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4章 你说是吧?(2/4)



进山四周,收获颇丰,抓到的蛇也比去年多多了,可以说近10年来进山科考的队伍,就没有比他们抓蛇数量更多的。

如果将数据打印出来,能比其他队伍的数据厚一倍!





队伍还幸运地拍到了懒洋洋晒太阳的鳄蜥。





活化石级的鳄蜥,也是风羿最先发现。

周教授激动得跟基地那边连打5个电话。





科考队关于鳄蜥的资料太少了,气候异常期之后,多少科考队都没发现鳄蜥,这次是队伍休息时,风羿自己到附近闲逛的时候发现的。





而鳄蜥的发现,也让风羿争取到了更多的“自由”

时间,这段时间他能在山林里找点儿吃的,如果不是另找吃的,他到现在也不至于只瘦了这么一点,估计都瘦脱相了!





又是一个雾气天。





能见度太差,队伍并没有出发。





“听说基地那边曾经有次雾气天用无人机进山拍摄,差点没飞回来。”

雷老师说道。





“山林里雾天还是影响很大的。”

周教授决定趁雾天让大伙儿多休息休息。





“再过两个多小时,估计就能散得差不多了。”

风羿说道。





“嗯,希望如此。”

周教授道。





这段时间来,风羿不只证明了他抓蛇的能力,还向大家证明了他看天气的本事。





果然,两个小时后,雾气散去,阳光洒下来。





耳边,鸟叫声被蝉鸣取代,吵个不停。





动物们藏身密林,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想了解深山里的动物还是得多靠科技手段,隐蔽的摄像机总能记录一些珍稀动物的踪影。





“丰富的降水和湿润的环境,让这里的植物生长茂盛。

哦,你们看那些山壁岩石的造型,那些都是雨水拍打山石留下的痕迹。”

周教授指着一处山壁说道。





一年看不出来,那就十年百年千年。





至于千万年……数千万年前这里可能还是一片汪洋呢。





谢研究员取了一份水样:“这里的溪水真干净。”





朱教授看着雾气散去的山林,颇为感慨,“都说水之命在山,山之命在土,土之命在木。

山水土木是生命共同体。

确实如此。”





谢研究员:“人与自然也是生命共同体。”





周教授就说:“古人不早就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种理念了吗?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





朱教授接话:“还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觉得也有这意思。”





风羿:“……我去附近转转。”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