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95章 新朝(1/2)

第295章 新朝

相较于岩盐,海盐才是王道啊。

不过,现在的制盐法,基本都是煮盐。

需要柴火、需要锅,还需要人工。

当然在古代,最后一项不值钱。

但,能省则省嘛。

就像顾倾城,她现在能够动用的靠谱的人手,也就只有十来个部曲和二十个客女。

那些游侠儿,虽然也跟着顾家在渔村落户,他们却还都在考察期。

可靠与否,还未可知。

毕竟煮盐什么的,也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

最后一步的过滤就是需要“保密”的技术难点。

顾倾城再次感叹,她的年纪还是太小了。

比如什么独孤氏,什么丘穆陵氏,那些鲜卑贵女的事迹,啧啧,隔着老远,南朝的贵女们都有所耳闻。

顾衡每日都在四处溜达。

在海边划定盐田,待到春日东南风起,海水自己就能完成。

而顾倾城即将开启的项目,就是他们表现的机会。

“阿翁!阿父!阿弟!”

萧氏的皇帝死了,萧氏一族也被清洗。

没办法,最开始的司马氏开了个很不好的头,后续的乱臣贼子们,也都有样学样。

北朝那边,据说更彪悍。

顾倾城虽然是南朝人,但在建康,冬天也是会下雪的。

待到快进入腊月的时候,顾衡已经帮顾倾城选取了二百个可以重用的人。

能够来这个地方的,要么是大奸大恶,要么就是大贤大能。

另外,顾衡又给建康写了信,在留守京城的十几房族人中,选了两个房头,让他们带着青壮、部曲等前往岭南。

而现在,顾倾城想到了更便捷、更有效的制盐法——晒盐法!

国破家亡所带来的悲恸,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平息的。

“这里居然都不下雪?”

他们的利益(比如地盘),也不受官府的保护。

经历了提纯岩盐和马蹄铁的事件,顾衡不再把小孙女当成了小孩子。

再经过收集、过滤等程序,那就是质量上乘的海盐啊。

顾衡这般安慰自己,他没有拦阻孙女,反而竭尽所能的帮助。

顾衡就像一个重出江湖的武林盟主,一个号令下去,四面八方的人才都汇集而来。

除了亲身体验这南疆的风土人情,也是在寻访故友。

顾衡既然来到了罗州,那就好好探访一下故人,或是他们的后代们。

她继续开发其他的地方。

而有了钱,顾倾城想要筹谋的事儿,也就有了基础!

顾衡开始大肆招揽人手。

没说的,继续盖房。

他把顾倾城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上,甚至是当成了“家主”。

经过这样的“扩张”,顾家名下的地盘,足足有好几个村落和好几个山头。

顾衡已经六十来岁了,历经了两朝,那些被流放的大臣中,就有不少世交故友!

不说平时的朝廷党争了,就是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会有不少或忠臣或奸臣的人被流放到这里。

这不过是因果循环罢了。

跟煮盐比起来,晒盐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

不过,报仇什么的,她却没有提。

被流放的犯人及其家人、后代;

顾家的姻亲、故交;

还有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家人的孤儿孤女。

“……”

顾衡“纵容”,顾倾城愈发放开手脚。

极有可能是文武双全的娘子痛揍家里不争气的狗男人!

不只是小夫妻会这样,就是朝堂上的大佬们,偶尔也会倒个葡萄架,或是被家里的猫儿、猞猁挠花了脸!

还有京中的一些悍妇,举着砍刀、抡着马鞭,将丈夫追出几条街!

再碰到有养外室的,未婚的小女郎为了帮自家姐姐、姑姑出气,纠集在一起,直接翻墙砸门、痛打狗男女的,也是屡见不鲜。

但,亲身处在这个区域,她还是觉得新奇。

再然后,就是圈地买地。

连接起来,并不比县城小多少。

是巾帼不让须眉,还是——

守着偌大的海滩,就像守着一个源源不断的聚宝盆。

他不是真的垂垂老朽,而是历经两朝,位居中书令高位的朝堂老狐狸。

她要先把顾家的这个大本营经营好!

暂时把俚人的地盘单独画出来,顾倾城没有主动招惹。

顾倾城:……厉害了,我的阿翁!

还有那些游侠儿,似乎感受到了什么,一个个的积极表现,争取自己能够像聂成峰一样,投身到顾氏门下。

不到两个月的功夫,顾家新建成的三进宅院周围就聚集了不少人。

不说那些皇家公主了,就是世家贵女们,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而就目前而言,她也只能先向长辈求助。

时间到了腊月。

顾倾城根本不理睬祸水的瞎逼逼,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的推进着。

冬天不下雪,正月还怎么赏花灯?

赏花灯?

随后的事实证明,就算顾倾城留在建康,今年也注定无法赏花灯。

顾衡见顾倾城一脸认真,便知道孙女估计是有了新的计划。

“还需要人手?”

顾衡对小孙女有着蜜汁信任,他都没有询问顾倾城的计划是什么,就开始想办法帮忙张罗人手。

唯有少数的人仓皇逃去了北朝。

对待俚人,倒是不像过去一样,当成是异族人。

“嗯!阿翁,我想要做一件事,需要大量的、靠得住的人。”

六岁!

咳咳,别忘了,这里是岭南,古代的流放“圣地”。

这还是相对“文雅”的南朝呢。

有些甚至是当地俚人的地盘。

其中只青壮就有七八十人。

“公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