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47、第 47 章(3/4)

邢教授和沈行舟冲着来人点了点头。

来人一眼就留意到站在邢教授身边的顾沉,笑眯眯问道:“以前不都是齐越跟着您老一块儿过来,今天怎么换人了?”

邢教授点点头,给顾沉介绍道:“这是城建局的孙局长。”

说完,才回应孙局长的话:“齐越下学期就毕业了。

我这不得未雨绸缪,先把人给调/教好喽。”

孙局长本来就是闲话一句。

倒是没想到邢老对顾沉的态度颇为照顾。

顿时又多看了顾沉两眼。

有人也同样认出了站在邢教授身边的顾沉,略带惊讶的寒暄道:“顾沉?

真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见面。”

邢教授看了顾沉一眼:“你们认识?”

顾沉看了一眼周岳霆和周爸爸,说道:“我同学的家长。”

周爸爸笑着说道:“小女也在a大读书。

跟顾沉很要好。

前两天还带着顾沉去家里吃饭。”

说到这里,周爸爸看向顾沉,意味深长的说道:“招待不周啊!”

顾沉笑了笑,没说话。

周岳霆说道:“顾沉之前在大周天下的售楼部做兼职,还帮我们解决了一场声誉危机。

我跟爸爸都说,顾沉是个人才。

还感慨过a大的学生素质就是好。

一代更比一代强。

至少我上学的年纪,可没有顾沉这么优秀。

没想到顾沉竟然是邢老悉心栽培的学生,那就怪不得了。”

这话一说,在场的其他几位公司代表脸色微妙的变了变。

孙局长好奇的问道:“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周集团销售部的那件事儿吗?”

周岳霆点了点头,丝毫不掩饰欣赏的称赞顾沉:“事情是周六上午发生的,公关部都在休假。

还好顾沉反应及时,第一时间就给晓婷打了电话,又亲自指导我们的公关部如何公关,总算顺利解决了这场危机。”

“哦?”

孙局长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还真是英雄出少年。”

“什么英雄出少年,这臭小子就是喜欢赚钱。”

邢教授笑着开口:“你们是不知道,我这个学生,开学第一天就逃了我的专业课,跑去售楼处卖楼。

被我抓了个正着。

我罚他答辩,告诉他如果写的让我不满意,这个学期的平时成绩就没有了。”

“然后呢?”

孙局长听的津津有味。

“然后顾同学就写了一篇文章,我跟老邢看了,都觉得很受启发。

就让老邢亲自润笔,发到《经济学家》上去了。”

沈行舟笑着接话。

“那篇文章我有印象。

很有实际操作性。”

“这样说来,邢老能找到这么优秀的学生,大周集团也是功不可没。”

孙局长开玩笑道。

“时间差不多了,大家进去吧!”

沈行舟看了看表,说道。

一行人鱼贯进入会议室。

顾沉在邢教授后面坐下来,掏出笔记本和录音笔,全神贯注的记笔记。

今天的经济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城建规划。

为了促进a市的发展,拉动经济消费,a市政府准备规划出一个新的商业中心。

斥巨资打造一个集购物,美食,文体活动于一体的购物广场。

光是建筑面积就超过十八万平。

更不要说这个广场建成以后,向周围辐射的其他各种基础设施,比如说美食街和商业步行街。

以及为了配合新的商业中心的发展和繁荣,规划的一条新地铁线。

总的来说,这项投资至少得拉动上千亿的基建消费。

而目前这个规划还处于最初的敲定阶段。

就是连新的商业中心的选址还没定下来。

目前最大的声音有两个,一个是提议在西城区建立新的商业中心,因为西城区是老城区,人流量大。

但是城市规划老旧。

这些年来,针对老城区的城市改造也是政府一直头疼的话题。

如果能趁着这次选定新的商业中心,直接把老城区的改造提上日程,对于政府来说也是解决了一个心腹之患。

缺点就是老城区的城市规划太密集,有些地方甚至还处于城中村的状态。

如果想把这一块改造成商业中心,光是拆迁这一项的补偿款就是个巨额数字。

开发商当然也不想在前期投入那么大的成本。

所以就比较僵持 另外一个就是在东城城郊开发新的商业中心,并且向周围辐射美食街,步行街,高校,住宅,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

然后再开通一条地铁线过去引流。

从无到有直接打造新的商业中心。

缺点则是风险太高。

因为谁也无法断定这么做是否能够成功引流,是否能把新的商业中心打造成客流量密集的消费中心。

是否能够盘活这个大项目。

因为涉及到政府扶持还有其他的方方面面,参与招标的几家公司也是各有各的算盘。

比如说周家和霍家就倾向于在东城区新建商业中心。

因为两家几年前在东城郊区合力购买了几块地皮,恰好就在这个规划的范围内。

如果政府能把商业中心的选址定在东城郊区,再开通一条地铁线,周霍两家手上的地皮立刻就能水涨船高。

而凌家就比较倾向于开发西部老城区。

因为凌家的很多物业和写字楼都在西城区。

如果政府选择开发西城区的话,凌家的产业自然也能翻倍升值。

当然了,不管最终这个商业中心选定在哪里,这个项目的启动资金就是数百亿,总的开发经费突破上千亿。

对于有意向参与竞标的几家公司来说,都是未来几年公司业绩能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他们在a市商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他们必须拿下来的一块肥肉。

顾沉对于这个项目也有一丝丝印象。

他记得上辈子,这个项目因为种种外界因素的牵扯,最终还是敲定在东城区。

凌家一开始被排除在外。

然而霍周两家联手开发东城区的项目,一开始进展的也不算太愉快。

主要是因为两家虽然合作愉快,但是在项目过程中也都在默默的争抢主动权。

最初是周家占了上风。

后来顾琇认祖归宗后,凌家人通过顾琇的关系搭上霍家,也成功挤进了这个城建项目。

因为这个事儿,霍家和周家一度还闹得不太愉快。

而顾沉之所以对这个有印象,是因为顾琇回到凌家后,刚进公司负责的就是这个项目。

彼时顾沉作为顾琇的助手,也接触过一些资料和项目的核心机密。

没想到重活一世,顾沉兜兜转转又参与进来,还掺和的更加齐全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