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最早的旅行者(2/2)
不知不觉身边跟了一群人。
春节期间,人很多。但大部分人还是坐车,即使徒步,也是从山腰开始徒步。那样节省时间和体力。
还有就是对佛教了解的确实不多,更多的只是出于热闹或者现实需求才上山拜佛的。
能从山脚徒步的,算虔诚的和不怕累的,对佛教历史文化感兴趣。所以他们听得尤其认真。感觉遇到了一位大学僧。
女保镖戴着低檐帽,也混在游客里,跟在他们后面。
也不得不感叹:小白龙这个导游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这诗人啊到一个地方,看看风景写写诗,然后就跑了。僧人呢,跑来跑去,觉得一个地方特别好,就在这里结庐修行。要不天下名山僧占多呢?
现在到处供佛祖,但佛陀在世时一生都没有定下来,带着僧团,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菩提树下、田舍竹林、葡萄园里,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说法。
僧人就是最早的旅行者,传教士也是一样。因为普通人守着一亩三分地,父母妻子,一辈子都离不开那个地方。
但出家人四海为家,白天化缘,夜宿丛林。所以寺院叫十方丛林!这些名山大川就最先被他们发现。你说他们开不开放?”
“嗯。”
“唐僧是个很厉害的人,并不是西游记中那个温吞啰嗦全靠徒弟的老和尚,他是跑到人家大本营当留学僧,用人家的语言,把来挑战的众僧辩倒,扬名印度的。
我们印象中高僧总是与世无争,事实上很多高僧都能言善辩。
鸡足山,之所以成为佛教第五大名山,就是因为玄装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两千五百年前,迦叶尊者入定鸡足山一事。所以鸡足山就成为了迦叶尊者的道场。
除了《大唐西域记》,后来很多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也记载了迦叶入定鸡足山。学者们考察后觉得鸡足山应该是指古印度的鸡足山。
但是千年以来,我国西南边陲的鸡足山早已成为佛教圣地。明朝鼎盛时三十六寺七十二庵,静室茅棚上千。从唐朝到近代,高僧辈出。
在中原南亚东南亚一带都相当有影响力。信众已经把鸡足山当作迦叶尊者的道场,教徒更为这汇聚各派的佛国圣地而来,朝山礼佛,蔚为壮观。所以也不必管真假,只要心中有,佛便无处不在。”
“嗯。”
后面的香客游客也默默听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