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1/2)

将赶了半日路、略显疲态的士卒在城中军营安置妥当后,我立即将魏延、廖化、林雪等人招集了起来,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由于魏延诈取秣陵时,擒获了恰好前来此城巡视的丹阳太守吴景,这一意外收获让我不由得大喜过望。

原本,我还颇有些发愁如何才能以最快速度平定丹阳郡?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军的进攻算得是相当顺利,先后攻克江东巡江水军芜湖大营,夺占太平、秣陵两城!

但是这一系列胜利,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敌方促不及防的基础上的。

可以想象,若是我军已经渡江进袭的消息为江东各郡县的守军所知晓,届时他们只需据城死守,就可以极大地放缓我军的进攻步伐!

而这,也正是我最害怕的!

万一在周瑜回援之前,我军不能夺取得一、两郡、进而在江东站稳脚跟,此次的渡江南进作战,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到时,非但会坐失千载难逢的良机,甚至我这近万名渡江士卒也要尽皆葬身于江东了!

而要想让我军渡江的消息完全不走漏,根本就是一个不现实的想法。

再隐秘的消息能够保密得了一时,却保密不了一世,随着我军战线不断拉长,战情外漏的可能性将会变的越来越大。

因此,若是能够避免采取逐城逐县攻占夺取的作战方式,而是将各城、县的守军集中起来,一举加以击破,对我军才是最为有利的。

现在,随着吴景的就擒、丹阳太守印绶也落于我手,一个“一战定丹阳”

绝佳机会就出现了!

秣陵,议事厅 “如果能把丹阳郡治下各城各县的江东军全部集中到秣陵外、再一举击破,接下来我军的确是可以毫不费力速平丹阳全郡!”

听罢我的话,魏延先是轻轻点头,但随即面上又浮现出疑惑不解之色,“但是将军,如何才能将这些江东军全部调集到秣陵城下呢?

他们又不会乖乖听咱们的话!”

“呵呵……”

我嘴角微微一翘,笑着说道:“文长怎知道他们不会乖乖听从咱们的调遣?”

“啊~?”

魏延讶然轻呼一声,随即急切地追问道:“将军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了?”

“呵呵……其实适才在城门口,我就已经提示过你了,文长到现在还没会过来吗?”

我微笑着反问道。

“提示过我了?

……”

魏延拧眉思索了起来,随即恍然说道:“将军说的是那封印绶吗?

难道将军准备以郡守印绶来调动江东军?

但这行得通吗?”

“不……”

我缓缓摇头,笑着说道:“并非是我要调动江东军,而是‘丹阳吴太守’要调动他们!”

“哦~!”

经我这一提醒,魏延终于会悟了过来,急忙说道:“原来如此,将军是准备以吴景的名义来调动江东军!”

“不错!

如今吴景已然就擒,他的郡守印绶也已落于我等手上,咱们完全可以用吴景的名义向丹阳各城各县发出告急文书,令驻守的江东军以最快速度赶至秣陵‘救援’。

而我军便可以逸待劳,事先设好埋伏,一举将丹阳郡的有生军力尽数歼灭!”

我点点头,沉声说道。

“将军,该以什么理由发出告急文书呢?”

廖化接口问道。

“嘿嘿……”

魏延忽然嘿笑了一声,左手在下巴上抚了两下,“我猜出将军的意思了。

一定是用咱们渡江进击江东作为告急的理由!”

“不错!”

我笑着肯定了魏延的猜测,“文长,你稍后去军中挑选10余名通晓些骑术、可靠精细些的士卒准备到各城县传递‘告急文书’!

……呃……对了,这些士卒籍贯最好是在涂唐、历阳(庐江郡下一县)一带的,说话口音跟丹阳当地的比较相近!”

“是!”

魏延眼中洋溢着兴奋之色,迅速地点头应道。

“元俭,那吴景就擒时,身边应该有一些随侍的文吏吧?”

我转头向廖化询问道。

“恩~!”

廖化点头回道,“确实是有好几个,擒获吴景时,末将也顺手把他们都逮起来了,现在都被关着呢?”

“这些人时常随侍在吴景身旁,对吴景的笔迹一定比较熟悉,说不定许多文书就是由他们代写的!

元俭,去把这几位文吏‘请’过来,咱们发给各城县的‘告急文书’还要请他们‘帮帮忙’呢!”

我和声对廖化说道。

“是,将军!”

廖化笑着应道,“末将这就去‘请’他们过来!”

“将军,我也去挑选准备送信的士卒了!”

魏延也上前说道。

“恩!

去吧!”

…………………………………………… 建安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午时,一骑“江东军”

快马飞驰至南徐城(丹阳郡治所)西门,守卫城门士卒正要阻拦,却见马上之人扬起一封书信,高声喊道:“紧急军情,太守大人告急文书!”

闻听此言,一众守卫士卒不敢怠慢,急忙让开道路…… 郡守府议事厅中,留守南徐的威越校尉董袭凝神听其麾下的一名都尉解说着“告急文书”

的内容——董袭本人不通文墨,文书之类的东西只能由其属下代为阅读,然后向他转述其中意思。

“你说什么?

刘备军已经渡过长江,正在进攻我丹阳郡?”

刚一听完那名都尉的解说,董袭立即眉头大皱,脖颈上留有的一道伤疤也变的突兀起来,又惊又怒地询问道。

“是的,校尉大人。

太守大人的文书上正是这样说的!”

“那刘备军究竟有多少人马,现在已经攻到了何处?

太守大人的文书上可曾提道!”

董袭急切地追问道。

“大人,文书没有提到这些。

这封文书相当简短,似乎写得很匆忙,看来情况的确非常紧急!”

那名都尉谨慎地回道。

“把文书拿来我看看!”

董袭突然想到了什么,沉声说道。

那名都尉闻声,急忙将绢书交递过去。

接过文书后,董袭直接将目光移到了绢书最后的印函上。

仔细地将印函的图形观察了片刻后,董袭轻轻点了点头。

“恩~!”

董袭转过头,对跪于厅下的传信士兵大声质询道:“你临来之时,刘备军已经攻到何处?”

“启禀校尉大人,具体情况小人也不清楚,不过敌军似乎已经距秣陵不远了!”

传信士兵恭敬地回道。

“嗬~~!”

董袭轻出一口气,面色稍缓地说道:“这么说来,刘备军还没有攻到秣陵,那太守大人还是安全的。

秣陵城中还驻有2、3000名士卒,应该可以抵挡到援军抵达之时。”

“你们几个,快去点齐城中所有军马于西门集结!

半个时辰后我亲自率军赶赴秣陵救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