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1/2)
第六十八章 鄱阳大营,帅帐之中 周瑜躺在床榻之上,人事不醒,面容异常苍白。
鄱阳大营中的一众江东军将领静静地立于帐内,神色焦虑地注视着周瑜和为其诊治的军中大夫。
“都督怎样了?”
潘璋急切地向大夫询问道。
今日傍晚收到鲁肃的一封急件之后,潘璋就注意到周瑜的神色不太对劲。
随后,潘璋便一直在留意周瑜,结果看到周瑜昏倒的一幕。
“都督脉象紊乱,身体颇虚。
以小人之见,乃因劳累过度,且又郁气攻心而致……”
大夫面色沉肃地回道。
“快说该如何诊治!”
性急的陈武不愿听大夫罗嗦,急声说道。
“要医都督此疾,药石反在其次,重在静养宽心……”
大夫谨慎地说道,“一、两月内,最好莫要让都督再为琐事操劳……”
听了大夫的话,帐中诸将尽皆面面相觑————鄱阳大营的军务,全靠周瑜来主持。
尽管周瑜如今只是副都督,但在江东诸将心目中的地位却是丝毫未降,而且都督程普也是几乎将自己的职权全部放给周瑜。
可以说,周瑜在江东军中,是名为“副督”
,实为都督。
周瑜这一病倒,众将立时有群龙无首的感觉。
“是否将周督的病情向主公禀报?”
吕蒙忧虑地说道。
“暂不要禀报……”
潘璋摇头说道,“等都督醒过来后,看看都督自己有何主张?”
“也只得如此了……”
其余众将无奈地点头…… 翌日中午,周瑜从昏迷中转醒,但精神却明显很委靡。
还未等潘璋等人请示是否向孙权禀报,周瑜已自行提出上表柴桑…… 十一月二十六,孙权收到周瑜急表————表中。
周瑜痛陈自己身体染恙,已无力执掌军务,恳请孙权允许自己辞去副都督一职,返回柴桑养病。
见表后,孙权又惊又疑,不敢确认周瑜是真的染病,还是为避嫌而主动请辞,遂急召程普、张昭、鲁肃等人商议。
程普首先表示。
他绝不相信周瑜会做出故意陷害孙瑜之事,希望孙权能够果断平息对周瑜的这些不利传言。
早几日程普在庐陵郡征募兵员,不在柴桑,对于孙瑜痛斥周瑜之事也是刚刚知晓。
对请辞之事,程普认为周瑜是在避嫌,恳请孙权不可应允。
张昭平日虽与周瑜关系不睦,但此刻却也认为不可应允周瑜的请辞。
鲁肃没有就是否该允许周瑜请辞一事发表意见,反而向孙权提议先派人至鄱阳探望周瑜的病情。
孙权仔细思索后。
认同鲁肃的提议,决定就派遣与周瑜关系最佳的鲁肃前往鄱阳,待探明情况后,再做其他决定。
…………………………………..
十一月二十七日午时,鲁肃赶至鄱阳大营 帅帐之中。
周瑜气色有所好转,但仍未能起身,只是靠躺在床榻头。
鲁肃侧坐在榻边,满面关切之色地看着周瑜…… “公谨。
看来我不该给你写那封信啊……”
鲁肃叹了口气,歉疚地说道。
“子敬,此事怪不得你……”
周瑜摆了摆手,勉强一笑说道,“你急书于我,也是为让我有所准备……何况,纵然你不来书,也会有其他人转告于我地!”
“嗬……”
鲁肃轻叹口气。
无奈地摇了摇头————鲁肃知道,周瑜正是因为对孙家(或者说是对死去的孙策)太过忠心,因为对孙家兄弟太过关切,才格外受不了孙权、孙瑜他们的猜疑。
而张飞似乎也正是抓住这一点…… “公谨,你先安心养病,军中事务暂且放下,但莫要请辞……”
鲁肃恳切地说道,“此事我将会设法为你澄清。
只要能够揭穿内中诡计。
使主公明了之后。
事尚有可为!”
“多谢子敬了…”
周瑜知道鲁肃话中的意思,但面色却依然显得消沉。
“此事必又是张飞的离间诡计……”
鲁肃继续分析说道。
“否则仲异将军恐怕没那么容易脱逃。
但可恶的是,他连故意放人都安排得那般缜密,不露一丝马脚。
此人一日不除,我江东一日难安……”
“子敬可有妙计除之?”
周瑜似乎被调起了些兴趣,出声问道。
“此人狡猾异常,实在难以入手……”
鲁肃缓缓摇头说道,“前番我曾为主公筹谋一计,意欲离间张飞与刘备,才尚未真正实施就被其识破,还险些害了阚德润!”
“此人莫非真是我江东天敌?”
周瑜轻叹口气,怅然说道,“子敬,劳烦你为我代笔,我要再上表与主公!”
“公谨,你难道还要……”
往日里周、鲁二人私下交谈时,周瑜从来只称孙权为“仲谋”
,从未叫过“主公”
,但今日周瑜却一反常态地叫起“主公”
来。
显然,周瑜心已寒凉…… “此事纵被澄清,我还何面目继续留于此位……”
周瑜落寞地说道,“与其让主公难做,不如我自行请辞。
子敬,快写吧————瑜本凡才…………”
刘备、张飞的图谋终于要达成了!
一步一步地,周瑜与孙权的关系被疏远,相互间地信任逐渐失去……江东的擎天巨柱,没有倒在战场之上,却倒在了自家的内讧上。
不知怎的,鲁肃居然想起了当日庞统临别时的赠言————“以孙讨虏性情,鲁大人日后还是少逆多顺为好,否则恐惹其祸!”
“难道,我的选择错了么~~”
鲁肃无声叹气,起身走到帐中几案前,提笔按照周瑜所说的话急书起来。
第二日,鲁肃回返柴桑,向孙权仔细说明了周瑜的病况,并将周瑜地第二封请辞书转呈上去。
孙权仔细思索后。
决定派遣孙翊前往鄱阳,接周瑜回柴桑养病。
鄱阳大营的军务,暂且交于老将黄盖负责。
但孙权却回绝了周瑜请辞副都督的提议…… ………………………………………..
历时两月余之后,前往会稽山越族负责缔结盟约地使者终回返秣陵。
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山越族长长子毛荣居然也随使者一起回到城中。
“勇士将军,我父亲、我族人,愿意答应与皇叔大人地盟誓!”
毛荣恭敬地将一封绢书呈递给我。
这封绢书正是由徐庶起草的盟约书。
不过在落款处,除原先的大哥印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