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一章 郑大人

郑直言将磕头磕出血来,老泪纵横:“陛下,大将军不可换啊,梁国魏国如今正虎视眈眈,若是我们给他们机会,那大宋就陷入极大危险啊。

我大宋就他一个李戎生能打吗?

北军的强大是他一个人的强大吗?

帝王脸如寒冰看着脚下的郑直言。

而年过花甲的郑大人浑身一震,猛然间明白了陛下并不是在征求他的意见。

陛下早已决定一定要把大将军罢下来。

陛下今天把它招来,不是问他应不应该撤大将军,而是问他怎么撤大将军。

郑大人冷静下来,先前自己太过于激动。

说了很多不该说的。

或者说不是不该说,而是说了也没用的话。

他站起来,正正衣冠,虽然额头鲜血惹目,陛下,用什么罪名把大将军给撤掉其实并不重要,无论御史台给大将军安什么罪名,在短时间内百姓都不会怎么相信的。

况且,御史台也没人愿意背这个骂名。

帝王有些奇怪郑大人态度的前后变化。

但总归还是现在这样更好,方才那种状态令他这个帝王有些难堪,他差点就让人把郑大人拉出去砍了。

不愿背负骂名?

御史台至今都没动,难道你还不明白为什么留着吗?

朕是想给你们一个证明自己忠心的机会。

难道还不明白?

真是愚蠢。

不知皇兄当初为什么会任用这帮人,尤其是这个郑大人,这转不过弯的脑子做御史台长官,御史台必定全是充斥着他这样脑子不好使的人。

郑大人又道:“陛下,臣就直说了。

如果可以用三五年的时间,给大将军一点点加罪名,不管是从御史台的风闻奏事还是刑部开始,一步步来,先给大将军加点小罪,让百姓们知道,原来大将军也不是完美的。

这样三五年下来从轻罪到重罪,百姓们是可以接受的。

再加上平时再让刑部和我们御史台多散播些东西。

那么臣敢保证,三年,不说让大将军身败名裂,但至少他被撤职百姓没有丝毫怨言,甚至如果操作的好百姓们还会拍手称快。

哦?

真的?

帝王来了兴趣。

唉这个郑大人忽然就开窍了?

不错不错。

但转念一想,要三年?

要这么长时间?

陛下,至少要三年,百姓们才能接受,这是个过程。

臣虽然内心认为大将军不能撤,撤了会对大宋有很坏的影响。

但既然陛下坚持,臣作为 陛下的臣子,就要替陛下去想,毕竟臣不是大将军的臣子,是陛下的臣子。

对,这就对了,郑大人要搞清楚是谁的人。

但是按照你说的三年太久了,能不能快点?

三个月行不行?

郑大人沉思片刻然后道,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像大将军这样的人,在三个月之内名声从厉害到很臭的情况,但那都是真的很臭。

是真的挖掘出很多不好的东西来。

但是大将军很难挖掘。

很难挖掘我们就深挖,你说呢?

只要历史上有这样的,咱们就可以照着做。

百姓们知道个什么?

无非就是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说谁好。

郑大人,这点你又不是不明白。

陛下,臣虽然明白,但我们还是要考虑实际的。

得让百姓们相信,其实不容易。

毕竟大将军的声名已经这么久了,难啊。

君臣二人从中午一直聊到下午,最后也没得出个什么结果来。

郑大人甚至还让帝王觉得在短时间内罢免大将军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

本来撤掉大将军的目的就是消除心头之患,是为了消除帝王心中的大麻烦,但如果会给帝王带来更多的麻烦,那就不太好搞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