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52、第 52 章(1/2)

第五十二章 接下来几天, 顾沉依旧利用业余时间把整个西部老城区逛了个遍。

拍了无数照片,做了无数考察,利用吃饭的时间去一些老城区, 包括城中村的小饭馆里采访街坊邻居, 询问他们对于拆迁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拆迁的想法只有两种。

一部分人是盼着赶快拆迁, 开发商要么给钱要么分房,只要补偿给到位,能让他们过上拆二代的幸福生活。

什么文物修复遗迹保护乡土人情, 压根儿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而另外一部分, 主要是上了年纪的人, 就颇为看重这个居住的环境。

觉得在四合院里住了大半辈子,邻里邻居都熟了,几乎是一辈子的人生轨迹都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头。

真要是拆迁了, 就仿佛大半辈子的岁月也随着那些被拆掉的砖瓦门窗土崩瓦解。

仿佛连人生都没了意义。

这部分人,就是无论开发商给多少钱,都不想搬的。

而无论当地的街坊邻居们想不想拆迁,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那就是整个西部老城区的开发范围中,也只有一少部分建筑存在着历史遗迹的功能,具备文物修复与保护的价值。

剩下大部分老城区,包括城中村的建筑, 由于房屋老旧, 管线老化, 再加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原因, 根本就没有任何修缮维护的价值。

而这一部分区域因为地处规划中心位置, 如果想要拆迁的话,光是拆迁补偿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顾沉初步换算了一下,光是拆迁预算这部分, 都快赶上在东城郊区建两条商业街了。

开发成本如此高昂,别说政府能不能同意,首先开发商就不能干。

顾沉叹了口气,觉得开发西部老城区这事儿果然任重道远。

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顾沉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搜集了大量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包括从西城区图书馆的故纸陈堆里翻出了有关夫子庙,猫耳胡同,莲花池子和其他一些有文物修缮价值的老旧建筑的地方志。

写了一篇足足有三万字的,还是图文并茂的,有关于如何把开发西部老城区与文物建筑修复融合在一起的,这么一个半论文半策划书的东西。

在周五上午准时交到了邢教授的手上。

邢教授翻看着得意门生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搞出来的策划书,惊喜之余还略微有些好奇:“你这次怎么这么主动干活儿?”

又被教授一句话拆穿自己总是摸鱼开小差,喜欢得过且过的小心思,顾沉微微尴尬。

好在邢教授只是逗了一句,就回归正题:“你是想要把开发西部老城区和修缮历史建筑结合在一起,突出乡土人情,用这种情怀来吸引外商参与投资开发?”

“你觉得这个策划的可行性大么?”

顾沉点点头:“我觉得应该没问题。”

顾沉指了指自己在策划书最后,附上的那几位商业名人录。

里面详细罗列了几位企业家的生平——生于a市长于a市,因为求学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移居海外,或者在港澳湾三地有了自己的事业。

如今年过半百热衷慈善,并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频繁的提到过很怀念家乡。

顾沉还特别细心的把这些采访片段截取出来,旁边罗列上这些企业家在内地做慈善的总结。

包括捐建希望小学,图书馆,孤儿院,资助学生,修桥铺路等等事迹。

“如果我们沟通的好,能够说服这些人。

我觉得他们至少有能力,也有意愿做这件事。”

顾沉说道。

邢教授点点头,看着策划书中间部分,顾沉还拍了好多张夫子庙,猫耳胡同,莲花池子等西城区地标性建筑的实景照片,又用黑体加粗标注上“煽情”

两个大字,略微疑惑:“这又是什么?”

顾沉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想请一些文学大家写写回忆录或者散文小传之类的东西,唤醒人们对于老城区乡土人情的不舍。

就是故土难离,故人难聚之类的。

能勾起人乡愁别绪的。”

卖卖情怀,最好能够感动那些企业家,让他们拿出钱来帮助西部老城区的开发建设。

同时满足政府对于吸引外商投资的需要。

顾沉词穷说不出来,用眼神拼命示意邢教授:“您懂的。”

邢教授挑了下眉:“你还蛮有想法。”

顿了顿,又好奇的追问道:“那你为什么没自己写两篇?”

顾沉噎了一下,不太想说,最后还是不甘不愿的说道:“……没憋出来。”

邢教授:“……”

邢教授险些被顾沉耿直又憋屈的小模样逗到笑出声来。

笑过之后,邢教授也不得不感慨,觉得顾沉这个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执行力太强。

他从来不会纠结一件事应不应该做,而是跳过这个阶段,直接想办法去把这件事做成。

不管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也不计较是不是真的能成功。

就全力以赴的去做。

而且花样百出天马行空,关键是你看完策划书以后,竟然还觉得很有可行性。

邢教授看着策划书里有关民俗商业街的部分:“……打造具有华夏特色的cbd商圈,弘扬华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宣传民俗商业街,打造网络爆红旅游胜地,将百货购物与旅行游玩饮食聚会融合在一起……”

别的不提,光是这几个概念,就足够新颖。

而且很懂得捕捉上位者的心思。

顾沉说道:“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很喜欢参考西方发达城市的城建历史,喜欢打造类似曼哈顿还有华尔街那样的商业中心。

繁华确实很繁华,但是并没有体现出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特色。”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能够尝试着推行这个策划来推动西部老城区的开发,那我们就还能争取到呼吁文物保护与修缮的那部分人站在我们这边。

这样我们的声音就会更大。”

还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邢教授莞尔,就觉得自己这个小学生还真的挺有心,也足够用心。

想法很好,但想要具体实施的话,也有很大的困难性。

邢教授思忖片刻,继续考校:“你想怎么做?”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请一些文笔好的文学大家还有历史大家写文章,回忆一下西城区的旧事,再科普一下那些将要被拆迁的文化古迹的历史。

先把这个势造起来。”

“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发起一个征文活动,让所有感兴趣的网友一起加入进来,写文章回忆儿时旧事。

包括跟旧居,跟当地文化古迹有关的故事。

吃喝玩乐都可以。”

最后就是想办法接触到顾沉策划书最后提到的那些商业名人,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投资开发西部老城区。

如果可以的话,顾沉还想邀请对方来个“故乡一日游”

之类的活动。

最大限度的争取投资商。

邢教授看着顾沉侃侃而谈的样子,不由老怀大慰。

他虽然也无法确定这个计划是否能成功,但不得不承认,顾沉的策划方案是完全符合西部派的利益和目标的。

而且顾沉的策划并非是纸上空谈,至少在邢教授看来,是有一部分可行性的。

也没有盲目乐观,至少在顾沉的策划方案里,邢教授有看到顾沉很清醒的提出开发西部老城区的最大问题就是拆迁成本太高,用于历史建筑修缮的费用也高,两者加起来几乎达到了开发东城区的一倍——明明白白的写出了竞争不利的地方。

“你有没有想过,”

邢教授心下一动,笑着问道:“你辛辛苦苦弄了这么一个策划方案,如果我根本没有采用的意思,你该怎么办?”

顾沉一愣,旋即说道:“不怎么办。

我就是写篇论文而已。

每个月写一篇论文,不是教授您给我布置的作业嘛!”

心还挺大。

邢教授微微一笑,发现顾沉最近一段时间好像心胸开阔了不少,不像刚开学那阵儿,总是丧丧的。

“行吧!”

邢教授合上顾沉的策划书:“我再考虑一下。”

顾沉也明白,想让整个西部派同意他的策划,大力推行这个策划方案,绝不可能是邢教授一个人就能说得算的事儿。

这其中要牵扯的财力物力甚至是人力成本都太高昂,需要取得更多人的同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