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带老婆买买买(7200字)(2/3)
“我也还想着等年底的时候跟你商量商量,自己没空看店的话,拿去租的话也划算,现在跟年初比都热闹多了。”
“没想到你这一趟回来,过来就说要买店铺,我等会给你找找问一下,之前有跟附近的商铺店主无意中聊过,是有几家要卖的。”
“听说在三号四号入口,那边位置不太好,现在来往的鱼贩子都是从第一第二号入口进去的,那边的口子,靠近田地,都没什么人。”
“也就你那会儿运气好,抽中了一号口二号口,最好的位置给你抽中了一个,所以现在买卖也好做。”
叶耀东默默的承受着老丈人的暴力一击,别看都上了年纪,干惯了农活的中老年力气都大的很,还好他现在身板也结实多了。
“嗯,那还是得靠路边跟靠近城区村子的入口,靠后面的话就得需要时间成本了,周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发,才能热闹起来。”
“我等会问问看,二号口子附近有人卖的话最好。”
“三号口有人卖也行,提前买了放手里放个一两年看一下,反正也不会亏。”
也就几年就热闹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相应的需求,一个市场能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附近的产业链也会慢慢形成。
“好好,正好这个时间也没有很忙,我去给你先问一圈看看。”
叶耀东看他忙活去了,也往店铺走。
林母正在招呼客人,店里也就两三个人,而林秀清在给客人称重,称完了收钱,又拿绳子帮忙把鱼干绑起来给人拎着。
母女俩分工合作。
这个时间点已经过了市场人最多的时候,他们也不忙,等客人走了后就坐下来歇了。
“卸完货了?”
“刚卸完,爹去给咱们问店铺去了。”
“问什么店铺啊?”
林秀清给她娘说了一下他们夫妻俩的打算,林母也极为赞成。
“多买几个店铺也好,我也正想跟你们说,想让阿东问一下你大哥他那店铺卖不卖?向辉干了三个月早餐店,他觉得现在收益不错,比在家种田强,想着要是能把店铺买下来最好了。”
叶耀东毫无意外,大舅哥已经尝到了甜头,野心当然也会膨胀,当然会想着自己买一个店铺自己干,省得还要付房租。
“我大哥应该是不会卖的,我们刚从浙省回来,也挣了一笔,他根本就不缺钱。”
一年租金就收了五六百,他大哥是脑子秀逗了才会卖,即使要卖的话他也会阻止。
让他大舅子买别人家的就好了。
“那只能让向辉先找一找,有合适的先买下来,等店铺到期后再搬,就是可惜了,租金交了一整年。”
“那也没办法,谁知道生意会好到让大舅哥想着直接买一个店铺,反正也挣到钱了,而且我估计现在市场店铺越开越多,二号口附近的商铺也不好买。”
“那就看他打算了。”
“这会儿不忙,我去大哥那里转转。”
林秀清也连忙道:“我也去。”
夫妻俩又一块往外走,林秀清看周围的一切都感觉非常的好奇。
叶耀东看着大舅子正在收摊,清理台面,就站着跟他聊了一会儿,询问了一下这段时间生意好坏。
他也问了林母同样的问题,叶耀东也直接回绝了,说他大哥不会卖,让他另做打算。
林向辉也特别理解,光一年租金都收了五六百,也就几年就能回本了,手头不缺钱,谁舍得卖?他原本也只想着随便问一问,抱着万一的心态。
不过现在已经租一年了,房租没到期,他倒是也不急着买,可以先干着,多攒点资本。
夫妻俩跟大舅子夫妻聊了一会儿,叶耀东就打算带林秀清在市场周围转转,他也顺便看看变化有多大?开了的店铺有多少?市场里头现在的鱼货价格行情。
等他们逛了一圈出来,林父已经回到店里了。
看他们逛好回来,林父连忙迎了上去。
“我打听了一下是有几个有要卖,但是都在三号口跟四号楼,不过人都不在。”
“我给附近的店主也都漏了口风,说咱们要买店铺,他们要是有亲戚朋友,有店铺要卖的,可以随时过来找我,我到时候再打电话给你说。”
“他们店铺都是关着门的,没有营业,所以也就没有人守在那里,等人家找上门,应该也没那么快,得过几天瞧一瞧。”
这倒是有些遗憾。
叶耀东道:“那也行,没人守着是正常的,有人守着才不正常,反正咱们话风已经漏了出去,就等等看,估计想要问电话号码也不好问吧?”
