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1/2)

为庆祝时隔七周后,再被编辑大人赏赐推荐,洒泪再解一章,希望大家多收藏,多推荐!

谢谢了!

“刘表竟然真的准备招大军回师?”

魏延大感诧异地说道,“奇袭荆州的江东军至多3、4000人罢了。

刘表应该随随便便就从襄阳附近郡县召集个万把人马,击退这几千江东军根本不成问题,何必劳师回援?”

“将军,荆州军这一退,我军的境地就有些不妙了!”

李通接口说道。

“恩~!”

我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荆州军如果能安全撤退倒也罢了,就怕他们想退都退不了,那样才是真正的坏事!”

“将军,这如何解释?”

甘宁由些不解地问道。

“如果荆州军能够安然退回荆州,纵然暂时缓解了江东军的危局,但至少还可以对其保持强大的压力,使江东军必须留大量军力于西路进行防备,若如此,则我们这边形势也不会过于吃紧。

怕只怕,周瑜会利用这个撤退的机会,施展手段乘机一举击破荆州军。

若荆州军遭逢大败,失去对江东的威胁,那周瑜便可腾出手来对付我军!”

“将军,纵然周瑜率军亲至,咱们也不怕他!”

魏延气血上涌,激动地说道。

“……嗤…!

说得如此轻巧!”

李通轻嗤一声说道:“周瑜此人用兵颇为不凡,若其率江东军主力回师,我军虽不惧其反攻庐江。

但我军若是要南下进取江东,面对占据江东地利之便的周瑜军,恐怕也会变的难上加难!”

被李通抢白之后,魏延面上稍稍显得有些难堪,但仔细思索了片刻后,竟然点了点头认可了李通的反驳。

见一贯身负傲骨的魏延面对自己的驳难竟然毫不动怒,李通眼中也不由的隐现出一丝复杂之色。

我一直留意着李、魏二人,见到他们如此表现反应,也不由得暗暗觉得有些好笑——尽管两人曾有过较大的过节(主要是李通痛恨魏延)。

但在共事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其实也有些惺惺相惜,在许多问题上他们的观点往往会惊人地一致!

但魏延虽有心向李通告罪,李通却有些拉不下脸来原谅魏延。

当然,在我看来,是非常希望两人能够尽弃前嫌的,毕竟他们二人都是上等的将才,将来可能都要独当一面,若是总这样“斗”

下去,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文达所言甚是!

若是如此,我军与江东军必然会陷入僵持消耗之战,如此下去,对我军着实有些不利!”

我轻轻放下手中绢书,沉声说道:“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可能!

如此能够出现这种情况,对我军而言将是最为可喜的局面。”

“什么情况?”

魏延面现喜色,急色问道。

“就是荆州军在撤退途中,遭逢周瑜率军突袭之下并未溃散,反而与其展开血战,双方战成两败俱伤之局!”

我眼中也不禁流露出渴望之色,“若如此,则我军渡江南进的机会就成熟了!”

“兴霸,除继续骚扰江东水军之外,我还要交给你另一个重要任务!”

我沉声对甘宁说道。

“请将军吩咐!”

甘宁立即躬身抱拳,慨然说道。

“派遣人手潜往江夏、黄石一带,12时辰打探荆州、江东两军军情。

一旦有重大情况,即刻回报,以便我军早做应对!”

“将军放心,我这就让承渊去安排人手!”

甘宁点头应道,随即举步离开大厅。

“诸位!”

我举目在厅中众将校身上巡视了几遍,随即沉声说道:“下面这几日可能将直接关乎我军能否顺利兵进江东!

希望诸位统领好各自军马,做好一切作战准备!

一旦条件成熟,我们便即刻挥师渡江,进袭江东!”

“是,将军!”

厅中将校齐声应道。

战机,现在欠缺的就是一个好的战机!

但这个战机是否会来临,却不是能由我决定的——而是完全在乎于荆州军和江东军!

现在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这个战机的出现。

但只要这个战机出现了,我就要迅速地察觉并且抓住它!

………………………………………….

七月二十一日晚,在我的焦急等待中,甘宁派出的探哨士兵终于有了回报,但传回得却是一个相当不妙的消息————荆州军蔡瑁部惨败于周瑜军之手!

