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章 腌笃鲜(1/2)

或许是在宫里待了多年使然,对于这些有孕、小产之事的真相,赵司膳并未立刻下定论。

虽说宫外不比宫里,赵大郎又是个没甚卵用的,没什么人惦记的男人,娶刘氏靠的全是她的钱财资助。

可因着在宫里见多了有隐情的有孕小产之事,赵司膳的用词还是严谨了些,只道是自赵大郎夫妇二人口中得知的真相,并不定是真的真相。

“他二人的事他二人当是清楚的,看刘氏那骄横的态度,也知,至少他二人之间,是将这件事的错处归咎在赵大郎身上的。”

温明棠说到这里,叹了一声,道,“不过,这对赵莲也勉强算是件好事。”

“若他二人当真有了男丁,赵莲定是如同外头捡来的一般,小小年纪便要开始如你一般讨生活了。”

温明棠说着,看向赵司膳,“便是没有男丁,只赵莲一根独苗,这二人顶天了对独苗也不过如此,将她嫁了个身子不太好的乡绅公子。”

“对他夫妇二人而言这是件好亲事,对赵莲兴许亦是吧”

赵司膳淡淡的说了一句,“也盼这门亲事真的是门好亲事,如此的话,我倒是可以松上一口气了。”

有了乡绅公子女婿,赵司膳自然便不够看了。

休沐那日过后没两日,日常分得一点白菜、萝卜连同豚肥膘,以及巴掌大小的鲢鱼的公厨衙门便迎来了一大拨意料之外的食材。

看着那自运送食材的板车上搬下来的“笋山”

以及那一块块纹理漂亮的腌制豚咸肉,公厨中人皆觉得不可思议。

“今日内务衙门那里转性了”

有帮忙搬运食材的杂役一边搬着食材一边吃惊的说道,“怎的突然这般大方了起来”

“转性”

还是那日常过来送食材的内务衙门杂役,他道“没转性,只是换了个主子罢了”

这话一出,自是引得不少人连同温明棠都向他望了过去。

得了纪采买颇为上道的不知自哪里掏出来的一包点心之后,杂役这才开口说了起来“太妃去骊山行宫踏春去了,内务衙门那里便暂且交由皇后娘娘代看。

中宫大方,一拿到内务衙门的大印,便加了不少食材”

说到这里,杂役捏着一块点心送入口中,啧嘴道,“这般一来我等倒是有一段时日的好日子能过了”

这多给食材之事固然令人高兴,可同样的,亦有人不解道“只是去踏个春而已,哪里需要交接中宫皇后娘娘来代管的”

“因为太妃此次踏春同以往不同,据称要花上几个月的工夫,”

杂役随口道了句,“所以公厨能过上一段时日的好日子了”

众人恍然,待内务衙门的人走后,看着正在忙碌搬运食材的杂役们,纪采买对温明棠道“如此看来,才上涨了两个钱的菜价很快便又能落回去了,待到下次太妃回来,估摸着才会再次上涨了。”

温明棠“嗯”

了一声,眼见众人都在忙着搬食材,对一旁的纪采买小声道“那先时上涨的菜价,令得百姓多花的银钱怎么办”

“于百姓而言,只是一两个月的菜价上涨,且又不多,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纪采买说道,面上的神情平静又隐隐透出几分无奈来。

温明棠点头,亦平静的说道道“就似日常偶感风寒,前后不过几天功夫,忍忍也就过去了。

若是一直风寒不好,几天几月的一直持续着,才会令人恐慌是不是要一直如此了。”

纪采买看了她一眼,点头道“差不多便是这个意思。”

顿了顿,又道,“至于这些天静太妃肥了的腰包百姓不闹,京兆府那里也没有什么必要的理由管,就这么过去了呗”

温明棠“嗯”

