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米粒灸治疗眩晕症之二)(1/2)

严子休用望气诀一看,心里就明白患者的病因。

为了安患者的心,并让伍院长和老马有个观摩的下手处,他还是进行了例行的诊断程序。

他向对方要过来挂号单和病历本,把挂号单穿在挂号架子上。

又拿过病历本,开始记录。

挂号架子就是下面一个木底座,竖着穿一根铁钉。

青年夫妇第一次到中医院来,病历本是新的。

“姓名?”

“李秋月。”

“年龄?”

“三十。”

“家庭住址?”

“应天县李庄乡李庄集。”

严子休边做记录边问:“血压高不高?”

“量过几次,都正常。

80-120”

“张嘴看看舌苔。

啊——舌苔厚腻,舌胖边红。”

严子休看的时候,也让老马注意观察。

“来,伸手,把把脉。”

严子休对李秋月说道。

李秋月无力地伸出胳膊,皮肤干燥,看来有失水现象。

“马主任,麻烦倒点水。

一个茶缸倒四分之一,另一个茶缸倒一半。”

严子休请老马帮忙。

“脉象弦滑。”

严子休把完脉做了记录。

老马明白是在教他,倒好水之后上前把脉。

青年夫妇以为他是医生的助手,也没在意。

“弦,好像按着一根琴弦。

滑,好像有珠子滚来滚去。”

严子休好像在自言自语。

伍院长有点看出来了,怪不得马主任那么热心,原来还是严医生的学生。

“弦,代表肝有郁气;滑,代表脾有湿气。”

等老马把完脉。

严子休请李秋月站起来,“我要探一下你的肝脾有没有肿大,你不用担心。”

说着用手隔着衣服按了按她的腹部,老马也按了按。

“腹部柔软,肝脾不大。”

严子休边说边做记录。

又站起来用棉签,轻轻点了点李秋月头顶的百会穴,“有什么感觉?”

“麻麻的,木木的。”

李秋月有气无力地回答。

“平常她身体怎么样?”

严子休问青年。

“平时壮得很,是家里的顶梁柱。”

青年想想以前,又想想现在,不由得黯然。

“你爱人这是湿浊上扰,所以头晕目眩。

又加上肝胆郁热,木伐脾胃导致呕吐。

你放心,这病好治。”

严子休继续写病历,并解释疾病的来龙去脉,安慰青年。

听到媳妇的病好治,青年精神一振,露出希冀的神情。

严子休站起来,从随身包里面拿出一包艾绒,一支宁神香,一盒火柴。

他把艾绒捏搓成一个一个米粒状大小的圆锥状艾柱,一边做艾柱,一边对李秋月说:“我一会要在你的头顶百会穴做米粒灸。

这个微微有一点疼,但效果很好。

你能承受吗?”

李秋月嗯了一声,别说一点疼痛,就是很疼也不要紧,只要有效果。

严子休做好艾柱,把镊子、医用酒精和药棉从抽屉里拿出来,把盛有四分之一水的茶缸放在手边。

再用火柴点燃宁神香。

他把李秋月头顶的头发分一分,用酒精药棉在百会穴消了毒,然后把一个艾柱放在穴位上,用宁神香点燃,放下香,拿起镊子等候。

对李秋月说:“觉得疼就说一声。”

艾柱冒出淡淡的青烟,有一种很好闻的香气。

“疼啦。”

李秋月说。

严子休迅疾用镊子把下面的艾柱夹起来,放入有水的茶缸里。

呲的一声,艾柱灭了。

“还要灸九壮,不要着急哈。”

严子休再次操作米粒灸法。

这个操作很简单,一看就会。

难的是什么病,选什么穴位,灸多少壮。

这就需要很深的中医造诣了。

一次是一壮。

灸了五壮之后,严子休让老马来接手。

灸到八九次的时候,李秋月忽然喊道:“我觉得清爽了,不那么晕了。”

青年大喜,这可是六七天来的最想听到的一个消息:“秋月,你轻点了?”

李秋月也不敢点头,有点开心,又不太敢相信地说:“轻多了。

是轻多了。”

老马受到了鼓舞,面露笑容:“别着急哈,还有一壮就好。”

伍院长暗暗点头,觉得这个小严是有水平。

等最后一壮灸好,李秋月舒了一口气,试着摇摇头:“哎,真的不怎么晕了。

我还有点饿了。”

青年很激动,带着哭腔说:“我这就去给你买包子,买烧饼。”

说着快步走了出去。

严子休让老马用酒精药棉把李秋月的百会穴擦拭干净。

然后说:“李秋月,你把两个裤腿挽起来,还要给你灸一下足三里。

这对你的脾胃有好处。

一条腿一条腿地来,别凉着。”

他又给老马指认了足三里的位置,继续让这个学生代劳,左右各五壮。

老马自然是心甘情愿。

足三里不像头顶,腿是竖着的,所以需要在穴位上先点一点清水,有时用牙膏也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