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二章 筹谋赈灾一事

有了二品大臣带头,底下的大臣找到法子,纷纷哭穷。

最多拿出五百两银子出来。

皇上都被这些大臣气笑了,一百两也好意思拿出来,平时都不够这些大臣宴请宾客一顿的花销。

“不知各位爱卿可听说前段日子,内阁大学士在朕面前哭穷,后来被朕派过去的人抄家的事?”

皇上这话一出,众位大臣脸色大变,皇上这是在用话磕打他们。

哭穷这招对皇上来说不管用,一品内阁士还是皇贵妃的爹。

皇上都没有给面子,他们这些大臣没有跟皇上沾亲带故,就更不会留面子。

“臣想起来家里有些藏品,臣回去就派人拿去典当行去当,臣再追加千两白银。”

二品大臣擦着额头的冷汗。

他就是之前第一带头哭穷的,只肯拿出来百两银子,皇上盛怒之下,要抄家也是抄他的家。

二品大臣想明白这点,赶紧表明态度。

其余大臣见此,也纷纷加了几百两银子。

算是这些大臣能拿出来的极限。

“皇上陆皇商出京去做生意,在外地得知各地雪灾,安置难民的事情。

陆皇商特意派人快马加鞭送回来10万两银票。

以解皇上燃眉之急,为安置难民贡献绵薄之力。”

太监总管徐公公收到陆川的来信,及时的念出来。

这也算打了大殿中满朝文武的脸面,整个朝堂的大臣拿出来的银子加起来都没有人家陆黄商十分之一多。

前有三王爷捐出万两黄金赈灾,后有陆皇商的10万两银票,也相当于万两黄金。

这俩人就凑出来两万两黄金,皇上从国库里调出来八万两黄金赈灾,这不就凑够十万两黄金,足够安置好难民。

就算帮难民重建房屋也足够。

“好,太好了,陆皇商当真是为国为民,帮朕分忧。

朕要重重嘉奖。

来人传朕旨意,封陆川为正二品太仆寺卿。”

皇上面上终于有了喜色。

众大臣闻言肠子都快悔青了,早知道只要捐出来的银子多。

就能平步青云,那他们这些大臣全都抢着捐银子。

要知道升一级都要熬上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都升不了官职。

陆川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一下子就从五品官职的皇商升到二品官职。

连跳三级,这可是大楚国开国以来第一人。

楚怀瑾最先捐出来万两黄金,他已经是超一品亲王的头衔,手中还握着兵权,可以说早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甚至比皇上还要有威严,这么说若是哪一天他想造反自己当皇帝,也是使得的。

不过楚怀瑾本人连这个王爷都不想做,又怎么想去当皇帝,事多还累。

他逍遥自在的陪着王妃,不香吗?

皇上大概也是知道楚怀瑾这一想法的,才能如此信任倚仗这个亲皇弟。

赈灾款,还有赈灾粮短短两日就筹集好,楚怀瑾派人运往各个受雪灾的郡县。

救济难民。

他经过王妃提醒,以防底下的官员私吞赈灾款,一层层官员层层加码,最后到百姓手里不剩下多少。

苦的还是百姓。

楚怀瑾将手底下的暗卫派到各个郡县督察底下的官员。

制定规章制度,务必叫底下的官员将赈灾款的明细列清楚。

事后也会暗中调查难民的口供。

一旦发现有官员私吞赈灾款,即便一文钱,也要重罚,撤掉官职,流放千里。

如此严格的监察,还有难民口供,就算底下官员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私吞赈灾款。

赈灾的事很顺利,皇上也高兴,宣三王爷进宫。

“朕就知道皇弟有手段,办事朕放心。

赈灾一事如此顺利,全凭皇弟谋划的好。”

这次雪灾的难民被朝廷安排好,只有很少的伤亡,也都是雪灾发生时被埋在雪里冻僵死的。

倒是没有饿死,冻死的。

难民都是很感谢朝廷,都在说皇上是明君,难得的好皇帝。

皇上得了民心,自然心里高兴。

“赈灾一事有臣弟的王妃大半功劳,臣弟成亲后就把所有财富全都上交王妃。

没有王妃授意,臣弟也拿不出来万两黄金用来赈灾。

还有一万斤的粮食也是全都倚仗臣弟的王妃。

要不是臣弟的王妃有囤粮的习惯,臣弟一次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粮食。

就连监察底下官员私吞赈灾款的提议也是臣弟的王妃提出来的。”

楚怀瑾冷声回着。

皇上听后再一次被三王妃给惊到了,一个女子会有如此胸怀,这叫那些朝中大臣知道,还不得羞愧死。

那些老家伙,连个女子的大局观都比不上。

“朕会重重嘉奖三王妃,等三王妃生下孩子,若是男孩直接封为郡王,女孩封为公主。

大楚国若是多几个三王妃这样的奇女子,不愁国家不昌盛强大。”

皇上这话是真心的。

要知道就算亲王的孩子生下来,男孩也不过是世子,这生下来直接就有品阶的还是独一份。

亲王生的闺女也不过是郡主,还没有生下来就被立为公主的。

不得不说,这对三王妃和孩子们来说都是天大的殊荣。

“臣弟就先替未出生的俩个孩子谢过皇兄厚爱。”

楚怀瑾也不客气。

无论是他还是王妃都对大楚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孩子当的起郡王公主的册封。

大楚国今年的冬季来的格外早,是个寒冬,比往年要寒冷的多。

天气一下子就冷了,外面冰天雪地。

京中很多官员家中都没囤金丝炭。

由于大雪封路的缘故,南方的金丝炭无法运到京城。

还有南方的金丝炭原材料短缺,就算过几日通路,也没有太多的活。

这就只能供给皇宫的贵人们先使,那些大臣就算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金丝炭。

这实在是要了命,这么冷的寒冬,没金丝炭不得在屋里冻出个好歹来。

皇宫的金丝炭也没多少存货,封路一时半会儿南方的金丝炭也运不过来。

太后穿着厚厚的狐皮大裘,身上还要盖个皮毛毯子,才勉强不冷。

可露在外面的双手也冰凉冰凉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