负责打探情报的丁奉捕获了几名溃散的荆州军士兵,从这些士兵的口中了解了蔡瑁兵败的大致过程、原由————在蔡瑁撤军回师途中,其军中突然间生出了许多谣言:或曰江东军已经袭取了江夏,彻底切断了荆州军的的归途;或曰荆南路的蒯越军遭遇了埋伏,已全军覆灭;甚至还有人说连襄阳也已被江东军攻破,荆州牧刘表被擒杀……林林总总的谣言不一而足,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描述荆州军的战局如何如何不利……并不了解实际情况的蔡瑁部士兵原本就对自家大军的突然撤退感到疑惑,听到这些谣言之后,心中疑窦更生,军心被极大地动摇。

而此时,周瑜也乘机率水、步两军对蔡瑁军发动尾随突袭,在江东军前所未有的猛攻之下,军心涣散的蔡瑁军后队首先“炸营”

溃退起来,随即便引起了连锁反应,混乱溃散由后队蔓延至前队,到最后,任荆州军将官如何呼喝约束,也已收拾不住了。

失去控制的荆州军直是兵败如山倒………… 七月二十二日,就在我与李通、魏延诸将紧急商议周瑜军大胜之后会否即刻回师返击我军、以及我军该当如何应付这可能的威胁时,负责打探江东、荆州两军情报的丁奉出人意料地回到了庐江,而且还带回一个人————另一路荆州军统帅蒯越所派遣的使者!

这名使者给我传递了另一个震撼性无限的消息————在蔡瑁军兵溃如潮的不利情况下,荆州军蒯越部在三日内连破阳新、下雉数城,以骇人的速度进逼至柴桑城下,竟是意欲一举端掉孙权老巢。

得知柴桑遇险的消息后,周瑜不得已之下,只能放弃了对蔡瑁残军的追击,急速提师返回柴桑救援,终在城池即将告破之际及时赶回柴桑。

在柴桑城外,蒯越军与周瑜军展开了异常惨烈的激战。

蒯越军兵马较多,周瑜军则是较为精悍,激战之下,双方伤亡均颇为惨重。

在僵持不下、自家暂时又无兵可援救的情况下,蒯越想到了一个打破僵局的办法——派遣使者乘夜秘密渡江,前来庐江,向我军求援!

说来也凑巧,这名“幸运”

的使者在搭乘小船渡江时,恰好遇上乘夜色打探情报的丁奉,一番厮斗后,由于水性不佳最终被丁奉擒获。

当丁奉拷问及使者的来历和去向时,此人起初口风极硬,什么也不愿回答。

但在得知丁奉是来自庐江刘备军后,这使者竟然主动透露出自己的来历去向。

问明情况后,丁奉也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怠慢,便亲自驾船将其送至庐江。

“张将军,现今我家蒯督已率大军将江东军主力死死拖住,江东如今已无兵可援柴桑,只要将军您提师渡江,从侧后奇袭周瑜,则破江东必矣!

若此役能消灭江东军主力,合我主与刘皇叔两家之力,扫平孙氏,平分江东只在返掌之间而已!”

蒯越的使者言辞异常恳切地劝荐道,“还请张将军莫要迟疑,极速发兵,否则良机一失,便再难寻觅!”

“尊使所言甚是,如此良机,岂能错过,我正有意提军渡江!”

见那使者眼中隐现一丝喜色,我微微一笑着问道:“我看尊使相貌不凡、兼资文武,与公颇有一见如故之感,不知尊使可否赐教尊姓大名!”

说此人文武双全倒也不是刻意说他好话————首先此人在言语上颇富机锋、逻辑性极强,而且很能蛊惑人,显然应是身具谋略之辈。

更难得的是,在武艺上他竟然也能够与丁奉这小子战成难分胜负之局,若不是因为水性不熟之故,丁奉能否战败他还是莫大的疑问。

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是相当难得的了,倒是让我对此人的身份好奇起来。

“啊~~?”

这名衣着打扮极像一名普通士卒的使者,似乎没有料到我竟然会问他这个“无名小卒”

的姓名,楞了一下后,愕然回道:“回张将军,小人姓李名严,草字正方,南阳人士!”

竟然是李严?!!!

这就难怪了!

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中,此公乃是大哥临终时,与诸葛亮并列的托孤重臣,虽然在后期因为办事不利、推委责任、滥杀属下为己顶罪等不良行径被去职为民。

但仅以才干论,李严却绝对称得上是蜀汉的第一等人才,上马可为将,下马可为相(注:李严曾代替诸葛亮掌管丞相府事)。

李严是南阳人,此时在荆州军效力倒也是正常的,看来他应该是在后期才从荆州跑到益州去,成为刘璋手下的。

“素闻南阳李正方才高当世、有勇有谋,原来就是足下,实在是幸会!”

我面上现出异常热情的神色,起身举步来到李严的身旁。

“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