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三章 恢复(3/4)

怎么提升士气?

讲是不行的,得做。

怎么做?

那就试试。

去把他们信心戳的千疮百孔的的敌人那里试。

有副将提出疑问,是否可以先拿弱些的对手,比如说西凉国?

陈大将军给的答案是不行,第一,西凉国在两次战争中都出兵援助过我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姿态摆了出来。

所有我们不能拿他们练兵,至少短时间内不行。

第二,就算把西凉国给打的爬不起来,也还是没用。

我们将士的信心是被梁魏军打击的,想要找回来,就必须还从梁魏军身上。

其他对手起不到效果。

也有副将提问,若是又被打败了怎么办?

岂不是适得其反?

陈乐天笑笑说,只许胜不许败,我将会亲自带领前锋营出战。

打下一座城问题不大。

而他没说出口的是,以我的实力,把敌人只有几万人的边城打下来,只要兄弟们不是太弱,有我这个马上就要入秋境的大修行者在,拿下那座城还是可以做到的。

几乎每个副将都对此举提出了疑问,陈乐天作为北军大将军,有责任对部下的疑问进行解答。

正如李大将军曾说过的,士兵有疑问伍长要解答,伍长有疑问校尉要解答,校尉有疑问将军要解答,将军有疑问我这个统帅要解答。

层层解答是他们的责任。

就算最后战斗还是失败,他们的下属也都能有自己的思考。

陈乐天一一解答后,下属们或许有人还是不太明白,但他们不会质疑陈大将军会把他们往沟里带。

信任,无论是副将还是校尉还是最基层的兵卒,在陈大将军上任之前,他们完全信任的是李 戎生大将军,自从李戎生大将军被抓直至被杀的这段日子里,他们的心都是无处安放的。

他们不知道该信任谁,他们谁都不信了。

他们只是跟从规则的听从指挥,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信任某位将领。

直到陈大将军在第一场大战中把他们聚拢起来,直到第二场大战中陈大将军以一人之力站在他们这些败军之卒面前,替他们杀敌。

他们的内心仿佛被陈大将军点燃了,感动了。

不约而同的像曾经信任李大将军一样的相信陈大将军。

大将军当然是有什么后招还没跟我们说。

大将军还能让梁魏军占了便宜吗?

大将军不透露是应该的,咱们这些人里难免有人嘴不严...

将军们都在心里如此想着,绝不会质疑大将军的指令。

事实上陈乐天也的确是有底牌的。

一座边城,有他这个实力接近于大宗师的人坐镇,拿下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退一步说,只要北军能跟敌人的边军打个不相上下,而他只要入城去把敌人的几个指挥官杀了,梁国边城就破定了。

这就是他的底线。

他有这么个底牌的,才敢下这个命令。

没有九成的把握,他是不会做这个决定的。

一旦输了,那敌人就会乘势反攻,到那时候不只是北军危亡,整个大宋恐怕都难以翻身了。

--- 至于文官集团的更变。

韩愈韩大人直接将先帝去世前的那批旧臣大部分官复原职。

一二品大员中十有七八都官复原职,剩下来的十之一二则要么是早就在一年前急死了,要么就被害死了。

这些旧臣在官复原职后,没有任何精力和时间去对之前打压他们的官员进行清算和报复,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

梁魏联军虽然退去了,但大宋的危亡远远没有退去。

他们立刻就要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恢复。

先前那些人...

实在是做了很多不应该的事。

事情并不应该像他们那样做,当官不是那样当的。

事情更不是那样干的。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一个不慎可能整个大宋就要倾覆,就有国破的可能。

在现在的时候,更不能文官武将互相争斗,他们之间应该竭尽全力的配合,一切只为了大宋和百姓。

韩祭酒大人在忙了一天后,来到先帝的陵寝给先帝躬身行礼。

他让随从远远停下,他自己提着发出昏黄光线的灯笼慢慢的走到先帝的碑文前。

虽然他年纪已不小,但他站的笔直,一如当初第一次见先帝。

那时候先帝还小,看到他有些害怕。

他则拱手道,太子殿下好,臣韩愈给陛下带了个礼物。

年幼的先帝被勾起好奇心,目光投向先生背在后面的双手。

他笑着伸出拳头,轻轻的缓缓的摊开手掌。

年幼的先帝还没看清是个什么,忽然手心里那小小的东西一下子就飞了起来。

原来是一只瓢虫。

红白相间的在年幼先帝看来很是好看,但可惜它飞走了。

太子殿下若是喜欢,臣每天都给殿下捉虫子玩。

真的吗?

年幼先帝有些不信,毕竟父皇跟他说的最多的是,不要整天想着捉虫子玩,要多读书多学习。

当然是真的,臣怎敢骗殿下。

殿下请看,那虫子在那呢。

他指指旁边的桌子上,瓢虫在桌上爬着,在阳光的映照下很艳丽。

年幼的先帝蹑手蹑脚的走过去,慢慢伸手想要捉住,但在快要碰到虫子的时候那虫子似乎感觉到了,一下子又飞走了。

老师老师,它又跑了。

殿下莫急,臣这就去捉他来。

就这样,这老师学生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相伴时光。

从先帝年幼到年少到成年,这位韩大人一直深受先帝信任。

而自从先帝驾崩后,这位祭酒大人仿佛一夜苍老,本来只有些许的白发如今已经满头银丝。

此刻在先帝的墓碑前。

老大人喃喃道:“陛下,局势还好,暂时控制住了。

陈乐天昨日写信给臣,告诉臣,他有九成把握守住敌人再次进攻。

陛下,您不用担心,我们会好好的守护大宋...”

有些哽咽,这才说了几句话而已,唉,真是老了。

停了良久才继续道:“臣最近跟六部九卿开会的时候,咱们这些老臣一致认为,这次的大难对咱们大宋是有好有坏。

坏的自然不用赘言,好的,就是让咱们上上下下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强大,只有越来越强大。

我们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学到了一个居安思危的道理...”

韩大人说着,眼前的帝王陵寝默默无言,只剩下风声。

但韩大人知道,陛下能听到他说的这些,陛下能理解他说的这些。

陛下是天底下最英明的君王,是天底下最圣明的君王。

陛下甚至早就看出来那位如今被囚禁在异国他乡的藩王弟弟有反心。

陛下曾经提过一句,若是朕暴毙,唯一敢强行上位的恐怕就只有他。

但当时他没放在心上,也不敢放在心上,后来看来,若是他当时放在心上了,或许就不会多这一年多的大灾大难?

摇摇头,肯定是不行的。

即便是他,在那种情况下也无法撼动已经掌握了主动权的晋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