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郭台铭的家庭会议(1/2)

“皇上……”

小静子刚想高声喊一句,但却被温瑜摆手阻止了。

“让他休息一会吧,我们去御书房。

然后你去把夹子给朕叫来。”

温瑜转头向外走去了御书房,带着莲紫和宁萱。

“是。

皇上!”

小静子答应一声,便独自走开了。

温瑜走到御书房坐下后,在心底不停地思考着即将到来的决战。

现在是,距离六四月底了,距离六月初六还是一个月的时间,是的好好谋划了。

温瑜虽然把各自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四个好兄弟,但是对于四个人能否很好地完成任务,他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但是,他心里又存在这太多的侥幸,希望自己的四个好兄弟能给自己带来好消息。

宫里的力量温瑜已经开始撬了,京城以外的力量最有把握的是太后推荐的两镇指挥使还有郭台铭老将军的边军。

现在,温瑜就等着吕国丈的消息了。

如果吕国丈这边完成了,那么温瑜就可以秘密调动军队到泰来山附近待命了。

温瑜现在是迫切地想知道吕国丈那边的消息,却苦于他现在的消息是在闭塞。

温瑜决定等他掌权以后,一定要建一个像后世那样牛叉的情报机构,把全天下所有的动态都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

“莲紫,你说你爹知道你还活着,会是什么反应呢?”

温瑜开口问向站在一侧的莲紫。

“莲紫不知道!”

莲紫皱着眉头,苦恼地说了一句。

她还真不知道,这么多年了,她的父母还记不记得这个曾经被人掳去的女儿,是不是在心底还保留着那难得的亲情呢?

“是啊!

很多年了。”

温瑜跟着感慨了一句,便陷入了沉默。

温瑜并不知道的是吕国丈现在已经到了郭台铭将军镇守的宜丰镇。

但是,作为皇帝的老岳丈,地位尊崇的他却没有得到郭台铭的接见,而是被郭台铭的二儿子郭俊贤以郭台铭出去巡察军队为由挡了下来。

吕国丈知道郭台铭就在宜丰镇,之所以不愿意见自己是因为他们现在对温瑜没有信心,认为温瑜会丢失江山,他们不能把宝压在温瑜这个皇帝身上。

即使他们内心中支持温瑜,但如果温瑜无法坐稳江上,他们还得凭借这模棱两可的态度获得秦丞相的认可。

所以,想要见到郭台铭,吕国丈估计得费一番心力。

在宜丰镇将军府里,郭台铭一家子已经为了吕国丈的到来召开了三次家庭会议,而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在争吵中草草了之。

在郭台铭老将军心里,温瑜乃是正统,是大靖朝合法的皇帝,自然应该支持,哪能支持乱臣贼子的秦丞相呢。

但是在他三个儿子心里,温瑜这个皇帝的帝位很不稳固,为了家族的利益,还是暂时保持中立或者支持秦丞相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俊儒,你再说说,我们该如何选择?”

郭台铭坐于主位,向下面的郭俊儒问道。

郭台铭长的倒是高高大大的,面皮白净,宽额方脸,倒是很有正气感。

郭俊儒此人长的五大三粗,孔武有力,一看就是一员虎将。

“父亲。

孩儿认同您的意见。

皇帝乃是天子正统,理当效忠。”

郭俊儒虽然也识字,但毕竟乃一介武夫,对于朝堂中的勾心斗角不是很在行,只知道一些普通的大道理。

所以,效忠皇帝乃是他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父亲。

孩儿不认同大哥的意见。”

郭俊贤开口反对。

“如今主弱臣强,而且皇帝的行为怎么都看不出来他是一个明君,秦丞相虽然在道义上处于弱势地位,但只要得到了江山,自会笼络我们这些旧臣,我们自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利益。

相反,如果我们支持温瑜这个玩闹皇帝,到头了不但我们一大家子会赔进去,就连父亲麾下的这十几万大军也会灰飞烟灭,这可都是父亲苦心的经营啊,是我们家族立足的根本,不能轻易当子给做棋送了出去。

如今,朝政溃烂,主上昏庸,贪官污吏横行,外族更是虎视眈眈,如果再去支持一个昏庸的皇帝,大靖朝即使能侥幸逃过一劫,但却无法抵得过外族的入侵。

到那时候,我们郭家将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当中,这对我们家族是大大的不利啊,父亲!”

“贤儿说的也很在理。

但你们父亲我当年深受先皇大恩,如今却背叛先皇的子嗣,于晴于理都很难说得过去。”

郭台铭沉思了一下,沉声说道。

“父亲。

先皇是先皇,我们替他灭掉了高凤国,又镇守边疆数十年,早已报答了他的恩情。

如今天子昏聩,难道我们要做一个愚忠的人吗?”

郭俊贤急切地说道。

其实,郭俊贤此人倒不是说真的想要支持秦丞相叛乱,只是如今秦丞相的势力实在是温瑜无法抵挡的。

他仔细地分析过天下大势,认为如今的天子失去天下是必然的事情。

从家族的利益出发,郭俊贤自然想要支持秦丞相,从而在以后换取家族更好的未来。

当然,如果从自古相传的忠君爱国的思想上出发,他郭俊贤当然也不想支持秦丞相这样一个乱臣贼子,他也想当一个忠心耿耿的大靖官员。

可是形势比人强,他也不得不从现实去考虑问题。

“奇儿,你说说看!”

郭台铭问向了自己最小的儿子。

郭俊儒虽然名字中带着个儒字,但姓格完全是一个武夫,他的意见只能算是参考。

郭俊贤完全从一个政客的投机心态出发,建议也值得商榷。

只有这个能文能武的三儿子,他的意见对郭台铭的影响才是最重的。

“父亲。

大哥支持皇帝,出发点是忠君爱国的思想;二哥支持秦丞相,出发点是家族的利益。

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凭借着我们对以前形势的了解来做出决定的,而现在朝堂之上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我们却不得而知。

所以,孩儿认为,想要做出正确的决定,必须要了解现在最真实的情况。”

郭俊奇长相儒雅俊俏,一袭白衫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文人。

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此人不但在心智上高人一等,就是在武艺上,也只比郭俊儒差了一点点而已。

在郭台铭所辖的十几万大军中,这个能文能武的小将军比郭俊儒都有威信。

这和吕国丈了解的情况有所差距,毕竟吕国丈了解的都是以前的情况了。

“奇儿了解到了什么情况?”

郭台铭很感兴趣地问道。

“父亲还记得三年前孩儿建议在朝堂中安插眼线的事情吗?”

郭俊奇微笑着问道。

“记得。

难道奇儿做了这事?”

郭台铭反问了一句。

“孩儿只是在宫中收买了几个人手而已。”

郭俊奇一副自信满满地样子,好像天下大势都尽在他掌握之中似的。

他这个样子,看的郭俊贤是眉头紧皱。

要不是他们兄弟之间一向和睦,他都准备站起来警告一下自己这个有点自大的弟弟。

“那说说看!”

郭台铭高兴地说道。

“父亲。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