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2/3)

孙乾开心笑道。

“翼德,此事不必由你操心了!”

大哥笑着接口说道,“今夜我将大宴文武,为我侄儿、侄女庆贺。

到时你过来便行!”

“多谢大哥!”

大哥中年无嗣,内心中已将我的一对儿女看作自己所出。

“大哥,这两位先生莫非就是你信中曾提过地————诸葛孔明先生与张仲司先生?”

我看向那两位陌生儒士。

“正是!”

大哥起身走到我的跟前,先指着其中一位相貌英俊儒雅异常地青年文士说道,“这位是诸葛孔明先生,鹿门德公之徒、元直之同门,见识高远,世之奇才!”

“主公过奖了!”

诸葛亮躬身微施一礼。

自谦说道,“襄阳诸葛亮(由于提前出山,诸葛亮没有去南阳隐居,所以这里就自称襄阳人了),见过张将军!”

诸葛大名垂宇宙。

万古云霄一羽毛!

在我那个时代,但凡国人,若提到诸葛亮,恐怕是无人不知。

诸葛亮直名便可直接与“智慧”

划上等号。

此前我见过了郭嘉、徐庶、陆逊、庞统……若仅论智谋,这几位与诸葛亮恐怕也相差无几,甚至在伯仲之间。

但眼前的诸葛亮,予我地震撼才是最强烈的。

“孔明先生不必多礼!”

我急回礼说道,“闻先生之名久矣,今日得见,实乃三生之幸!”

见我态度如此恭谦热切,诸葛亮也不禁有些讶异————诸葛亮虽对自己的才华学识深信不疑。

但论及名气。

当世之内,除襄阳外,恐怕也无几人知晓诸葛亮之名。

“亮一介凡才,不敢当张将军盛赞!”

尽管心中思绪万千,但诸葛亮并未形之于色,和声自谦道。

“三弟,这位是张仲异先生,大儒胡公毋班之徒!”

大哥再为我介绍起另外一人。

“东平张懿。

见过张将军!”

“张先生大才。

兄长信中多有提及,张飞有礼了!”

我回礼后。

仔细打量起张懿来。

张懿的相貌比之诸葛亮可谓相差甚远,但平常无奇的相貌背后,却也有一种不凡的气度,令人无法忽视。

但这张懿有一处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他地眼神似乎有些过于锐利,如果要做个简单的比喻,便如鹰、狼一般。

“孔明与仲异,皆是当世俊杰,得他二人相助,实是我之幸,亦是社稷、百姓之幸!”

大哥对两人似乎非常满意。

“大哥,你们适才在商议什么?”

我点点头,脑中依然在想着张懿地奇特眼神,口中却问起其他问题来。

“正在商谈如何安置那些自汝南迁入寿春的百姓!”

大哥笑着说道,“云长前番攻略汝南,共迁了9万余民众入寿春……”

“哦~~?”

我感兴趣地接口说道…… ……小半个时辰后,在徐庶等人齐心协力的谋划之下,一个非常完善的方案被制订了出来,大哥当即决定以此法施行,特别强调务必使百姓能够安居。

整个商议过程中,我大多时候只是充当听众,只间或提些小建议。

事有结果后,大哥特别吩咐了徐庶他们晚上来府上赴宴,而后便宣布暂且议事到此。

分别向大哥和我行礼后,徐庶几人鱼贯出厅。

无意之中,我瞥了一眼张懿的背影,惊异地发现他眼角余光竟似能够看到身后。

鹰视狼顾????

我脑中迅速反应出这个词。

如果我记得不错,汉末三国时期有着“鹰视狼顾”

长相之人,似乎只有一个————司马懿!

司马懿是河内名门司马一族中最杰出的人才,而司马族却是曹操政权地中坚力量。

照理说来,司马懿怎么也不可能跑到大哥这里来出仕,难道我所料有差?

“仲达留步!”

略一沉吟,我突然大声向张懿喊道。

听得背后传来的喊声,张懿立时停步,似楞住了一般。

“三弟,你叫地是谁?”

大哥略显愕然地看着我。

此刻徐庶、孙乾等人也相继转过头来,好奇地看向我。

“张将军莫非在叫下官?”

转过头时,张懿面色如常,有些惊愕地询问道,“只是下官之字是仲司,而非仲达……”

“呃~~”

我歉然说道,“是飞口误了!

仲司先生见谅!”

“张将军叫住下官,不知有何事?”

张懿露出恍然地神色,和声问道。

“不知仲司先生家中有兄弟几人?

我曾见过一人,与先生颇为相似,那人道自己是家中老幺,排行第八!”

我笑着问道。

“下官家中只有兄弟二人,且胞弟已死……”

张懿面色黯然地说道。

“仲异是故陈留太守张孟卓族侄,其族中亲朋多半已被曹贼所杀!”

大哥在旁为我解释道。

“飞出言无状,请仲司先生见谅!”

我面现歉色,拱手说道,“先生请自便!”

“下官告退!”

张懿回礼后,举步离厅。

“三弟,有什么不对么?”

大哥一见我的神色言行,就知我对张懿有所怀疑。

“大哥,没什么!

这位张先生确实很似我曾见过地一人……”

我笑着回道。

事情未有证实之前,胡乱诬言有失人和。

“哦……”

大哥点点头,也没把这件事放心里去,笑着说道,“三弟,我已让子仲、子芳为云长筹备婚事了!

公佑道四日后便是吉日,最宜婚娶……”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