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6章若有所指(1/2)

京城春光已是明媚至极,圣旨明发天下,皇太孙代天子回都祭祖,带巡视两淮龙兴之地。

此次出京,皇太孙仪仗更胜以往。

光是随行护军就有千人,两国公随行,开国公和曹国公。

两侯爵掌旗开路,崇安侯李新,越嶲侯俞通渊。

驸马都尉李坚,掌骑兵护卫。

圣旨云,沿途官府见皇太孙,如朕亲临。

除却浩大的护军之外,跟随皇太孙的宫人也有数百。

若不是赵宁儿刚生产完毕,不易长途劳累,她这个嫡正的孙媳妇也是要回去的。

东宫之有些忙碌,王耻指挥着宫人,把平日皇太孙要用的东西,纷纷装好。

出行在即,朱允熥也享受平日难得的温存。

赵宁儿带着斤,张蓉儿带着小顺子都在景仁殿,妙云则是远远的肃立一边。

几个女子,都含情脉脉的看着朱允熥,尤其是张蓉儿,新婚燕尔正是难舍难分,眼神无尽的眷恋。

“斤!”

女人们的眼神,朱允熥就当看不到。

抖动着摇篮里的儿子,小家伙眉眼已经长开了,脸型有些像赵宁儿,可眼睛和鼻子却跟朱家人一模一样。

尤其是两只大眼睛,贼亮。

“斤,你爹要走了!

你笑一个!”

朱允熥话音落下,赵宁儿在边上嗔怒道,“殿下口不择言,什么要走了?”

首发网址https://m.

“是孤失言!”

朱允熥笑笑,也不以为意。

宫里说话规矩多,要走了这三个字不能随便说的,不吉利。

见朱允熥不在乎,赵宁儿急道,“您还不改口?”

“呸呸,百无禁忌大吉大利!”

朱允熥做样笑道。

赵宁儿伸手挽着他的胳膊,柔声道,“这一出门,又要些日子,自己要保重身子。

臣妾和斤,都盼着您呢!”

“这丫头今天有点腻人呀!”

朱允熥心暗道一句,不过随后也恍然大悟。

张蓉儿这个侧妃,还有妙云这个美人都在呢,这丫头是在宣示主权地位。

“这什么世道,媳妇多了,老爷们受罪!

媳妇少了,老爷们没社会地位!”

心里苦笑一声,朱允熥温和的笑笑,“知道了,你在宫也保重,若是闷了,就叫你母亲进宫来说话。”

说着,看看张蓉儿,笑道,“你也好好的,闲着没事,就去宁儿那走动走动。

她这人,其实最是随和!”

张蓉儿何等玲珑心思,当下对赵宁儿福安说道,“娘娘若是不烦臣妾,臣妾怕是以后要常去您那说话呢!”

她知书达理,实在让人生不起讨厌的心思。

赵宁儿也是爽朗性子,直接拉着她的手,“我求之不得呢,什么臣妾臣妾的,你几岁了?”

“臣妾比娘娘年长!”

张蓉儿笑道,“但娘娘就是娘娘,臣妾不敢因年岁大,而不知礼!”

她俩说的火热,好似亲姐妹一般。

远处,妙云低着头,始终看着她自己的脚尖。

这个场合,还真没她说话的地方!

这时,太监禀告,郭惠妃到了。

一进殿,郭惠妃就指挥身边的宫人,把一个装着裘皮的箱子放下,笑着说道,“殿下要回都,可千万不能大意。

都可比京师冷,这毛皮衣裳该穿还要穿。

这边有几件,是紫貂的,比狐狸皮轻便多了,回都穿正好!”

朱允熥笑道,“多谢惠妃娘娘挂怀!”

“咱们娘俩用不着说这些!”

郭惠妃笑笑,快步走到摇篮边,“唉哟,让我看看咱们的小吴王。

瞧瞧,多可人的孩子,一会见不着,我的心里都空落落的!”

赵宁也笑道,“惠妃娘娘,您看,斤对您笑呢!”

郭惠妃摸摸金的小脸,笑道,“当年,殿下生下来的时候,也是这副招人稀罕的模样!”

说着,微微叹气,“这一晃真快呀,当年我和皇后抱殿下,好像还在昨天似的。

一转眼,他都是做爹的人了!”

屋内女眷们,都跟着笑了起来,一时间花枝招展。

郭惠妃对朱允熥是疼爱有加,但疼爱之后未尝没有为将来打算的意思。

尤其是她有三个儿子,蜀王,代王,谷王。

蜀王封地富庶,代王大同边关,谷王在上谷边地。

其他两个儿子都好,唯独去年大同的代王,轻敌冒进吃了败仗。

老爷子现在一提起这个事来,就是一通恶骂。

还削减了他的护军和宫人,在诸王有些狼狈。

“前日建宁府送来了新的贡茶,宫里用不了许多,分出一些赏给了诸王!”

朱允熥看似随意的笑道,“不过,再多的东西分润下去,礼也就薄了。

所以孤和皇爷爷说,内藩的王叔们什么都不缺,都赏给边关的塞王吧!

尤其是大同那边,平日吃的都是茶砖,没什么好差,多赏代王叔一些!”

话音落下,郭惠妃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哎,劳烦殿下心里还念着那个不成器的!”

“娘娘见外了!”

朱允熥笑道,“您所出三位王叔,虽不是孤的亲叔,但有您在,和亲叔叔有什么两样?”

对于这些藩王,朱允熥一贯的方针就是能示好拉拢的,就拉到自己这边来。

尤其是郭惠妃的三个儿子,只要稍微示好就可以站在他这边,再加上他两个亲叔叔,诸王之谁敢不服帖。

郭惠妃目露感激,她儿子打了败仗,她根本不敢在老爷子面前说好话。

再看看朱允熥,叹气笑道,“老爷子也是真狠心,这才安生了几天,又让你出宫去。

上次去一回,回来就瘦了。

虽说有人伺候,可外边再好,哪有宫里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

朱允熥笑道,“回乡祭祖,也是历练。

见见龙兴之地的风土人情,感念皇爷爷创业艰难。

孤小时候,父亲他们那一辈皇子回乡祭祖,都是穿着草鞋,走着去!

沿途别说官府接待了,连马都不让骑!”

外面,忽然传来老爷子爽朗的声音。

“说得没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还少了一句话!”

老爷子从外面进来,在众人叩拜,对朱允熥说道,“行万里路,更要阅人无数!”

“你呀,啥都好,咱对你哪都满意。

就是年岁还小,人情世故,世间风俗还有些欠缺!”

朱允熥心里发笑,他其实最不缺的,就是这些。

“另外,你方才说到点子上了,要感念咱创业的艰难!”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