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十八章(1/2)

本本中了一种“熊猫烧香”

(图标为一只烧香的熊猫)的病毒,陷于瘫痪。

费尽力气杀毒修复无效,只得重装系统,存在“我的文档”

中的稿子化为乌有,只得重写一次。

所幸前面的稿子备份在了E盘中,否则就完蛋了…… “哈哈哈……”

刘备将桌案重重一拍,大笑说道:“翼德已于昨日凌晨轻取庐江,庐江守军5000人全军覆没,守将孙贲、朱治亦被生擒!

哈哈哈……”

“……已经攻克庐江了……”

“……竟然全歼了敌军……”

议事厅中立时响起一阵惊叹之声。

尽管初听闻传令士兵通报“庐江大捷”

之时,众人已经料到可能是庐江已经被攻克,但着实没有想到竟然胜得如此彻底。

关羽接过刘备传递来的绢书,迅速地浏览了一番,庄严肃穆的脸庞上也不禁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再次将绢书仔细审阅了一遍后,关羽将绢书递交给对面的徐庶,笑着说道:“大哥,三弟干得着实漂亮!

如此轻松攻取庐江,极是难得啊……呵呵!”

“调虎离山——抛砖引玉——混水摸鱼!

将军用如此连环计策对付区区孙贲,倒是颇有些浪费了……”

徐庶很快就览毕了绢书,微笑着打趣道。

“尤其是先期歼灭庐江城收粮之军,再令魏将军伪装成江东军,‘护卫’孙贲回城这招,简直用绝了!”

“呵呵……”

刘备朗声笑道,“军师,如今翼德已经取下庐江,附近诸县也正在攻打之中。

待得尽取孙氏江北之地后,是否要乘势攻过江东,与刘景升合力一举击败孙权?”

“主公,以庶之见,渡过长江、直取江南的时机仍未成熟!”

徐庶眉头微微一挑,和声劝荐道:“如今江东军虽与荆州军激战正酣、分身乏术,但其实力仍在我军之上。

更兼江南诸郡不比庐江,乃关乎到孙氏之命脉,若是我军贸然渡江,极有可能触其逆鳞,使其不顾一切而暂缓与荆州军之战,倾力对付我军。

届时只要江东水军封锁长江,便可阻断我军援应,使我军深陷敌腹,孤立无援之境,进而再以重兵围攻我军!

若遇此情形,纵然以张将军统军之能,恐也难逃败亡!”

“恩~!”

刘备略一思索后,不得不承认徐庶所言在理,遂点头说道:“军师的意思是暂且先稳固住庐江,再徐图进取?”

“是的,主公!

以庶之见,信中将军只是请主公调派人手前往庐江接管政务,却未请求增兵,也应是如此考虑的。”

“那么,军师,究竟何时才适宜南渡征讨江东?”

关羽沉声问道。

“需得待江东军军力,尤其是其水军,被荆州军消耗至一定限度,我军方可乘虚渡江。

先夺得一城半郡之地,以此前沿根据,进而步步为营谋图江东诸郡!”

徐庶冷静地分析道。

“主公,适才糜从事提到了刘表催促我军对江东用兵之事,我们正可将庐江之捷极速传递于刘表知晓,反促其尽全力与江东军交战,从而最大限度地消耗江东军实力!”

“恩!

军师之言极是!”

刘备随即转头对糜竺说道:“子仲,你可速派快马前往荆州,将翼德已然攻克庐江、尽夺孙氏江北之地一讯,尽快通报与刘景升知晓!”

“是,竺这便去安排此事!”

糜竺起身向刘备拱手微施一礼后,迅速举步离开了议事厅。

“至于庐江之政务……”

刘备将目光在厅中巡视一圈后,落在了陈震身上,“孝起,就烦劳你前往庐江,协助翼德打理政务!”

“陈震领命!”

“大哥,以三弟手中的兵力,只是镇守庐江尚算有余,但若是来日要兵进江东,恐有些捉襟,是否再调配些军马前往庐江?”

关羽沉声建议道。

“恩!

……云长,城中还有多少军马?”

刘备微一沉吟后,向关羽问道。

“加上前些日新征募的5000新兵,城中共有军卒20000人!”

“……云长,除却新兵与风骑营外,你再从军中挑选3000精锐士卒前往庐江,供翼德调用!”

刘备朗声说道。

……………………………………………………….

建安六年六月二十一日,襄阳,荆州牧别驾蒯良府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垒垒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

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

相国齐晏子。”

别驾府的书房之中,一名相貌俊朗、气宇非凡的白衣青年文士若有所思地轻声吟颂道。

“呵呵呵……孔明,你还是如此喜欢吟颂这首《梁父吟》啊!”

一名相貌魁杰有雄姿的中年文士举步迈入书房中,朗声笑道。

“子柔大人见笑了!”

白衣青年诸葛亮淡笑回道。

“哎……孔明,你我年齿虽相差两纪(一纪十二年),但只需平辈论交即可,何必如此客套?”

中年文士蒯良(字子柔,蒯越之兄)摇了摇头,颇有些无奈地笑叹道。

“其实以你之才,若是愿意出仕,拜将封守也只是返掌之事而已!”

“亮平凡之才,何足道哉!”

诸葛亮面色平和地回道,随即似是转移话题地说道:“刘荆州急招子柔大人前去议事,可是有什么紧要事务?”

“不错,是与江东战事有关的!”

蒯良对诸葛亮非常欣赏,也没有隐瞒什么,出声说道:“前番荆州牧大人相邀刘备合攻江东孙权,我原以为刘备会明里应允、暗中推委,却不想他动手竟然如此果断,六日前已然命其弟张飞攻克庐江,尽夺孙氏在江北之地!”

诸葛亮面上隐隐现出一丝笑意,但瞬间又消失无踪。

“孔明,你既为刘荆州筹谋出这条三路齐出合攻江东的计策,却又要借我之口道出,内中原因恐怕不仅是因为你前次所说的人微言轻吧……”

蒯良有些怅然地说道:“近年来刘荆州虽因年迈,不复进取之雄心,但也不失为当世之明主,我荆州民富殷实冠于天下便是例证。

你若投得荆州麾下,当有施展才华之机会,但为何你却三番两次推阻我的举荐…………难道当真只有那刘备才能够成为你的明主么?”

原本表情淡然无波的诸葛亮,在听到蒯良最后一句话后,神色微微一变,以略带惊讶的目光看向蒯良。

蒯良淡淡一笑说道:“……你所筹谋三路合攻之计,明里看来是为刘荆州着想,但实际更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寿春刘备!

刘备早有图谋江东之心,然仅凭其一家之力,还不足与江东对抗。

但若是由我荆州大军牵制住江东军主力,他便可乘机取事。

你既献此计,又不愿为刘荆州效力,那我只能猜测你的目的是为了帮刘备……”

顿了一顿,蒯良继续说道:“我愿代你向刘荆州献计,固然有欣赏你才华的原因,而更为重要的是此计的确有可能助我荆州彻底击败孙权。

我向来便认为——孙氏是荆州最大的威胁,其盘踞江东六郡,且与我荆州有不共戴天之仇。

若不能乘这个极佳机会铲除孙氏,日后被其缓过气来,则必会成为荆州心腹之患!”

直至此时,年轻的诸葛亮已明了自己是有些低估蒯良了——能够成为荆州两大豪族(蔡族和蒯族)之一的蒯族族长之人,怎么可能是个平庸之辈?

不过,温雅和气的个性倒是很容易让人以为蒯良就是一个无害之人!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