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65、第一百六十五章(1/2)

在裴湘和埃丽诺返回家中的次日, 乔治·梅西纳果然如同裴湘预言的那样,登门拜访了达什伍德家。

当然,同梅西纳先生一起前来的, 还有他的表兄奥德里奇·德维尔。

埃丽诺对梅西纳先生的到来感到雀跃,心湖里涌起一丝甜,但她也没有忽略那位同行的黑发先生。

她一边同乔治·梅西纳讨论两人上次分开前没有说完的话题,一边用余光观察妹妹玛丽安和奥德里奇的相处情况。

奥德里奇对旁人的观察视线感觉敏锐, 当他发现心上人的姐姐偶尔会用一种探究打量的目光审视他的时候,心中微微一动。

“你把我们的关系告诉达什伍德小姐了?”男人目光专注, 暗藏缱绻。

“我只是在家人面前试探着提了一句, 没有明说,但足够埃丽诺察觉到一些头绪了。”

奥德里奇冷峻的眉目间划过一抹欣然,稍纵即逝。

他看上去依旧是一副成竹在胸的镇静模样, 但是身姿却更加挺拔端直, 垂在身侧的左手虚虚握成拳头,再缓缓舒展开, 之后又重复了一次这个小动作。

“达什伍德太太也知道了吗?”

“我猜,”裴湘眉目弯弯,故意放缓了语速,笑容慧黠, “她呀——”

“嗯?”奥德里奇屏息凝神。

“她应该没听出来我的暗示。”裴湘眨了眨眼, 飞快地阐述事实。

奥德里奇的呼吸微不可查地错了一个节拍, 他垂下目光,微微无奈地凝视着心上人, 深邃的眸子里酝酿着三分期盼,七分包容。

被这样柔和而安静的目光笼罩着,裴湘的心底忽然浮现出一点点欺负老实人的愧疚。

她低头喝了一口茶, 决定尽量婉转描述一下达什伍德太太的第一反应。

“我试探着说了咱俩在一起的可能性,我妈妈感到非常吃惊,觉得我在开玩笑,因为她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对我妈妈来说,言语投契的忠诚绅士就是很好的伴侣了,所以,你无需太过担心。”

“言语投契?”奥德里奇立刻抓住了一个关键词。

裴湘若无其事地点了点头,一双明媚的眼眸黑白分明,顾盼间显得分外澄澈单纯:

“对呀,言语投契,观点相合,又彼此爱慕,这样情投意合的一对男女,她是不会反对他们缔结姻缘的。奥德里奇,咱们在一起时说的话还少吗?所以,你完全不用过分担忧。”

这话听上去分外的合情合理,说话之人也一脸坦然率真。

奈何,黑发上校既了解自己的心上人忽悠人时的无辜语气,也十分清楚自己给旁人留下的冷漠印象。所以,他几乎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达什伍德太太更喜欢得到一个热情伶俐、充满活力的女婿。

他努力想了想,若是自己在达什伍德太太面前表现得如同莱斯特那样能言善道、热情爽朗,会不会增加一些印象分?

裴湘鼓了鼓脸颊,她仿佛知道奥德里奇脑海中在想什么似的,立刻趁着旁人不注意轻轻戳了黑发男人一下。

“你不许胡思乱想!你现在这样正好,都是我喜欢的,你要是变得奇奇怪怪的,就别想让我对你露出笑脸了。”

“你喜欢的?”男人的眼底绽放出明亮的光。

“对啊,若是我不喜欢,干嘛要答应你呢?”裴湘态度直白,毫不扭捏。

奥德里奇嘴角噙笑。

裴湘又故意凶巴巴地“威胁”他:

“不过你可别太骄傲了,说不定呀,我哪天就改变审美趣味了。奥德里奇,你必须得有一种危机感。”

奥德里奇含笑点头:“好,我会努力得到达什伍德太太的认同,也会保持住你喜欢的样子。”

