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翁婿(1/2)

第六十一章 翁婿 何夕与安庆公主坤宁宫转了一圈。

这一圈下来,两个人都熟悉多了。

与安庆公主在一起,让何夕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

这也许是何夕在大明这一段时间,一直有一种焦虑的感觉。

而安庆公主身上温婉的气质,能让何夕忘记了自己在十四世纪,好像是在大学校园中与汉服社的小学妹在一起。

只是,安庆公主是一个能让何夕放松的人。

但是他父亲却能让何夕瞬间紧张起来。

朱元璋召见何夕,还是在晚饭之后。

之所以是这个时间段,大抵朱元璋也就这个时间段有时间吧。

即便有秘书监分担很多政务。

但是朱元璋不可能完全相信秘书监。

会花好长一段时间,去面见大臣,或者复核之前各方奏疏。

一般晚饭之前,是没有什么空闲时间的。

朱元璋依靠平静地坐在书案前,让何夕坐在下面。

一时间仿佛几个月前,何夕初来乍到的时候。

只是当时的何夕,一心想要在朱元璋面前保住小命。

而朱元璋更多在意,何夕有没有骗自己。

已经对于未来的展望。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两个人互相了解了很多。

何夕知道,朱元璋虽然手下不容情,但并不是滥杀之辈。

只是心肠硬而已。

而朱元璋也知道,何夕虽然有几百年的见识加身,其实也不过是寻常人而已。

从心性上,能力上,与大明第一流人物。

其实有差距的。

不过,何夕受过几百年后的教育弥补了这些。

而且底子不错,年纪轻,历练一下,也是可以担当大任的。

只是,这一切都要从今夜开始。

朱元璋一切栽培都在自己人身上,而何夕是不是自己人?

就要看今夜了。

朱元璋抚摸眼前何夕写的小册子。

上面书页都已经卷毛了。

甚至有几页似乎是因为朱元璋的动作太大。

已经撕开了。

然后朱元璋亲手用糨糊补好了。

这一段时间,朱元璋一有时间就在揣摩其中的问题。

早已烂熟于心了。

朱元璋说道:“婚事定下了。

今日,你我就不是君臣奏对,是翁婿说话。

何夕,你们那里婚事有没有什么讲究?

聘礼之类?”

何夕一愣,说道:“自然是有的。

只是我现在身无分文?”

朱元璋说道:“无妨,你带来的那几个东西,一个巴掌大会发光的镜子。

一个黑色要放在阳光下的镜子,还有能开合的镜子。

拿来一个,给俺瞧瞧如何?”

何夕一愣,顿时后背见汗。

他一直有意隐藏,他从后世带来的东西。

一开始也想过,朱元璋会不会已经知道了。

但是一直心存侥幸。

朱元璋不问,他就不说。

时间长了,他真以为朱元璋不知道了。

而今朱元璋忽然问起来。

何夕顿时一个激灵。

好在,何夕这一段时间也有所长进。

人的能力固然有天生。

但很多时间也是锻炼出来的。

比如何夕,之前他可没有与郭桓这样的人打对台的可能。

经过这一场磨砺。

何夕对于这种临场激变,有几分急智。

说道:“陛下,我一直以为陛下不想问。

所以,我也不敢说。

既然陛下说了,我立即去取过来。”

朱元璋说道:“是吗?

无妨。

我已经派人取过来了。”

朱元璋一示意,徐正带着一个木箱上殿, 放在何夕脚下。

何夕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他藏在床下面的箱子,他所有现代物件,除却手机都在里面了。

朱元璋挥手,让徐正退下去。

徐正退下去顺手关上了门,大殿之中,只剩下朱元璋与何夕了。

朱元璋说道:“俺一直没有问。

你父母可还在?”

说起父母,何夕一愣,心中有一些怅然,说道:“我家乃农户出身,家里并不宽裕。

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里操持。

还有一个弟弟。

不过,而今想来,也幸好有一个弟弟在。”

朱元璋说道:“俺当年在两淮乞讨,得一妇人,施舍两个饼子,俺吃了一个,在一荒庙栖身,一个不注意,让另外一个乞丐看见,他要抢夺俺的饼子。

俺就杀了他。

后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就藏好自己。

以保万全,这是人之常情。”

“你父母在后世。

你在这里也没有别的亲人。”

“安庆是我掌上明珠,俺嫡公主,也就两个。

俺在,你只要不做什么违法乱纪之事,即便有过错,不过回家闲居了。

俺不在了。

纵然老四夺嫡,或者其他人孩儿们起了什么心思。

你纵然参与其中,只要事后服软,也能保你一生富贵闲人。”

“况且而今我知道这些,也定然不会闹出这般事情。”

“事已如此,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