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放截(2/3)
荀攸这些话,说来已经不是谦虚了,完全就是卑微。
但越是这样,张冲越警惕,毕竟礼下于人,必有猫腻。
于是,张冲想了想,反问了句:
“要是我不放呢?”
即便听到张冲如此明显的恶意,荀攸的脸色都没有变,继续道:
“大将军不放也是应该的。毕竟能将汉室一南一北两大主力尽歼灭在河北,那是何等的功勋。但攸不得不提醒一点大将军,那就是不要为他人做了嫁衣。”
“我汉军虽弱,但犹有甲兵万余,骑军四千。困兽犹斗下,虽敌不过大将军你,但大将军的泰山军不死个相同的人数,怕也是歼灭不了我等。而到那个时候,泰山军实力大损,又如何能在河北立足呢?”
“何不如放我等南下,到时候这大河以北,大将军自为之。”
这下子,张冲不说话了。
堂上众将也眼观鼻,鼻观心,全程保持沉默。于是堂上的氛围直接就凝重了。
半晌,张冲出声:
“尊使风雪来此,也是寒了。一会先到隔壁屋内暖暖,喝杯热酒。”
说完,张冲就让人带荀攸下去了。
荀攸这边一走,李辅等将就开始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很显然,对于是否放开汉军南返,众将的分歧也很大。
如李辅的意思是,现在汉军如此卑躬屈膝,恰说明其山穷水尽,只要他们这里堵住汉军南下通道,此严寒中,对面又能坚持到几时?
到时候,河南汉军一朝散尽,再北上歼灭河北汉军,那这天下就真的要变颜色了。
许仲的看法也是如此,他是知道河南豪势们的实力的,知道不在对面窘迫的时候乘胜追击,那后面一定要后悔的。
只有现在将河南汉军主力打残,后面南下的时候才会顺畅。
这许仲的看法是非常有前瞻性的,知道所谓先难后易的事。
但在场的其他骑部将就持不同看法,他们普遍认为还是要谨慎一点,先将碗里的河北汉军吃掉,全占河北,再做后面打算。
这两派的观点都非常对,说实话张冲也拿不定主意。
李辅、许仲的想法对不对嘛?张冲认为还是有道理的。
后世辽沉战役中打锦州的原因就和现在有点类似。就是努力将敌军主力歼灭在一处,不时得他们逃窜到别处,给其他战场带来压力。
但张冲仔细想了下,还是觉得现在和辽沉战役那会还是没有可比性的。现在泰山军的势力还是偏居一隅,和辽沉那会我方占据大半个北方的有力形势是完全不能比的。
现在,他张冲砸锅卖跌将河南汉军歼灭了,后面可能就打不动河北汉军。而实际上呢?河南与河北两汉军主力在当前阶段对泰山军的利害程度是不一样的。
前者已经明确提出不再踏入河北,要回河南修整。而且从他们敢私下与他张冲媾联,就知道这部汉军与汉室的离心离德。
而河北汉军不同,其大部皆是五校子弟,是汉室的铁杆。也是张冲要想实现群雄并起局面目的中必须要消灭的一方。
但张冲也不敢确定自己这一决策就真的对。
说白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过往的从历史下游带上来的先知先觉在这个时候早就没用,历史早已被他更改的面目全非。
所以,现在张冲也是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着艰难的选择。
到底是放,还是留?
……
这是卢植大军驻营在鸡泽的第三日。
九日他率军转道来了此处,然后在这里构筑工事营垒,准备应对赶来的青州黄巾和泰山军联军。
原计划,他本是要率军南下,与河南的张温部前后夹击泰山军的。但在得知,列人方向的青州黄巾军倾出,还有一部泰山军随军,正从邯郸东面而来的时候,卢植不得不更改了原计划。
此时,一绛衣哨探正仓皇打马,向着卢植的大营狂奔。
他刚到前,就有哨卡上的军卒弯着弓,拦下他,质问:
“何人敢营前跑马,活够了?”
那哨骑根本不解释,继续策马高喊:
“避让,避让,紧急军情。”
这下子,附近哨卡的汉军吏立马招呼下面开栅,直接让哨骑一路畅通,奔行到了汉军大营。
哨骑背着小旗,只能大营门一开,直接就奔入大营内。
一般而言,营内是不许跑马的,一旦有跑马者,立斩勿论。但有一种情况却可以,那就是十万火急之军情。
所以,当营内想起跑马声,附近帐内的军吏们纷纷掀开大帐张望过来,他们知道一定是有重大军情传来了。
营内的马蹄声也惊动了主帅卢植。
卢植正在主持例行的军议,听到这马蹄声,直接抛开众将,就掀开大帐出来。
这时候,那哨骑也正好奔来。
在距离卢植不远,这哨骑就甩蹬下马,气都来不及喘息,将手上的紧急军报送给了卢植。
卢植只看了一眼军报,脸都白了一层。之后其人一言不发,直接入帐。
很快,大营内就传出低沉的,震撼人心的鼓点。
那是点将鼓。
随后,大营内的众吏士就看到自家主将挎着个兜鍪,行色匆匆的就往中军大帐的方向赶。
所有人都知道,大战将近了。
……
等公孙瓒交待了军务,匆匆赶到大帐的时候,就看到大帐里已经坐满了六百石以上的军吏。
公孙瓒偷瞄了眼上首的卢植,见恩师脸色惨白的可怕,心里一咯噔,连忙坐到了崔钧的一边。
崔钧正抿着嘴不说话,而且发呆到连公孙瓒坐到边上了,都没察觉。
公孙瓒连忙捅了一下崔钧,才将其唤醒。
看到好友失魂落魄的样子,公孙瓒知道这次事情严重了。
他压低着声音,问道:
“这是怎么回事,我看卢帅整个人都丧魂了,太少见了。”
也确实太少见了,作为汉儒名宿,卢植的镇定功夫无疑是一流的,能将他骇得失了心神,可想而知多严重。
这么一想,公孙瓒就更心忧了,他正要抓住崔钧问,就听其人澹澹道:
“你猜我看到了谁?”
“谁?”
“你那师弟的一名伴当。准确来说,就是他送来了这份军报。”
一听这话,公孙瓒忍不住道:
“玄德的伴当?他们不是去了南面吗?怎么有军报?莫非?”
崔钧点头,再不说话。
是啊,能让去南面的刘备飞马送来十万火急的军报,那南方的汉军定然是出事了。
至于发生了什么事,公孙瓒不敢多想。
很快,军中所有军吏都已经落座,皆看着上首发呆的卢植。
卢植也一点不隐瞒他的失魂落寞。很显然,他方寸大乱下,已经顾不得表演什么大帅之风了。
大伙都看着卢植,没人主动说话,直到卢植回过神来。
卢植转首望着帐内满当当的军吏,突然高喝:
“点将!”
话落,军法吏上前开始依照吏册名单开始点名。
每喊道一人,一军吏就起身应诺。
一时间,军吏纷纷坐起,大帐里也慢慢弥漫出了肃杀气,倒冲澹了原先的慌张。
片刻,大帐中,军吏皆已站起。
边上的军法官合起军吏册,对卢植拜道:
“大帅,军中队将以上军吏计二百八十人,皆在此帐。”
卢植颔首,然后他就将手上的军报一举,对众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