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夫子之师(1/2)

是夜,傅振羽翻来覆去睡不着。

由五老太爷更加沧桑的面容,想到初入圣朝傅家堂的种种恩怨;还有仓子坚那里,担忧他的现在,回想起从前,想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傅山长,想起了一家人的点点滴滴。

眼角湿润了起来。

傅振羽忽然意识到,十几年下来,自己从小心翼翼的看客起,已经同这些人密不可分了。

尤其是在去年的那场梦境过后,她一心扑在书院上。

书院是死的,书院里的人事物,却是活生生、灵动的…… 抹了泪,傅振羽摸索着起身,引起桃李的注意:“姑娘?”

“我睡不着,起来给我爹写信。”

等傅振羽起来的时候,桃李已经掌灯铺好了纸,开始磨磨了。

瞧见这一幕,傅振羽莞尔一笑,不过一年多,她也用惯了下人。

果然还是融入了。

桃李将笔蘸饱了墨,递给傅振羽。

见她眉目温和,便多嘴问了句:“姑娘要给老爷写什么?”

“叫他回来。”

傅振羽从容地说道。

“那书院——奴婢多嘴了。”

桃李及时收口。

傅振羽浅浅一笑,道:“无碍。”

哦了一声,桃李没问她为何突然又改了主意。

她不问,傅振羽却详细说道:“我已经十七了,翻了年就十八了。

这两三年的光景,我已经很自由了,须得知足。

至于书院,未来三年有李宗延坐镇,不丰哥哥主管,我爹回来,也不过是做个太上山长,所以,无碍。

还有我娘,从前我觉得她不适合掌家。

其实,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的。

她非要嫁给我爹,就注定了她不再是农妇,必须承担起举人娘子的责任。”

而我,既然选择了嫁给大师兄,那么,不懂的就要去学,便是帮不上什么忙,也不能添乱。

还有,五老太爷那里,老人家给了她祖父的关爱,她孝敬老人家也是必须的。

所以,宗族也罢,嫡庶也好,该她做的,便不能逃避。

总而言之,从今天起,不能再任性了。

次日一早,傅振羽看望过五老太爷后,见他精神还不错,便与他说了周学政的事,说了自己要授课的事。

如同傅振羽所料那般,五老太爷没有指责她做了做男人做的事,只道:“你爹可为你定亲了?”

“定了。

五祖父放心,你孙女婿知道我做的事。”

傅振羽拍着胸脯保证,同他拜见周学政,又去学堂。

一堂课未听话,周学政已明白傅振羽能做李宗延山长的原因。

善于引导的夫子,给与学子百分百的想象空间。

是以,这里的学子从未被压制,没有固定的回答。

思想,在这里是不被束缚的。

但是最后,傅振羽又会给出自己的解答,那不规整、却很出人意料的“标准答案”



课后,心里还是不太舒服的周学政,问五老太爷:“你家姑娘不错,但毕竟是个姑娘。”

五老太爷也是走南闯北的人,一眼看出周学政的不满。

泰然一笑,老人家道:“老朽也曾四处游历,见过小娘子经商,见过妇人种田。

这世间之事的确有阴阳之说,却无阴阳之定数。

圣人曾为易经注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是以,老朽认为,与学子而言,那做不得夫子的人偏要做夫子,这样的伤害更大一些。”

周学政还有什么不懂的?

之所以出现女山长,皆因家中长辈纵容。

“傅家无人了不成,偏叫一个女人家做这夫子?”

望大了说,圣朝无人了么?

无意中被周学政打脸,五老太爷的脸色立即沉了下来。

难过了一瞬,五老太爷旋即淡然起来。

这周学政年纪不在自己之下,想来用不着多久便要致仕,自己同这样的人计较个甚?

想开了的五老太爷,果断承认:“大人好眼力。

族中除了这丫头和她爹两个,余者皆不擅此道。”

他承认的如此痛快,叫拥有一口利牙的周学政,哑口无言。

傅振羽那里却被大房的人绊住了脚。

“大侄女,你大伯一宿未归。”

傅振羽正好想去府衙一趟,便道:“我即刻进城见大人,问详情。”

入了府衙,章知府正在断案,傅振羽便去后衙见顾夫人,见顾夫人忙得紧,又去食为天、衣以桑两处逛了一遍,方回府衙。

“大人,我家大伯父今何在?”

“府衙客房中,这几日还要带他四处认人,三五日之内不得归。

你来,就问大伯的吗?”

章知府不信。

傅振羽不隐瞒,因道:“还请大人得了大师兄的信,及时遣人告知与我。”

章知府笑道:“这个且放心,便是你不说,本府也会这么做的。

对了,我这里有一桩事,要劳烦你。”

傅振羽忙道:“大人客气,有事尽管吩咐。”

“因南湖书院这两年所出童生、秀才、举子之数不少,成才之速较别个快了许多。

昨日你走之后,我同吴教授商议了一番,所谓术业有专攻,你所谓的夫子也要专门授课,言之有理。

是以,本府之意,让你先为府学教喻授课,再推广至其他书院。”

章知府说着自己那超然脱俗的决定。

广而推夫子之师就罢了,还叫傅振羽这个女子做这个人!

傅振羽好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忙道:“大人但有吩咐,小女子无有不从。

只是丑话说在前头,并不是教了夫子,举业便必然有所精益的。”

章知府不信,道:“那你南湖书院,因何比别人进步快?”

傅振羽严肃表明:“读书向学从来不是一日之功,南湖书院今虽没有招生,现有六十学子,每一位都是精挑细选进来的。

他们的基础本就不错,这两年或强化、或提升,才有了而今的成绩。”

“那你的意思,教了夫子,也没有大用处了?”

“倒不至于无用,只见效没那么快。

且,小女子认为,相对于书院而言,蒙学的教育,更要紧。

一则,童生秀才可以择书院,而私塾往往不可择。

与大多数平民而言,基本是就近入学。

二则,书院的夫子合格居多,私塾却是不尽然。”

傅振羽强调了私塾,比书院更需要规整的夫子。

章知府不解地问傅振羽:“你的视线,为何总是落在平民身上?”

傅振羽一脸这不是废话的表情看着章知府,到底还是答了:“而今天下读书人绝大部分来自平民。

然则,最后入朝为官的,还是官宦人家居多。

说白了,他们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有的是读书的法子和路子,自然不需要为他们担心。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