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1/2)

第一百八十五章 对于我的请求,庞德公不置可否,反而去让司雨、明月两个小童去准备饭食。

看了看草堂外的天色,原来已过正午,难怪腹中隐隐感觉有些饥饿。



司雨、明月两个小家伙年纪虽轻,操持起杂务在却是颇有一套,不多时就让人准备好了几桌饭食。

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并未与我们一起用饭,三人一并回到了后堂。

陪同我和诸葛亮、庞统用餐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年轻人,看起来非常机灵聪慧,也很健谈。

鹿门书院的饭食非常可口,虽然大都是素食,但烹制手艺却是相当高超。

连续近两月的征战中,我与军中将士同餐同宿,吃的比较粗糙,此刻品尝到这样精致淡雅的饭菜,不禁胃口大开。

“孔明师兄,我大哥当真投效刘皇叔了么?”

年轻人早早地吃完,放下碗筷,好奇地问起事来。

“恩!”

诸葛亮一向吃得不多,也已进餐完毕,笑着点头回道,“幼常不知道么?”

这年轻人正是马谡,马良的幼弟。

马谡有些沮丧地点了点头:“成天都呆在书院里,家里有什么事大哥也不让人告诉我,哪里能知道这些?

如果不是孔明师兄刚才提及,我到现在还不知晓呢……”

“季常定然是怕会耽搁到你的学业,才不让人告之你……”

诸葛亮笑了笑,温和地说道。

看得出,诸葛亮对这个聪慧机灵的小师弟相当欣赏。

“几位师兄如今都下山辅佐明主,一展所学。

功业得立,偏我还得窝在书院里……”

马谡唉声叹气地说道。

“幼常,你这小子才学了多点东西,就耐不住性子了!”

庞统也放下了碗筷,轻声笑骂道,“我与孔明都在鹿门求学八年,才被叔父准许下山。

你才上山不到两年,着急什么?”

“每天学的还不就是那些东西。

所有典籍、史书、兵书,我都能倒着背了……”

马谡年轻的面庞上流露出一丝自得之色,骄傲地说道,“书院里其他师兄,没一个人能辩得过我……”

对马谡的狂言,诸葛亮抱以宽容的微笑,但庞统却不客气地笑骂道:“我倒是不信,羽行(习桢。

荆襄名士,史称其“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



这里地字是知宇杜撰的)难道也比不过你?”

“哈哈哈……”

马谡忽地大笑起来,“习师兄已在联辩(鹿门学子平日里时常进行的一种辩论游戏,任意在学问、时政中寻某一话题,众人可畅所欲言)连续输给了我三次……”

“哦~~?”

庞统倒也微吃了一惊。

但随即笑道,“既然如此,我倒要来试试你了!”

马谡嘿嘿一笑,面对庞统的“挑衅”

浑然没有半点畏惧。

反而显得有些期待。

望着马谡那自信满满的模样,我的眉头不自禁地微微一皱。

马谡的确非常聪颖,才华可能也颇为卓越,但却流于表面,有些浮而不实。

而且他的学问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经历过实践地检验,如果他就这样下去,很可能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第二。

原先的历史轨迹中。

以识人著称的大哥一向不看好马谡,很可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而事实也证明了大哥眼光的准确性。

在参谋位置上游刃有余的马谡,一旦独挡一面,便不可避免地犯起了纸上谈兵的错误,丢失街亭重地,导致诸葛亮一出祁山失败,而他自己也落得个丧身陨命的下场。

现在看来,马谡那浮而不实地毛病。

其实早有先兆。

庞德公所以将马谡管束得这么严厉。

应该也是为了磨练他的性情。

不过,到目前为止。

这磨练的效果恐怕还不是很明显。

如此下去,马谡难免重蹈覆辙。

诸葛亮看到我的面色有异,神情也是一动。

“将军,书院中有几处景致颇为秀丽,亮领你四处走走?”

诸葛亮缓缓起身,和声对我说道。

“好,有劳孔明了!”

我知道不会莫名地叫我去欣赏什么景致,定是有话要对我说,笑着点了点头,立起身来。

待我与诸葛亮步出房外后,庞统与马谡的言辩正在激烈进行中…… 。

依山而建地鹿门书院,许多院落在设计建筑时,都有意无意地将鹿门山中的一些绝佳景观包容其中。

泓潭荡漾,清沏见底;林木葱翠,奇石嶙峋……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诸葛亮带我观赏了几处雅致的景观后,忽地笑着对我说道:“将军觉得幼常如何?”

诸葛亮果然留意到了我对马谡的态度。

笑了笑,我转头说道:“聪颖机敏,才华横溢……”

“……亮与幼弟初迁至荆州时,孤苦无依,亏得季常(马良)一家对亮兄弟有颇多照拂。



诸葛亮微微一笑,和声说道,“幼常是季常最幼胞弟,天资聪颖,日后前途当不可限量。

但亮适才观将军对幼常似有些不豫之色……”

诸葛亮虽然才高当世,但目前一则年岁较轻,二则并不知道“后世”

地一些事情,又或者是被马家的恩情束缚住了眼界,故而对马谡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流于表,骄于心!”

诸葛亮已经说到这里,我也就不再客套,直言说道,“马幼常天资绝佳。

但这轻浮虚躁的性格却是他的大忌。

若这性情不改,日后难免会成为言过其实、难副重任的伪才……”

听了我的话,诸葛亮沉默了片刻,似在思索,半晌后点了点头说道:“将军说地不错,恩师也曾这样说过……”

“孔明,你若真为马幼常着想,就当与德公一并好生调教于他……”

我看着诸葛亮。

认真地说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却利于行。

若有机会,孔明还是与马幼常谈上一谈!”

诸葛亮与马家的关系相当不错,而且从适才地情形看来,马谡对诸葛亮似乎也有些崇敬。

两人的年龄相差不是很大,由诸葛亮劝说马谡的效果,可能会超过庞德公或者是马良。

至于如何去劝说。

以诸葛亮这样绝顶聪明之人,就不需要我献丑建议什么了。

“恩……”

诸葛亮略一思索,微笑点头说道,“亮代季常、幼常谢过将军提点……”

“孔明,依你看。

德公移驾扬州的把握有几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