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261章:阴月鬼君(2/2)

“噢,看来鬼方贼心不死!

是得采取强硬手段回击他了,否则以为我‘大商国’软弱可欺?!”

攸候喜端坐高位,白袍戴冠中年人,手握涕竹法杖,穆穆威严。

“大王所言极是!

不如让诸位‘侯爷’组队领兵,北伐‘鬼方’如何?”

另一名元婴期级别的鬼王道,因为在其眼中,“大王”

攸候喜乃元神巅峰修真者,实力已经无限接近于上界炼虚修为的“鬼帝”

,而“侯爷”

则是同样与攸候喜曾经一起率军东渡的人方、林方、虎方、粤方等归附的东夷遗民魂魄所化,皆元神期鬼皇。

“好!

我‘大商国’与‘鬼方’势不两立!”

攸候喜道:“甲骨卜辞曾曰:至先祖‘武丁中兴’,有‘妇好为将’,征‘鬼方’三岁而还,斩白首五千献祭。

既然‘鬼方’不识好歹且步步紧逼,那就出兵征伐之!”

攸候喜似乎又沉醉在了往日殷商王朝强盛的幻想中,不禁唱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其实,攸候喜不仅是殷商旁支攸国君侯,而且还曾如殷商诸多边关大将般遍访名山大川的能人异士,并最最终仰慕“九龙岛四圣”

之名前方西海拜谒,奈何人家是大名鼎鼎的“炼气士”

,对没有灵根的凡人自然是不理不睬。

好在“九龙岛”

人杰地灵,神仙众多,除了“四圣”

之外还有“瘟仙”

吕岳,于是攸候喜前往拜谒。

吕岳门徒众多,也不差再收一个“记名弟子”

,但因攸候喜没有灵根无法引气入体,做不了“炼气士”

,最多只能修炼“斗气”

做“炼体士”

而已,但又对其身份地位以及仰慕仙道之态度表示格外尊重,于是便赐下一些最简单的修真法门,同时还赐下一根涕竹法杖和一个水晶骷髅,将其打发走,原因是他与“仙道”

无缘。

攸候喜回“攸国”

继续镇守东夷后,经过长年累月不停地打坐修炼,原本以为自己能实现“引气入体”

成为“炼气士”

,结果一事无成,正郁闷之际忽闻噩耗,原因是自己的“师父”

吕岳和一众神通广大的“仙人师兄”

们全都被“榜上有名”

了,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续有三山五岳的截教门人上榜,这吓到攸候喜了。

其实,攸候喜不知道是其“师父”

吕岳首次下山伐周,率领了四大弟子周信、李奇、朱天麟、杨文辉在西岐城中撒遍瘟疫,致使西岐阐教门下除了杨戬和哪吒之外其余都中了毒,西周国都镐京可谓哀鸿遍野,连姜子牙也惨遭毒害。

后来,杨戬得到其师父玉鼎真人指引,去了火云宫向三圣借了灵草熬药,才救治了西岐众人。

随后,吕岳率门下弟子大战阐教众人,而周信被杨戬一刀挥为两段。

李奇被哪咤乾坤圈打倒在地,并一枪要了性命。

同时,杨戬的师父玉鼎真人祭起了斩仙剑,灭杀了朱天麟。

就连攸候喜的“师父”

吕岳也被木吒吴钩弯剑卸下一条膀臂,负伤之下与同样受伤的徒弟杨文辉一起败走,逃命要紧。

这些都不是攸候喜能见到的。

吕岳与徒弟杨文辉在逃命途中不幸遇见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门下弟子韦护。

因截教与阐教势不两立,故韦护将杨文辉打得脑浆迸出。

吕岳借土遁仓皇逃走了。

吕岳大败而归“九龙岛”

,因咽不下这口气便日日夜夜想报仇雪恨。

终于,在周军前进到穿云关时,他练成了“瘟癀阵”

也就是“瘟仙阵”

,将周军统帅姜子牙困在了阵中百日大显神威,但最后却被道德真君门徒杨任用五火七禽扇大破瘟煌阵,被扇为灰烬。

瘟神吕岳本有成仙了道之机,但因误听申公豹奸言结果身犯杀劫。

师兄们与师父先后死于“封神大战”

的消息传出后,立马绷紧了攸候喜的神经,仿佛感觉情况越来越不妙了,于是暗中加紧准备东都大海前往“扶桑”

避难了。

虽然在帝辛纣王的每次田猎巡狩后,几乎都有侯喜的名字刻在甲骨上 ,征林方、人方时,尤其多;虽然在殷帝辛三十二年初春,周武王大会诸侯观兵于孟津时,殷帝辛召集贵戚徽子、箕子、各位诸侯勤王时,还有攸侯喜在。

但是,到了周纪十三年也就是商纣王三十三年的殷历正月甲子黎明即大年初一,形势已经急转直下。

此时,周军陈师牧野,而殷商的精锐部队却仍留在东夷的江淮之地,由攸侯喜统帅弹压林方、人方、虎方和粤方等方国,因此纣王不得不临时派70万奴隶兵应战。

结果,殷兵阵前倒戈,引周军攻入殷商都城朝歌,迫使纣王在鹿台自焚,宣告“天邑商”

灭亡。

牧野之战后,攸侯喜为了避难,不得不统帅商军主力远渡东荒。

正因如此,掌握了些许修真法门的攸候喜相信自己即使作为凡人不能修仙,那也要化作怨鬼以“灵体”

方式获取无穷力量,方能光宗耀祖,不堕自己师门之威!

攸候喜想到便做。

在数千年漫长岁月中,他不仅彻底炼化了水晶骷髅头和涕竹法杖,而且还将自的神魂分出16缕并寄托在16个玉人体内共祭祀,凝聚信仰之力化作“法身”

,从而催生出了“阴月王朝”

的十六名元神期的“侯爷”

,实际上都是他“阴月鬼君”

的分神,目的是有朝一日融合一起后突破“炼虚”

以飞升上界。

/64/64184/16985788.

html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