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四百一十九章 思索(2/3)
;“或执刀斧、或执杵棒之类”
;或“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谓之七圣刀”
。
这些武艺表演,不仅有单练、对练,而且有百余人的集体表演。
可见规模之大。
军中的武艺表演还有“剑舞”、“相扑”等。这种按规定程式、规定动作进行的武艺表演活动,对后世武术发展有重要影响。
武举制于晚唐时废弛,宋仁宗时复置武举。《宋会要辑稿·选举》载:“仁宗天圣七年闰二月二十三日诏置武举。”此为宋武举科目正式建立的标志。自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起,武举并随进士诸及客观开设。在英宗确立三岁一贡举的制度之前武举贡选无定期。治平(公元1064年~公元1067年)以后,武举又随其他常选三年一贡,至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公元1274年),未尝更易。
宋武举考试程序较唐为多。
除解、省、殿三试之外,还有比试。
比试是解试之前的资格试,又称为“引试”
。
比试在京师由兵部委官监督,在缘边地带则由帅司主持,分为武艺与程文两项。
“解试”
由兵部主持,考试分作弓马武艺和程文试。
其中程文试考兵法《武经七书》或谋略策问。
所谓“省试”
,即兵部试。
兵部试武艺常分弓步射、弓马射、弩踏、抡使器械刀、枪等。
一般先试弓马,弓马不精者被淘汰。
程文包括策问和墨义。
所谓“墨义试”
,即讲释《韬》《略》《孙》《吴》《司马》诸兵书大义,“以能用己意或引前人注说解释义理明畅者为通”
。
(《建炎以来朝野杂技》卷一零)所谓“策问”
,即以时务边防或经史事涉兵机者为题,限七百字成文。
真宗咸平年间已有过“殿试”
,但未成定制。
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亲试武举十二人”
,可视为殿试之始。
殿试虽然也有阅视弓马武艺一项,但以策问为主。
宋代武举与唐代相比,增设了程文一项,唐代的“翘关”
、“负重”
之选,宋已不列入武举科目。
宋之武学始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五月,经三月而废序。
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复建武学。
“武学生员以百人为额”
,当时对武学入学的资格作了不同规定:在京无品位的低级吏臣、门荫子弟、平民,经京官荐保及考核得入学;由地方官员荐举武举人得免试入学。
这种由在职官员奏举武学生员的方法直到元丰年间依旧循用。
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公元1106年)诸州置武学,京师武学生员多由地方考选升贡。
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因州县武学既罢,复用元丰法收录武学生员。
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于临安府重修武学。
兵部又呈武学条格,摒弃荐举免试的旧例。
从此,参加入学考试就成为取得武学生员资格的唯一途径。
武学分上舍、内舍、外舍三级,考试标准据等级而定。
庆历至熙宁年间(公元1041年~公元1077年)武学教师称教授,训文武官员中知兵法者担任。
元丰(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改制后,改教授为博士,并增设武学谕。
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
。
学制三年,经考试而授职。
武学的开设,提高了习武者的理论修养,促使武艺与兵家谋略结合,推动了武艺训练理论、战术思想的发展。
想到这里,陆垚不由得思考片刻,或许这富绍隆就是准备考取武举人的人才,这么一想,他的武艺高超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宋时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武艺结社组织,形成该时期武术发展的一大特点。两宋社会带有很大的区域性,乡社的向心力很强,而农村的武艺结社就是在乡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弓箭社”就是这种武艺结社之一。“自水澶渊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又自相推择家资、武艺众所服者为社头、社副、录事,谓之头目。”
除弓箭社外,北宋末至南宋初,各地乡村居民还组织了“寓兵于农”
的抗金武艺组织“忠义巡社”
。
“各随乡村多寡团结,推择豪右众所畏服者,以为正副,置枪杖器甲之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既“依时农作”
,也“教习武艺”
,“御贼备战”
。
忠义巡社当时遍及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福建诸省,发展规模甚大。
在农村中还有以“社”
、“堡”
、“山寨”
等形式出现的武艺结社,如“棍子社”
、“霸王社”
、“亡命社”
等。
这些组织规模较小,多劳武结合。
农村结社组织的武艺活动,开展的目的、范围也不尽相同,或“自相纠率,保守乡井”
,或“各据山寨,屯聚自保”
。
有的是为了防御外族侵扰,也有的是为了反抗封建压迫剥削。
这些结社活动的共同点是均具有较强的军事训练性质。
他们“聚众阅习武艺”
,以习练使用弓、弩、刀、枪为主,突出了武术的实用性。
随着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和提高,因此兴起了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武艺社团。
南宋都城临安府(今杭州)出现了“争交”
的“角抵社”
、“相扑社”
,射弓弩的“锦标社”
、“射弓踏.
弩社”
,使棒的“英略社”
等。
这些社团大多白人左右,成员因社团不同而异。
如射弓踏.
弩社的成员多为武士,角抵、相扑社多是有x力的角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