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私访(1/2)
第四十六章 私访 何夕不知道自己的伪装,已经被看破。
他换了一身书生青衫。
带徐保儿,王千里,已经四五个侍卫。
扮成游学的书生。
并没有在嘉兴城中久留。
而是直接出城下乡。
出了嘉兴城之后,何夕并没有确定去什么的地方,而是顺着乡间的小河,在江南水乡之中徜徉。
走了半日。
看见河边大树下面,一个老翁将草帽盖在脸上,旁边放在鱼竿。
何夕下船过去。
说道:“大爷,能不能和你打听些事情。”
大爷连头上草帽都没有放下,一摆手,说道:“且去,且去,莫惊了我的鱼儿。”
何夕见状,想了想,让随从,折一根竹竿,上面挂了一根绳子,坠下饵。
也装模作样地垂钓起来。
半日,这老儿将草帽撇开一点,露出眼睛,看何夕还没有走。
说道:“你这公子,想打听什么都就打听,我算是明白了。
有你在,我今日就不要想钓鱼了。”
何夕说道:“大爷贵姓。”
这老儿说道:“免贵刘。”
何夕说道:“刘大爷,你是哪里人?”
刘大爷一抬手,指着不远处的小村落,说道:“刘家村。”
何夕说道:“想来刘大爷在村里,也算长者了。”
刘大爷说道:“自打皇爷登基,也算是过了几年太平日子。
让我这老不死得多活了几年,村里面的人大多是我晚辈。”
何夕说道:“大爷,刘家村有多少人?”
刘大爷毫不在意地回答:“一百多户。”
何夕问道:“每亩赋税多少?”
刘大爷一愣,坐起身来,看着何夕说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何夕说道:“我是国子监生,出来游学。
随便问问。
怎么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刘大爷说道:“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三斗。”
何夕一愣,说道:“朝廷赋税,每亩五升多。
你家的田赋怎么比朝廷规定的多上了六倍。”
何夕好像想到了什么。
说道:“刘大爷,你家是官田吗?”
刘大爷冷笑说道:“我家可没有那个福分。”
何夕有些不明白,说道:“此话怎讲?
官田的赋税比民田重了不少。
又怎么算是福分?”
刘大爷说道:“他们可没有交过。”
何夕越发不明白了。
官田是什么?
是张士诚亲贵所侵占的土地。
朱元璋平定张士诚之后,将这些土地规定为官田。
让地方官代为收租。
于是官田要交给官府的就是朝廷赋税加上佃租,是民田的一倍还要多。
官田要比民田负担重。
这才是现实。
何夕说道:“还请长者赐教。”
刘大爷上下打量何夕,说道:“我看你不像是国子监生。
倒是好像有心人。”
何夕说道:“大爷过奖了。”
刘大爷说道:“不过,无妨这又不是什么秘密,狗官做得,我们还说不得吗?
你应该知道,官田是怎么来的。
江南最好的田就是官田。
都是临河靠水的好田,比我们的田产出多少不少,有些好田能有两倍于我家的田。”
“这些良田,而今都已经不是官田。
而被大户人家占据了。
而这些大户人家侵占官田之后,连官田的佃租都不想付了。
这不,就让我们代劳了。”
何夕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
朱元璋设置官田,是农民的本质作祟了。
他打败张士诚之后,从张士诚获得的战利品,最重要的就是大面积的田产。
这些田产该怎么处置,让朱元璋放归百姓,朱元璋舍不得。
于是设为官田,本质上,仅仅是吃一分佃租。
这些官田本质上是朝廷田产。
如果按照朱元璋本意。
这些土地直接由佃户经营。
官府征收赋税的时候,顺便连佃租一并征收了。
毕竟佃户租种田地,也是要交田租。
说实话,何夕之前觉得官田制度,并不靠谱。
无他,当年张士诚与张士诚集团权贵们侵占的乃是江南最富饶的土地,即便是多交一分佃租,租种官田也是有利可图的。
所以,何夕知道官田制度的时候,就担心,会出现二房东现象。
也就是世家大户霸占官田,将官田变成私田。
将原本佃租变成了赋税。
就好像很多廉租房并没有到需要者的手中,反而成为了二房东们的牟利工具。
但是何夕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会做到如此过分。
已经不是仅仅从中面抽一笔了,而是将整个成本转嫁了。
“怪不得。
郭桓有这么大的能耐。”
何夕心中恍然。
郭桓仅仅一个布政使而已,有什么办法能将各方面都遮掩得严严实实的。
何夕用尽办法都无法弄明白真相,这动用的人力物力,已经不是一个布政使能做到了。
郭桓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人。
是被郭桓用慷朝廷之慨,喂饱的一群人。
何夕说道:“老人家,陛下不是说过,这样的事情可以入京上报,陛下定然会为你们主持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