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90章:出家即在家,在家即出家(2/3)

、“常随魔”



另据佛经上说,“大威德金刚”

是“未来佛”

即有“大肚罗汉”

相的“弥勒佛祖”

化身,因为“弥勒佛”

为了保护佛教,在同异教徒进行斗争时,使用了极其凶猛的残忍手段向敌人发动攻击。

所以,他脚下踩着的“金牛和裸体男女”

是他所俘获的“异教徒”



佛经中认为,此处的“大威德金刚”

为“欢喜佛”

,其“欢喜”

二字并非指“男女淫乐”

或“男欢女乐”

,而是指“弥勒佛”

用大法力、大无畏和大愤怒气之气概、凶猛力量和残忍手段,在斗法中战胜异教徒后,从而在其内心深处所发出获得胜利喜悦的意思而已。

因此,在古印度,“佛教密宗”

有一佛名“俄那钵底”

或“伽那钵底”

,意即“欢喜”

,便是藏传佛教“欢喜佛”

名称之由来。

在“藏传佛教”

寺庙中,常见的“欢喜金刚”

、“胜乐金刚”

和“时轮金刚”

多为“双体宝相”

,如“欢喜金刚”

又称成“喜金刚”

、“饮血金刚”

,藏名为“杰巴多吉”



只见其“双尊”

置于莲座上,由“明王”

即8面16臂之“男性宝相”

的主臂拥抱着“明妃”

即“女性宝相”

,另外的16只手则皆持着各种“法器”

,比如左手持“头器”

即“人头骨碗”

,碗内盛物为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明王”

右手执物为白象、青马、赤驴、红牛、灰驼、红人、青狮、赤猫;左手持执物为黄地天、白水神、红水神、青风神、白日天、红日天、青狱帝、黄施财。

其胯下挂着骷髅,足踏二仰卧人。

其怀中抱着的“明妃”

名为“金刚无我佛母”

,一面二臂,右手执曲刀,左手执法器,相抱明王,头戴“五骷髅冠”

,以五十骷髅着为“骷髅项圈”



由此可见,无论“单体宝相”

或是“双体双修”

之“欢喜佛”

,都是在表示降服妖魔,取得大胜利的寓言纪念像。

虽单体和双体的“欢喜佛”

皆裸体,其意是象征脱离尘垢界。

在双体拥抱之“欢喜佛像”

中,“男性宝相”

代表佛法以方便,“女性宝相”

代表大智慧,即所谓方法与智慧相结合的意思了。

邹君还在下界做凡人时,在大学图书馆中读过佛教变迁史,由于异教徒尤其是“天方教”

大肆入侵,导致佛教徒被大量杀害火逃亡,其中就有不少天竺国的高僧们在死亡威胁下不得不尝试翻越大雪山躲进西藏地区后,开始继续传教。

由于在古代印度被信徒们奉为“智慧神”

的“欢喜佛”

并没有给逃亡的僧侣们带来大法力惩罚入侵的异教徒,因此,在印度佛教与西藏苯教融合成“藏传佛教”

后,“欢喜佛”

在“佛教密宗”

中则演变成了性格暴戾、为害世界的“恶神”

,被人敬畏地称为“大荒神”

,必须男欢女乐以悟空!

后来,根据《四部毗那夜迦法》所记载,为了调伏“明王”

的暴恶,佛祖释迦牟尼不得不让“观音菩萨”

以“金刚无我佛母”

之名义变化为“明妃”

与“毗那夜迦”

拥抱相合,使“大荒神”

顿时欢喜,并皈依“佛法”

,成为“欢喜佛”

,即“男女双尊宝相”



因此,佛经中有记载“观世音菩萨大悲薰心,以慈善根力化为‘毗那夜迦’之女身,往‘欢喜王’所。

于时,彼王得此妇女,欲心炽盛,欲触毗那夜迦女,而抱其身。

于时,障女形不肯受之,彼王即忧作敬。

于是彼女言:‘我虽似障女,但自昔以来,能忧佛教得袈裟,汝若实欲触我身者,可随我入教,皈依我佛,即如我至尽未来世,能为我教护法不?

可从我护者诸行人,莫作障碍不’?”

据佛经上记载,“观音菩萨”

所化之“金刚无我佛母”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