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千年暗室一灯照亮之二(1/2)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惊了。
这是何等的境界,只有上古的顶尖高手才能做到啊。
《史记》中记载,师旷弹奏《清徵》时,有十六只玄鹤飞来,汇聚鸣叫,舒翼而舞。
蔡高阳、林老板、田华、顾映之等人惊喜非常,原来严医生竟然还有这一手。
之前他们往高了估计,觉得严子休能有武教授或者丁社长一半的水平,也就顶天了。
现在是相反的,武教授和丁社长对严医生才是拍马难及。
“严……严老师,莫非你是巫师琴的传人?!”
黄老先生颤声问道。
把小友改为老师,可见黄老先生内心的震撼。
巫师琴?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意思。
武婉教授早就站起来了。
她的心中自然也是惊异莫名,对大家解释道:“无论是文人琴还是艺人琴,都是从巫师琴分化而来的。
这个巫师的巫,不是西方那些概念,而是通达天地的意思。”
丁社长脸色变幻,不知心里想些什么。
本来想让人家出个丑,结果人家露了个大脸。
“黄老先生……”
严子休正想回答,却被黄老先生双手乱摇给拦住了:“严老师,你千万不要叫我黄老先生。
叫我的名字就行,黄兴文。
如果不妥,你叫我一声黄老哥,就好了。”
“好吧,黄老哥。
我不是巫师琴的传人。
要说师承的话,是药师佛梦授,也是天乐宫的传人。”
丁社长也看了过来。
他是艺人琴流派的,自然知道这个矛盾对立。
严子休道:“烦恼皆因不觉悟。
因为不了解自他一如、人我不二,导致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把大道和人心对立起来。
自己和他人的对立,会产生一种纠结:自利时觉得不能利他,利人时又觉得影响自利。
大道和人心的对立,会导致文人琴走向偏空孤寂,艺人琴走向讨好取悦。”
众人边听边点头,这确实是现实中存在的弊病。
严医生的话一针见血,说得太透彻了。
严子休笑着收下了名片。
这一收不要紧,台上台下更多的名片递了过来。
“武教授不必客气,请说。”
“文人琴和艺人琴,一个注重修德悟道,一个注重感动人心。
千古以来,两派多有纷争。
不知严老师怎么看待?”
看来武教授对于这个分歧,是耿耿于怀啊。
严子休对着窗外的鸟儿们挥挥手,发出几声鸟鸣。
那些鸟儿和鸣了几声,拍拍翅膀都飞走了。
黄老先生摇头晃脑,感慨万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没想到我临老临老,还能得闻大道,真是幸何如之。”
严医生竟然还懂鸟语?
林老板上次去应天高农基地时,听说过此事。
武婉心中欣喜,由衷地鞠了一躬:“谢谢!
谢谢严老师开示。
真是千年暗室,一灯照亮。
我明白了。
文人琴和艺人琴是和则双美,离则两伤啊。”
他不违众意,都一一接了过来,记住了对方。
严子休做了个总结:“如果了解自他不二,人我一如,就会知道‘我’,就在‘我们’之中。
照顾自己,就是为照顾大家做准备;而为大家谋福祉,自己也在其中。
那还有什么矛盾呢?”
蔡高阳和黄老先生都有些紧张。
他们担心严子休一旦说不好,会同时得罪两个流派的人。
他和大家介绍道:“严医生确实懂鸟语,还因此救过一个昏倒的少年呢。”
然后如此这般简述了一遍。
众人啧啧称奇。
很多人听说过孔子的弟子公冶长懂鸟语,没想到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
丁社长见严子休能谅解和理解自己,不由得大喜:“多谢严老师的理解和开示。
以道御术、以术载道的道理,我懂了。
我想再请教严老师,文人琴和艺人琴为什么一直有这样矛盾呢?”
严子休笑了笑:“没关系,不打不成交嘛。
丁社长技艺娴熟,勇于创新,我还是很欣赏的。
只是真创新需要返本,才是有本之木。
真返本自然能创新,因为本立则道生。
返本当返大本,而不是搞孤家寡人。
创新要有方向,不能恣情纵欲。”
武婉教授鼓了鼓勇气:“严……严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可以吗?”
但从严子休弹奏的乐曲及效果中,这个师承还真有那么回事。
药师佛梦授?
天乐宫传人?
这样的级别,大家都觉得没地方核对。
谁能到佛国净土或天界去呢?
这一席话说下来,真是高屋建瓴,振聋发聩,让武教授等人觉得好似云开日出,豁然明悟。
蔡高阳问:“严老弟,那些鸟儿说什么?”
丁社长鞠了一躬:“对不起,严老师。
我开始以为您并没有真才实学,所以想让您出丑。
没想到我自己才是井底之蛙。
还请严老师原谅。”
此人倒也果断,错了就认错。
他本身就是一个返本创新之人,所以既启发武婉,又鼓励丁社长,还对返本创新的方向做了一些提示。
“武教授,经典中有一句话,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大道就是众生的真心,众生的真心就是大道。
如此一来,文人琴悟道就是悟众人之心性,修德就是行同体之大悲。
艺人琴感动人心就是助人修德,净化人心就是引人悟道。
所以两者不但没有矛盾,而且相辅相成。”
现场有悟性的人听到此处,心里更加清晰,不少人心花怒放、笑逐颜开,觉得此行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