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请坐上茶(1/2)
第252章 请坐,上茶 不知怎么地,严子休想到了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多谢姜兄指点。
不知进入贾家当下人,具体是怎么个情形呢?”
“下人有两种:一种是卖身为奴,一种是有特长应聘为护院、西席之类的客卿。
老弟可有什么擅长?”
严子休早就选好了凡人可以接受的特长:“小弟不才,略通医道,略懂弹琴。”
“噢?”
黄老先生和姜大维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不知老弟可否露一两手。
如果艺业惊人,我们可以联袂推荐。”
严子休有点犹豫:“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其他客人用饭?”
一旁的客栈老板赶紧说:“不碍事,这里都是熟客,大家都很尊重黄老先生和姜大哥的。”
“好,那我就献丑了。”
严子休把长条布袋拿过来,取出一把六弦琴来,也就是吉他。
他之所以用吉他,是根据目前的身份定的。
他现在是一位流浪他乡的文艺青年,弹琴卖艺是其谋生手段。
而吉他则比较受普罗大众的喜欢。
门口有两个穿得厚厚的家丁把守:“姜师傅,你回来了。”
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顺着严子休的手指流淌出来。
一种美好的感受从听众们的心底涌出来。
他们似乎看到了美丽的夜色中,亲爱的人,知心的朋友,坐在一起畅谈交流。
那是美、是爱、是希望,是鲜花、是月光,也是阳光。
又听得姜大维劝道:“老爷,此人乃是天赋奇才,艺业惊人,保证你中意!
十个下人也顶不了他一个,你绝对不会吃亏的。”
走街串巷,三人来到一个大宅院之前。
“好好,里面请。”
家丁满面笑容。
看来姜大维作为护院,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弹琴有什么用?
医道?
那你看看我有什么病?”
贾老爷盛气凌人地说道。
严子休心中暗叹,贫富差距也太大了:“东家叫什么名字?”
“好。”
这个现象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是罕见的。
姜大维用手推了推下巴,把张大的嘴合上:“老弟放心,我保你被贾家录用。
我们这就走吧。”
“噢?”
贾老爷挤出一丝笑容,“你刚才说,你叫什么来着?”
“这就是贾老爷的家,一户就占了镇子的七分之一。”
黄老先生悄悄地告诉严子休。
他心中叹息一声,心里寻思怎么找个机会救济这些贫苦之人。
“这是什么乐器?”
黄老先生很好奇。
他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可也从来没有见过吉他。
“两位先请坐,我去禀报老爷。”
贾老爷的眼睛亮了起来:“哦?
莫非严先生也是修仙者?”
严子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有不少地方,墙倒屋塌,一片荒芜。
而路上经过的贫民区,有的人衣衫单薄,有的房子屋顶露天,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难以尽述。
严子休把吉他解下来,放在墙边,和黄老先生坐在客厅里等候。
这明显是不顺利啊。
严子休依样葫芦行了一礼。
因为真、善、美、慧,是所有生命天然的追求。
所以这样一首短小而并不复杂的歌曲,近半个世纪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
仆人送上茶水。
“在下资质太差,乃是五灵根,也就是修仙界公认的废灵根。
所以虽然蒙师父指点仙道,但目前处于仙凡之间。
哎,也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到练气一层。”
严子休故作感伤。
“叫贾总。”
黄老先生在一旁腹诽,哪里是记性不好,分明是不重视,所以才听不见别人说的话。
黄老先生拱了拱手。
“原来是严先生。
请坐。
来人呐,上茶!”
下一步是要跟着贾府的公子小姐去猛龙山庄,只说懂医道、会弹琴的话,是不行的。
严子休调了调弦,弹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黄老先生一脸尴尬。
“这叫六弦琴。”
贾老爷又问:“刚才严先生说了自己的擅长,老夫记性不好,先生除了擅长医道,还懂什么来着?”
良久,一阵掌声响了起来。
“是,也不是。”
只见门楼高大,朱门金钉,左右旗杆高耸,两头威武狰狞的白玉狮子盘坐两边,刷得雪白的院墙往两侧延伸,一眼看不到边。
一排白玉阶石从大门直通进去,气派十分豪阔。
风雪很大,积雪也很深,没到了三人的膝盖。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问世于1956年,本是一首爱情歌曲,但在传唱过程中,却升华到了对所有美好事物的热爱。
“在下略通医道,略懂弹琴。”
严子休还是那两句话。
贾老爷、黄老先生和姜大维都有点困惑,什么叫是也不是?
家丁们再看看严子休的一身陈旧衣衫,扭过头去连问也不想问。
“在下蒙师父传授,略通医道,包括修仙者的伤病,也略知一二。”
如果对方是仙师,那就得赶紧道歉认错,请上座、奉香茶。
因为懂医道,会被留在贾府。
而弹琴对修仙者的用途,贾老爷也不懂。
严子休目前的身份是个流浪文艺青年,自然不能强装大方,就笑着道谢,没有抢着付账。
严子休站起来,不卑不亢地拱手:“在下严子陵。”
姜护院带着两人熟门熟路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会客厅。
客厅虽大,但生有炭火,倒是温暖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