“不好问,听说有的人在海上打渔,有的村子里没通电话,这去哪问?只能看附近店铺相熟的人有没有回去,帮忙托个口信,让人来找咱们。”
“那我们就等消息吧,这会儿看到店铺也不忙,我带阿清去市里头再转转。”
“你们先别急,咱们先把这段时间的账算一算先。算完了你们再到处逛逛,等要走了再把钱带上,带回家。”
“也好。”
林父从抽屉里翻出一本封面都掉皮了的破旧本子,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还在用。
之前要给他买一本新的,专门记账,他非说自己有这本就够用,买了浪费。
林父把他走之后的账,每天卖了多少,一个一个指给他看,念给他听。
“上个月你不在家,我手里积攒了太多钱,夜里都睡不安稳,就找了个阿清让人送货过来的空档,也跟着车回去,把钱给她带回去了。”
“这个月的话每天基本都卖两三百,合起来的话,我现在手头有8200多,今天卖的都还没算,还在抽屉里。”
叶耀东合上账本点点头,“今天的就不用算了,省得麻烦。我们下午回去,你们跟我一起回去吧?歇个两天,等中秋后再过来,那么长时间了,你们也没有正经休过,中秋还是得休息的。”
林父连忙摆手,“这市场都没休息,我们休息什么?这一天没开门就是一天的损失,那得少挣大几十,百来块。”
“爹,你这一年到头也没有正经歇过,怎么也得回家看一下吧?孙子不看一下没关系,但是家里的地你不看一下啊?山上也不看一下?柚子都快熟了,柿子也已经红了。”
“那…那不挺好的吗?都丰收了吧?”
“谁知道是不是丰收了,我也没回家看一下,你得自己回去亲眼看一下啊,万一二哥没伺候好地呢?你心里能安啊。”
要不怎么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呢?林秀清对他爹的软肋,知之甚深。
种了一辈子地,虽然进城了,但是老人还是会惦记着家里的地的,生怕地被荒废了,没被伺候好。
“可是我们回去了,这边没人看……”
“我们也挣不少,哪里还差这两天的,过节还是要过的,下午我们走之前,再在大门上贴张红纸,说回家过节留个号码,等节后就回来了,也不差这一天两天。”叶耀东也帮忙说道。
“那…也行吧,那就歇两天,下午一起回去,后天过完中秋,大后天再来。”
林母问道:“你大哥呢,他估计舍不得回去。”
“是啊,大哥大嫂舍不得回去,说不回去了,我也就没劝了,那是他们自己的生意,租金钱花下去了,肯定想着多挣回来了。”
“那就我们回去就好了,还是留在这里多挣点钱好,你们先出去逛逛吧,等回来了咱们再走。”
“好嘞!”林秀清高兴的应了一下。
“要么提前关门,你们一块去市里头逛一下?来到这里这么久了,你们大概也就只在市场周围转转,也没去过市里头吧?”叶耀东邀请了一下老丈人丈母娘。
两人不约而同的一块摇头。
“我们不去了,在这里看一看,还能再卖一点。”
“都要休息两天了,哪里还差这一点?出来大半年,回去一趟,还是过中秋节,你们不也得给家里的孩子亲戚带点啥回去?”
林秀清也跟着劝,“是啊,都要回去过节了,就一块出去看看,不然人家问你市里头都有什么,市里的人都吃什么穿什么,供销社都卖什么,你们都讲不出来,多尴尬啊。”
林母看了林父一眼,先应一下了。
“那也是,上一回回去,乡亲们都围着我们问这个问那个,我们偏偏讲不出来,只能讲我们就呆在市场,哪都没去。”
林秀清高兴地挽着她娘的手臂,“对吧,所以还是得出去看一下。”
林父也没办法拒绝,“那我们先把铺子里的东西整理一下,再把大门锁了,阿清拿张红纸写一下,也一起贴到大门上。”
“好的。”
几人在店铺里忙活了一阵,才整理完关门。
叶耀东趁他们整理的时候,也过去跟林向辉说了一声,然后他们才坐上周叔拖拉机往市中心去。
林父林母也是第一回出来逛,跟林秀清一样,看什么都惊奇,不过比她会好一点,毕竟他们也待了大半年,市场门口也很热闹。
叶耀东拎着篮子跟着他们后面,给他们拎东西。
他们舍不得买的,林秀清都给他们买了。
只要觉得能用得上,她也给他爹娘买,还有地摊上的一些孩子能玩的便宜的小玩意,她也买了一些给侄子侄女。
叶耀东只看中了皮鞋,他也给老丈人丈母娘媳妇儿各买了一双,也辛苦他们了。
顺便还问了林秀清,爹娘跟老太太脚的尺码,也给他们各买了一双。
今天来市里,也是为了带老婆买买买,赚钱了又是过节,当然要好好消费一下。
也不知道是不是快要过节,今天的百货大楼人也格外的多,自行车也多,路边摆摊的小贩更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