“同样,你若是对我有什么新的期待和要求,也一定要坦言相告,奥德里奇。”

“对我来说,一切都刚刚好。”

裴湘和奥德里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不知不觉就靠得近了。

不远处的埃丽诺抬头望见这一幕,不禁目露惊讶。即便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她也没有料到,玛丽安和德维尔先生会相处得如此自在融洽。

“达什伍德小姐?”梅西纳轻唤走神的埃丽诺。

“哦,梅西纳先生,抱歉,刚刚想到了一些别的事情。”

梅西纳笑着摇了摇头,又低声说起了他去湖区旅行的见闻……

半个月后的某天早上,裴湘刚刚走进早餐厅,就听到达什伍德太太在大声抱怨:

“这简直是一派胡言!这个、这个叫做·爱德蒙的人肯定是在胡言乱语。哦,上帝呀,这家报纸的编辑都不审稿的吗,怎么什么歪瓜裂枣都给刊登呀?”

“怎么了,妈妈?”裴湘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好奇地看向一脸愤怒的达什伍德太太。

这位鲜少发怒的好脾气妇人把手中的报纸递到裴湘面前:

“你看看吧,这上面……唉,都是些多么可耻的言论呀!”

裴湘挑了挑眉,接过今天的晨报飞快地浏览起来,很快就明白了达什伍德太太愤怒的理由。

原来,一个叫做·爱德蒙的评论家声称,他怀疑著名画家布朗·帕丁顿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他本人只是个二流货色。

他之所以能画出杰出的艺术作品,极有可能是因为他做了一些卑劣的事。

比如,他秘密囚禁了一位声名不显却画技不凡的外国画家,逼迫对方为他创作作品,然后再署上布朗·帕丁顿的名字。

“这个卑劣的偷窃者,他在掠夺别人的心血!”

“他享受着本不该属于他的荣耀,以及这份荣耀带来的金钱、地位和人们的尊重爱戴。与此同时,真正的创作者却寂寂无名,还要面对掠夺者的欺辱和嘲笑……”

“为何布朗·帕丁顿不敢走在阳光下,因为光明会让他的罪孽无所遁形。”

裴湘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评论家爱德蒙对“布朗·帕丁顿”的诋毁和“审判”,认为单单从文笔上来看,这位还是很有才华的。一些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字里行间的情感也渲染得非常到位。

“妈妈,你是因为这篇诋毁帕丁顿先生的文章而生气吗?”

“当然,玛丽安,难道你不生气吗?帕丁顿先生是我们的朋友和恩人,我们都知道,他是多么慷慨大方和感恩仗义。可是这个叫爱德蒙的家伙,竟然无凭无据地污蔑帕丁顿先生,这太可气了。更可气的是,这家报纸竟然还刊登了,这简直是天下最滑稽的丑闻。”

裴湘一边在心里感谢达什伍德太太对“布朗·帕丁顿”的维护,一边把报纸递给后进来的埃丽诺。

“妈妈,就像你说的,这是无稽之谈和卑劣谎言,你干嘛要为了这种小人生气呢?无凭无据的,谁会当真呢?”

“可是,总会有不明真相的人被这样的文章蛊惑的。你看看这个人多狡猾,他只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我怀疑’,此后就是满篇的质疑。哦,要不是我信任了解帕丁顿先生,我都要被这个爱德蒙说服了。”

埃丽诺此时也看完了晨报上的文章,她冷静地思考了片刻后,不太乐观地推测道:

“既然已经刊登出来了,就说明这个爱德蒙的文章是有些证据支持的,嗯,或者说,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些人的肯定。妈妈,玛丽安,我认为帕丁顿先生要有麻烦了。”

“哦,上帝保佑帕丁顿先生!”达什伍德太太扶额叹道。

埃丽诺想了想,建议道:“妈妈,不如你给帕丁顿先生写一封信,提醒他一下。若是帕丁顿先生需要咱们帮忙,咱们肯定义不容辞。”