了一声,静太妃此次莫名其妙要出宫踏春的举动隐隐也从侧面证实了赵司膳当是没有弄错,这老太妃当是真的有孕了。

宫里毕竟不大方便,去了行宫,人手看的牢的话,也不是没可能捂住这消息的。

至于这孩子能不能生下来,生下来能不能活着,便暂且不是温明棠该管的事了。

她眼下看到的则是另外一件事菜价上涨引发百姓闹事之事是必须菜价一直上涨才会引起的。

似如今这般涨上一两个月就消停了,咬咬牙就过去的事往往是闹不起来的。

眼下皇后一接手内务衙门便立时开放食材,菜价回落,自然是好事。

不需要闹事也能达成目的自是众人乐见其成的。

可待到静太妃回来之后呢会不会再如此一番到时候若是再如此行来,这如今的一番菜价上涨岂不是白费了 百姓蓄力就似点火一般,这里才开始冒烟便被灭了。

待下次再需蓄力时,便需从头再来了。

陆夫人刮起的那股风之所以那么猛,便是因为准备妥当之后,一气呵成,一下子点燃了,而不是似如今这般断断续续的起了烟又被灭了。

当然,这些事暂且也不是温明棠该操心以及能操心的事了。

她今日要做的,便是拿这内务衙门送来的笋同那腌好的咸肉做顿盼了许久的时令午食而已。

虽说还未换上春衫,可开春的时令菜却是能陆续吃起来了。

将笋剥了笋衣之后,滚刀切开,又将那咸肉拿了过来,既然食材充分,作为厨子,自是要对得起这些食材,充分利用了。

今日这一碗汤,必是极为鲜美的。

这里温明棠正剥笋切肉,那厢的京兆府衙门前却来了一对皮肤黝黑的老农夫妇,两人佝偻着背,取下那门口鸣冤鼓的鼓槌,敲了起来。

“咚咚”

的鼓响声引来了经过此处的行人的注意,看着敲鼓敲不利索的老农夫妇,那道士模样的行人上前,问道,“老人家,你来报官是为的什么事可要帮忙”

那对佝偻着背的老农夫妇颤颤巍巍地以一口略带口音,不甚规整的长安官话说道“我们我们是城外刘家村的,便是那个一半在长安地界之内的刘家村。”

一听来自“刘家村”

,那道士却是一副恍然的表情,打量了一番那老农夫妇之后,说道“老人家,这么大年纪怎的自己跑出来了家里孩子呢”

一听道士问这话,那对老农夫妇立时泪如雨下,道“女儿女儿投井死了,那童家”

话还未说完,道士立时“哦”

了一声,拍了拍胸脯,道“我知晓了,你等那女儿便是那嫁进童家死了的新嫁娘,是也不是”

说着,看那老农夫妇才点了头,道士便立时抽走了两人手中的鼓槌,“咚咚咚”

的敲响了京兆府衙门口的鸣冤鼓。

不似两位老人缓慢的敲击声,这等“咚咚咚”

的敲击声听起来迫切至极,衙门里原本正打瞌睡的几个小吏被这鼓声吓了一跳,连忙跑出来查看,才一开门,便看到那敲鼓的道士扔了手里的鼓槌,抱拳道“大人,这两位老人家来报官呢”

这般快的反应便连那两位老农自己都未反应过来,下一刻,便被那道士推进了衙门。

将那浸泡了一个时辰的咸肉放入锅中,又加入了葱、姜以及酒焯了水,待肉变色后,温明棠便捞了出来,置砧板上开始切片。

“这次送来的咸肉当是腌了有一段时日了,还是浸泡去去咸味的好。”

温明棠同阿丙和汤圆说道,“今日这碗汤名唤腌笃鲜,味道极为鲜美,定叫你等食完一碗还想再食一碗。”

“这是道江南菜吧”

一旁看他们做菜的纪采买说道,“我好似曾经在那等菜谱上看到过这道菜。”

温明棠点头“这笃字,在那吴语里便是炖煮的意思,腌顾名思义,指的是咸肉和扁尖,鲜则指的是鲜肉和春笋。

这腌笃鲜究其本意,就是指将咸货与鲜物一起炖汤的意思。”

汤圆和阿丙听的连连点头,那厢的纪采买也道“听闻这道菜做起来鲜得很,用那些江南吴地人自己的话来说,便是鲜的眉毛都要掉下来了,倒是个颇对时宜的菜。”

听到那句“鲜的眉毛都要掉下来了”

,汤圆同阿丙两人立时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眉毛,这举动看的温明棠同纪采买忍不住莞尔。

几人正笑着,一个杂役跑进来道“外头来了个道士,说是什么紫微宫传人的弟子的,说是有事要找温师傅”



正说笑着的几人停了下来,那厢刘家村的事,几人事后也自温明棠口中听到了一些,自是知晓这些所谓的“紫微宫传人”

、“茅山派亲传”

之间的事的。

原本以为此事已了,毕竟钱都给了,却未料这等时候,那“紫微宫传人”

竟又来了。

“钱货两讫,”

纪采买闻言,说道,“倒是不成想这大师还管后续之事,也不知收钱不收钱。”

当然,这收钱不收钱的,出去见了那“紫微宫传人”

的弟子便知道了。

同阿丙和汤圆交待了几声,叮嘱他们莫忘了将其余的菜备好之后,温明棠便跟着那杂役走了出来。

才走出衙门,那过来跑腿的杂役便指了指歪脖子树下那梳着个道髻,穿了身道袍的道士,还特地道自己就在里头,有什么事,温师傅喊一声便是 温明棠向跑腿的杂役道了声谢,而后便迈步走向那立在衙门门口歪脖子树下的道士。

那道士年岁不大,不过二十上下的年岁,和“紫微宫传人”

那副“老江湖”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