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1/2)
第一百九十二章 时至十一月中,已进入寒冬季节,四野一片枯黄景色,看不出半点生气。
天空中浓云密布,大有黑云摧城的架势,凛冽的北风将枯枝、残叶、乃至一切附属于地面的东西都卷到空中,然后再重重的摔落到地上。
广陵郡,小袁亭(亭是当时的行政单位,一百户为里,十里为亭,里有里正,亭有亭长。
) 一座并不很高的丘陵上,我与庞统并肩而立,眺望着远处的广陵军。
这里的广陵军有大约有一万一千人,而我军却超过三万三千人。
在小袁亭这个无险可守的地方,陷入重重包围的广陵军基本上没有逃脱的可能性。
但眼下,我还不打算将这只“瓮中之鳖”
拿下。
这一万一千人,是一个筹码,逼迫广陵太守陈肃投降的筹码。
据细作所探的情报来看,广陵全郡的守军也不超过两万人,这里被困的人马已占到广陵守军的半数以上。
广陵郡的所有兵马都是由前任太守陈登自行征募、操练,其中尤以一万多人丹阳兵(陈登招募丹阳的流民组建而成)战力最为强悍。
与曹操治下其他州郡的驻军不同,广陵军几乎可以说是陈登的私军,即便曹操也不能随意地调动、缩减。
也正因为如此,陈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一万一千人的被困无动于衷。
“将军,看这天色,最多到今晚便要有一场大雪!”
庞统将身上的裘皮披风裹得更紧些,借以抵御寒风,同时抬头看了看天,笑着对我说道,“一旦下起雪来。
这一万多广陵军就更难捱了……”
“恩……”
望着远处的随风不住飘舞的广陵军战旗,我点了点头。
甘宁率锦帆营从海上攻入广陵的行动,大大出乎了陈肃的预料。
遭遇来自侧后方的突袭后,促不及防地广陵军虽然没有当场崩溃,但军中的辎重粮草却基本被焚烧一光。
随即,又因陷入团团包围之中,导致这支广陵军无法得到粮草的补给。
如果不出我的意料,最多再过一天。
广陵军中的粮草就会告謦。
届时不需我军动手,他们也会不战自溃。
而即将到来的这场大雪,则更是雪上加雪。
现在我所要做的,就是等…… “踏踏踏……”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顶盔束甲地郝昭来到了我的跟前,躬身行了一礼,“将军,广陵来人了!”
还真是“说曹操。
曹操到”
…… 。
中军帅帐 “下官广陵典学从事陈迎,拜见张右将军!”
一名锦衣儒士曲身向我深施一礼,恭敬地说道。
“陈从事请起!”
我抬抬手,放缓声音说道,“不知陈从事与陈元龙是何关系?”
“故太守(陈登)乃是迎之堂兄!”
陈迎迅速回道。
“既是元龙之弟。
便不是外人。
来人,为陈从事看座!”
我笑了笑,说道,“昔日在徐州时。
我与元龙颇为相投,交情斐浅。
”
“家兄在世时,也时常说及往昔之事!”
陈迎连忙点头说道,“每每提及皇叔、君侯、右将军,家兄亦常感叹不已。
”
“嗬~~!”
叹了口气,我语带怅然地说道,“元龙世之俊杰,不想中年早逝。
可恨天妒英才。
当年徐州一别,竟成永诀,可惜……”
“多谢张将军!”
陈迎面色一黯,声音略显悲戚地回道。
寒暄了片刻后,陈迎终于忍不住谈到了正题:“家兄和舍侄虽效力于许昌,但对皇叔却也是恭敬有加,向来不敢冒犯半分。
却不知为何张将军竟会兴虎贲之师加于广陵?”
“陈从事,明人不说暗话。
想必你也曾见过我家主公前几日送于陈太守的信件。
所有原由在那封信中已有明叙……”
没等我回答,就见庞统面色一整,肃声回道。
“庞某这里只想说一件事————我家主公为兴复大汉社稷,必讨国贼曹操;曹操欲篡天下,也必欲除我家主公以后快。
两家早成不死不休之局。
陈太守既附曹操,便是我主之敌,兴师伐敌,何问原由?”
陈迎面色微滞,一时无语起来。
庞统的话说实在“太过直接”
,竟将陈迎原先准备好的一套说辞堵在了腹中。
“我与元龙有故旧之谊,实在不愿与故人之后真以刀兵相接。
故而,我大军虽将这里的万余广陵军团团围住,却一直没有聚而歼之……”
笑了笑,我和声说道,“究竟做友或是为敌,全在陈太守一念之间。
”
我和庞统,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直接将陈迎逼到了无可闪躲的角落。
“天寒地冻,缺衣少粮,这万余广陵将士恐怕坚持不了几日,还请陈太守早做决断!”
庞统拈着胡须,面上带着冷冷的笑意说道。
陈迎面上神色不断变化,沉默了片刻后,掏出一封绢书,颓然说道:“舍侄愿率全郡百姓,托庇于皇叔麾下……”
。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临近黄昏时分,漫天地鹅毛大雪飘飘扬扬地洒落下来。
不多时,就将四野变成一片白茫。
冒着大雪,广陵太守陈肃一行百多人赶到小袁亭,向我献上太守印绶,正式归降。
在这场短暂而流血甚少的战争中,陈肃至少犯下了两个致命的错误————其一,在明知兵力不如我军的情况下,居然还想“拒敌于国门之外”
,派出了重兵妄图阻住我军。
反之如若陈肃能将兵力全部龟缩在几座城池之中,根本就不会这样迅速地被逼至绝境。
那时纵然我军能够攻下广陵,也必然费时耗兵甚多。
其二,明知我方拥有纵横大江的锦帆水军,却对东面海岸毫无防备,以至于被甘宁直接抄了那万余广陵军后路。
书生气十足地陈肃,在军略方面,比之乃父陈登确实相差得太远。
若是精通军略的陈登仍然在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
。
受降后,我随即又将印绶奉还给了陈肃,代表大哥仍任命陈肃为广陵太守。
与此同时,被困小袁亭的万余饥寒交迫地广陵军开始弃械受编。
仅仅七天的时间,广陵郡便已易了主人。
事后我才得知,迫使陈肃最终做出投降决定,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佯攻彭城郡的二哥,有意无意地率军隔在广陵与彭城之间。
配合着我,对陈肃形成了极大的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