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第 93 章(2/4)
赵曙看了看高海洋,又看了看何清晨,摊开双手,特别无奈的耸了耸肩膀:“我就没什么可带的。
要不这样,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
顾沉还没说话呢,高海洋立刻吐槽:“你这也太敷衍了吧?”
赵曙被吐槽的,也有点不好意思。
要是只有高海洋和何清晨这两个老同学也就算了,大家同窗四年,谁不知道谁,带不带的,也就无所谓。
可关键是今年还有顾沉这么个新来的小学弟,看着高海洋,何清晨还有顾沉都精心准备了家乡土特产,就他什么都没准备。
赵曙想了想,忽然灵光一闪:“要不咱明天去我奶奶家。
我让我奶奶给你们做炸酱面怎么样?
我奶奶做的炸酱面可好吃了。”
眼看着高海洋还要说话,顾沉立刻说道:“行啊!
赵奶奶做的炸酱面特别好吃,我也很想吃。”
高海洋不服气的念叨:“这就把撸串换成炸酱面了?”
赵曙笑道:“撸串是撸串,炸酱面是炸酱面,我都请。”
“这还差不多!”
高海洋哼了一声。
第二天下午,赵曙就开车带着三位室友去了四合院。
因为羊尾巴胡同太窄进不去车,赵曙照例把车停在荷花池子旁边。
下车的时候,刚巧碰上文物局的易局长,城建局的孙局长和市里其他几位领导。
顾沉跟对方也算有过几面之缘。
这会儿见到了,难免要打一声招呼。
就听孙局长随口说道:“市里已经通过了开发老城区商业街的项目方案。
现在要敲定具体的规划范围,我们就想着过来实地考察一下。
看看哪片需要拆迁,哪片需要保护起来。”
目前初步敲定的保护范围,就是夫子庙,荷花池子,猫耳胡同,鱼骨小巷,羊尾巴街,猴儿帽胡同和青萝小巷这一片。
也就是顾沉举办二月二集市这一片。
市里的意见是把这一片的文物建筑全部保存下来,该维护的维护,该修缮的修缮。
再把四合院的线路和供暖问题都改造一下,通上天然气。
确保商户的用水用电。
然后再把周围的棚改区和城中村拆掉一部分,以仿古建筑的形式打造新的商业街。
这样新商圈的范围就足够了。
到时候再按照这个规划上一条新的地铁线,确保新的旅游景点交通便利。
说来也好笑。
之前西部派想要推动老城区商业街的项目方案,却因为种种原因寸步难行。
如今顾沉弄了个二月二集市,让所有人亲眼看到民俗商业街的消费潜力后,着急要在最短时间内打造新商圈的反而变成了那些开发商。
听说不少东部派的投资商在看到二月二市集的销售数据后当场反戈。
还催促有关部门尽快招标。
这也是这一次市里为什么会雷厉风行的重要原因。
跟易局长一行人分开后,高海洋感慨道:“这市里领导都下来实地考察了,看来这一回肯定是十拿九稳了。
你们这一片的老邻居都要发了。”
“没听人家领导怎么说的嘛!
我们这片顶多就是地皮涨价。
被划分进拆迁区的棚改户和城中村才是真的发了。
他们是能拿到现钱的。”
赵曙摇摇头:“但是能给我们改造一下线路,上个天然气,也挺好的。
这四合院住着多方便。
真要是拆迁了,我爷爷奶奶还不乐意呢。”
路过一旁的卤肉店,顾沉进去买了二斤酱牛肉,一个酱肘子,四个猪蹄和还有一只猪耳朵。
赵曙笑道:“你不是说这家卤肉味道一般吗?”
顾沉回道:“赵爷爷赵奶奶爱吃。”
高海洋举手:“我也爱吃。”
赵曙反问:“你有不爱吃的嘛?”
四个人说说笑笑进了赵曙爷爷家的四合院。
赵爷爷赵奶奶已经在厨房擀面了。
原来赵曙说的炸酱面,竟然连面条都是赵奶奶自己用擀面杖擀出来的。
顾沉见状,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
走进厨房想帮赵奶奶擀面条,被赵奶奶撵回屋里:“不用你。
你们不知道怎么用劲儿,擀出来的面条没有我做的劲道。”
赵曙也劝道:“你们都进屋吧!
我帮爷爷奶奶打下手就行。
厨房就这么大地方,人多了也站不下。
再说也没有让客人下厨房的礼数。”
赵爷爷说道:“也不用你。
你进屋陪你同学聊聊天。
等会儿就开饭了。”
赵曙闻言,也不再坚持。
带着三位室友回堂屋。
坐下没多久,就有邻居闻讯赶过来。
原来这些老邻居都看到顾沉一行人在荷花池子跟领导聊天的场景。
急匆匆找过来,自然是为了打听拆迁的消息。
顾沉当然不能说,赵曙也懂规矩。
再说他们刚刚聊那几句话,也确实没什么可说的。
怎奈邻居们不信,还有人埋怨赵曙知道消息却不告诉他们。
被端着炸酱面进屋的赵爷爷堵了个正着。
赵爷爷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把人给轰走了,回头冲着顾沉说道:“你们也别在意。
那些人也不一定非要打探什么消息,就是没事闲的。”
“什么没事闲的?”
赵曙冷笑一声:“我看他们就是想知道哪片要拆迁,提前改户口吧!”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拆迁补偿可是按照户口上的人头发放的。
所以很多拆迁户会在确定家里房子要拆迁,户口又没被冻结之前改户口,尽量让户口上多几个人头,拆迁要房分面积的时候,就能多要点。
“都是无利不起早的。”
赵曙说道:“不过没戏。
咱这片十有八九动不了。
直接改造成商业街。”
“那就好。
我跟你爷爷还不爱折腾呢。”
赵奶奶把炸酱面端上桌:“吃饭。”
吃完炸酱面,赵曙送三位室友回学校。
刚到宿舍楼下,顾沉就被人叫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