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多年生小麦之一)(1/2)

于是他把话题往这方面引导。

“现在没什么好办法。

在以前没有农药的时候,村民种小麦,只有多播一些种子,留一部分给虫子吃。

现在有了农药,看似节省了一些种子,但对人们的健康很不利啊。”

张志举叹息。

“张老师,不是有多年生小麦,播种一次,可以长好几年吗?”

严子休问。

张志举一惊:“小严,你的见识不错。

多年生小麦,多年生水稻,国际上对这些都有研究。

不过好吃和产量,难以兼顾啊。”

多年生农作物,其实不止少拌农药这一点好处。

比如小麦一年一收,收完之后要翻地,土中的氮会释放到大气,引起气候变化。

氮磷钾是三要素,少了谁都影响产量。

而且其中氮,最容易损失。

损失了就要再追施氮肥。

翻过的地遇到下雨,不但土壤会流失,还会污染地表水。

而多年生小麦,就是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

第一季与常规小麦生产一样,从第二季开始,生产只需要田间管理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

农民只需栽种一次就可连续收割几年或更长时间。

又像甘蔗又像韭菜,割了又长,长了又割,生生不息。

多年生水稻也一样。

“那张老师,我们国内也有研究吗?”

“有啊。

我的老师就在研究这个课题。

不过进展很慢。”

张志举有些无奈。

“莫非难度很高?”

严子休想问清到底卡在哪儿。

张志举说:“一个是可以参考的样品太少,国外的技术对我们封锁。

一个是人力有时而穷。

我老师说他有时候似乎要摸到一个门槛,但似乎又有点虚幻。”

严子休明白了,这一方面是卡在接触面太窄,一方面卡在智力上。

他又用时光回溯术和望气诀看了看张志举,发现张志举和他的老师的头上都有白光四五寸,乃是有情有义之人,值得信赖。

于是他有了主意,从随身包(仙府)里,拿出一个布袋,又拿出两包悟道茶(特等益智茶),递给张志举:“张老师,我和你志同道合,都想让大家富裕健康。

这个布袋里面,是我老师研究的一些相关成果;这两包特等益智茶,也请你和你的老师品尝。”

张志举十分意外,这样重大的科研成果,怎么能随便送人?

他犹豫道:“这不合适吧?”

“张老师,不瞒你说。

我现在是分身乏术。

我和我的老师开发的高端农产品,已经在秋季广交会上,收获了一亿多美元的订单。

现在忙这些都忙不过来。

而你们恰好研究多年生农作物这个领域。

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无论谁把事情做成,只要对老百姓有益处,不都一样吗?”

严子休真心实意地说。

“小严啊。

你的老师,我没见过。

但从你身上,我能感受到他的胸怀。

只要有益于人,功劳何必归我。

这样的品德,令我感佩啊。”

张志举很受感动,收下东西,“好。

我再矫情的话,也对不起你们了。”

他不由得心潮起伏。

因为这多年生小麦,不用重新翻地,不用重新播种,保护水土,减少农药、化肥用量,节省大量人工物力,有效利用闲田。

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太深远了。

严子休哈哈一笑:“张老师,古人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这倾盖如故大概说的就是你我吧。”

“哈哈,没错。

亲不亲,道上分,志同道合就是亲。

说的也是你我了。”

张志举开心地说。

“张老师,我还有事。

我们后会有期。”

严子休伸手道别。

“那是肯定的。”

张志举和他紧紧地握手,眼睛好像在发光。

…… 又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严子休心里美滋滋的。

回到基地,他对小武说:“树墙的事,联系好了。

估计下午五点就能到。”

两人又看了一会灵傀们挖土方,铺管道。

显而易见,这些工人们都技术熟练,吃苦耐劳,还在基地角落,建了一个净化污水的池子。

净化池有三分地大小,还加上了玻璃盖。

小武看着挺满意,觉得老严找的施工队靠谱。

“老严,你怎么不给这些工人送水灵梨呢?

我见你逮谁给谁送。”

小武问道。

“呃,回头我给他们几箱。”

严子休觉得不时就会出现漏洞。

四点半,又来了三辆卡车,拉了满满两车树苗,一车工人,轰轰地来到基地,车上下来二三十个人。

严子休和小武上前迎接。

“你好,你是我老师介绍的隗老板吗?

我是严子休。”

严子休和灵傀二号握手,“这位是武科长。”

“严科长,武科长,你们好。”

“隗老板好,你们这效率可真高啊。”

小武和灵傀二号握手。

“严科长的老师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抓紧赶来了。”

灵傀二号的演技不低。

“好。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