然甘宁水军就屯驻淮水之上,但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想要渡河南撤,最可能出现地结果就是渡到一小半时,曹军疯狂掩袭而至。

赵云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提及南渡之事。

摆在面前地路只有两条————其一。

迎战!

如曹操所愿,两军就地决一死战;其二,暂避曹军锋芒,沿河向东、西两个方向撤退。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