“你说得对,埃丽诺,我现在就去写信。”

达什伍德太太立刻放下还未吃完的早餐,急匆匆地去了起居室。

裴湘又翻阅了一遍抨击“布朗·帕丁顿”的文章,分析道:

“其实,只要帕丁顿先生能够在白天的时候出现在众人面前,并当众完成一幅作品就好了。这样的话,这里面的所有指责就都不成立了。”

埃丽诺眉头紧锁:“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可帕丁顿先生一直坚持不在白天出现,不和同行面对面交流,不开放私人画室,只通过文章和画稿参与各种讨论……他肯定有不得已的理由的。我担心这个爱德蒙……或者爱德蒙背后的人掌握了帕丁顿先生的弱点,才敢这样大张旗鼓地攻讦他。”

裴湘完全赞同埃丽诺的分析,也表露出了对帕丁顿先生的担忧。可是她们两个未婚姑娘能有什么办法呢,纵然焦急万分,也只能在家中诚心祈祷。

事情果然开始发酵。

从第一篇怀疑画家帕丁顿是否具有真才实学的文章开始,一些小报也陆陆续续刊登了质疑帕丁顿的文章。

当然,许多报道都是在用夸张的标题夺人眼球,若是细读两行的话,就会发现那些文字内容经不起任何推敲。甚至,有关布朗·帕丁顿其实是吸血鬼后裔的荒诞言论也夹杂其中,并且还给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数据论证。

有人信了,他们大肆批评一直没有出面澄清的帕丁顿。

有人不信,他们要求批评者拿出切实的证据,不要随意污蔑一位绅士的名誉。

——清白干净的名声很容易被恶意玷污,也许,只需要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要擦去白布上的污渍,三日光阴是远远不够的,极可能需要三十年,甚至一辈子。

渐渐的,在一双无形之手的操纵下,两种声音形成对峙局面,各自的支持者纷纷发表文章,他们慷慨辩论、互相攻击。

不知从何时起。这些文章的内容发生了偏移,其讨论的重点已经不是帕丁顿是否拥有杰出艺术才华这个问题了,而是关于污蔑、谣言、名誉和正义。

幕后搅风搅雨之人大概没有想到事情会是如此走向,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自认为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当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布朗·帕丁顿的时候,在一间隐蔽的房间内,几个人正在进行激烈地讨论。

暗线负责人之一史密斯·科特在狭窄的房间内走来走去,他昨晚才从爱尔兰赶回伦敦,一下马车就得知了有关布朗·帕丁顿的事情。

“我不明白,女士们,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算计这个布朗·帕丁顿?甚至还不惜暴露了爱德蒙!要知道,我们当初能在几家报社里安插进同伴,是费了很大心力的,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爱德蒙应该用在关键的时刻,而不是用来污蔑一个小小的画家。”

“这不是污蔑,”坐在阴影中的安娜沉着脸反驳,“我们在帕丁顿曾经停留过的一个房间内,发现了一些证据,可以间接证明我们的判断。就是那个帕丁顿根本不具有真实的才华,他的画作都是另一个人的成就。”

指责安娜的高瘦男人抓了抓头发,有些气愤地低吼道:

“我知道你有证据,我知道你千辛万苦终于抓住了帕丁顿的马脚,我知道你打算趁着关注度最高的时候,把那些证据公开。可是、可是,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为什么要对付一名画家?啊?就因为他和那个德维尔走得近了?就因为他神神秘秘的?”

“科特,你冷静点儿,”房间内想起吕蓓卡轻灵柔和的嗓音,“你从走入这个屋子开始,就在质问我和安娜,却偏偏不肯坐下来静静听我们的分析。”

“好吧,我听,我倒要听听你们怎么说服我。”

吕蓓卡和安娜对视了一眼,开始向同伴科特叙述她们之前的种种分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