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32章 青簪剑,铁拂尘(2/2)

尉迟渊右手五指灵动,拈着尘结不住翻挑。

那拂尘的尘束和尘柄,便如车轮般旋转如风,软硬兼施,不停往左剑碾压过去,“呯呯锵锵”

之声不绝于耳。

左手见她右剑袭来,却使出族传“夺槊拳”

,叼、弹为主,甩、缠为辅,避开剑锋,只敲剑脊。

竟将那左剑的几轮攻势,尽数化为无形。

柳晓暮愈打愈是惊讶,这小道士数年不见,拳脚兵刃竟已精进如斯!

看来天赋颖悟,俱非常人可及。

难怪能从当年那一群不着四六的师兄弟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了弘道观观主。

杨朝夕接替柳晓暮,将流霜剑架在元仲武脖颈上。

一面感受着剑柄传来的惊恐之意,一面晃着脑袋、仔细观瞧两人对招,竟有耳目一新之感!

尉迟渊“夺槊拳”

并无推陈出新的招式,只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自己要纯熟许多。

但那铁拂尘的章法,却有些出乎意料、颠覆了他对这寻常之物的认知。

马鬃尘束、柔似水流,铁铸尘柄、坚如鞭锏。

刚柔互用,阴阳交济,竟暗合《道德真经》中的玄奥之语。

从前倒是见过公孙真人以拂尘作剑、以气为刃,月下演招的不拘与潇洒。

今日一见之下,才知拂尘亦是不可多得的嘉兵善器,用得其所、简直称心应手,无往而不利!

心中不免一阵技痒,忍不住也要寻一柄拂尘来,照猫画虎、萧规曹随,将这一套拂尘章法学到手中。

再观柳晓暮青簪双剑,却是毫无章法可寻。

招招皆是信手拈来,剑剑宛如浑然天成。

斩不似斩,削不似削,乍出来歪歪斜斜,刺下去不偏不倚,回剑时循规蹈矩,纵剑时从心所欲。

与自己新修习的“无为剑法”

,竟有些同根同源之感,端的是“此剑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一时间心神俱颤、如痴如醉,竟忘了明火环伺众卫、忘了手中剑下之人、忘了身后瑟缩四女……满心满眼间,皆是拂尘与剑影。

便在柳晓暮、尉迟渊激斗正酣之际,数道身影分作两波,已从假山左右绕至近前,顷刻将只会大呼小叫的护院卫卒,换了个干净。

“元大人!

吾等来迟,还望恕罪!

今日作乱之人,必将死于乱箭之下!”

只见一个身着皮甲、腰挎横刀的武侯,抱拳昂然走出,对着狼狈万分的元仲武,单膝拜道。

四周不良卫横刀在手、弩箭上弦,只消一声令下,便可数箭齐发,将劫持元仲武的凶徒射成刺猬。

甚至假山上,也探出十几颗头颅,皆身着锁甲、手执长弓,正是太微宫锁甲卫。

皆一脸警惕地盯着东墙内外,防止墙内凶徒出逃,防备墙外有人接应。

“董仲庭?

你怎会来此?”

尉迟渊百忙中抽出空档,不禁奇道。

“董武侯……来得好啊!

快救我、快救我!

我叫我爹爹给你加官进爵……”

元仲武愣了片刻,方才反应过来,激动得涕泪横流。

奈何刚缺了门牙、不免走风漏气,话语含混不清,听得董仲庭一头雾水。

“下官恰在附近巡夜,听得府中刀兵惨呼之声,便知有歹人趁夜行凶。

幸好赶来及时,没有酿成大祸。”

董仲庭煞有介事、一本正经,似是在向尉迟渊回话,实则是向元仲武表功。

同时,也欲将方才假公济私的一桩隐秘、顺势遮掩过去。

然而事不遂人愿,杨朝夕一把揪起元仲武,充作肉盾、挡在身前。

同时将流霜剑又扣得紧了些,才冲着元仲武道:“原来是你!

贼喊捉贼!

方才汤舍之中,那‘巴州双杰’……”

董仲庭闻言,忽地抽刀而起、怒指杨朝夕道:“狂徒!

还不速速放了元公子、束手就擒!

不然,待我等捉你回去,自己难逃一死不说、还要罪及亲眷与师门!”

杨朝夕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这董武侯的用意,是怕自己拆穿他身份,要借机灭口。

眼中寒光陡盛,看向尉迟渊与苦竹禅师的神情中,也多了几分审慎。

柳晓暮与尉迟渊胜负未分,却已撤下青簪双剑、退回墙下。

重又将剑锋贴在元仲武脖颈上,冷声喝道:“想要倚多强攻?

便看是尔等弓疾弩快?

还是我二人手中剑快?”

“阿弥陀佛!

诸位施主莫要性急,且听贫僧一言!”

千钧一发之际,苦竹禅师撑着瘤头柏木杖,挡在了两方中间,身摇欲坠、面含慈悲。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