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淮西阴影(2/2)

你说是不是?”

何夕迟疑说道:“侯爷所言极是。”

何夕一时间揣摩不出唐胜宗的意思。

是因为朱元璋执法太严苛。

以至于这位侯爷心有怨言。

要让参与到郭桓案中的江南士林好好享受一下朱元璋的关怀。

还是有别的想法。

唐胜宗说道:“而今浙江各级官员都空缺,一时间我也找不到足够的人手。

何秘书可有推荐的人选?

我也好做安排。”

何夕一愣,说道:“这就不必了吧。”

唐胜宗说道:“哎。

你说的哪里的话,这天下是我等之天下。

总不能让这些大头巾占了位置。”

唐胜宗将话说到这里已经够露骨了,随即他也不说别的了。

反而与何夕谈论起杭州的风情了。

何夕最后送走唐胜宗的时候,唐胜宗还叮嘱何夕,将名单送到他那里。

他会安排的。

何夕目送唐胜宗离开的背影。

忽然明白,朱元璋与开国功臣之间,为什么会走在决裂。

原因很简单。

朱元璋觉得大明江山是朱家的。

而这些开国功臣觉得,大明江山固然是朱元璋的。

但也是他们的。

是他们一手打下来的。

理所当然地拥有政治与经济上的特权。

如果说,这些开国功臣如李善长,有造反的心思。

这自然是假的。

但是想从大明江山之中分一杯羹,保持李家的权势,却是有的。

而唐胜宗与李善长关系不错。

说他是李善长的人,是有些过了。

毕竟都是开国功臣。

即便爵位有些低,也很难为人门下走狗。

即便这个人是李善长。

不过,当年朱元璋起兵之初,李善长长袖善舞。

诸将之间有了矛盾,李善长就是调解人。

大明开国的文臣几乎全部是李善长的下属,而在军中李善长的人脉也很厚实。

唐胜宗与李善长这么多年的交情,在很多政见上也是有一些相似的。

即便被贬出京。

唐胜宗依然没有变。

而今大明科举被罢。

官员多为举荐。

而唐胜宗主张大规模清理,并不是他多在乎朱元璋的法度,而是借此清理出很多官职。

让唐胜宗这帮淮西勋贵,可以将人手安插到很多关键位置上。

甚至何夕有一些怀疑。

杭州如此铁板一块。

郭桓如此嚣张。

唐胜宗在浙江也不是一日。

他是真的一点也不知道,真的清清白白。

还是-----。

何夕想到这里,就不敢多想了。

毕竟,眼前的乱子虽然大。

但其实郭桓的根底并不厚,当今浙西集团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最多扯下来几个尚书。

如果在别的朝代,牵扯下来几个尚书,算是惊天大案了。

但是刚刚,也就是去年。

朱元璋办胡惟庸案,已经将六部尚书,还是御史中丞全部给办了。

再来一次,也不算什么。

只是唐胜宗如果牵扯下去就不一样了。

且不说,李善长还活着,虽然在野养老。

但是这等人物,只要他一日不断气,他的政治影响力就不容忽视。

而且大明刚刚掀起征南。

甚至明年也会出兵塞外。

这个时候,对淮西勋贵动刀子,实在不是时候。

而且何夕也没有证据。

毕竟唐胜宗力挽狂澜。

才挽回了杭州局面。

更是参与善后,即便有证据,也消灭得干干净净了。

更不要说。

何夕有更深沉的担心。

区区一郭桓,逼急了还要造反。

而唐胜宗这样的开国将领。

威信十倍于郭桓。

背后还有庞大的淮西集团。

即便在胡惟庸案打击之后,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不能轻动。

而今何夕不管想到了什么。

都必须忘记。

何夕忽然有些同情朱元璋了。

原本可以依靠的淮西勋贵集团,渐行渐远。

甚至快要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

而他准备扶持的士大夫集团与他又不是一条心。

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如果没有支持的政治集团。

也是很危险的。

这也是朱元璋屡兴大案的原因之一。

他太没有安全感了。

wap.

/91/91296/20480087.

html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