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眼色行事
两人只当唐奇不好意思,倒是都闭了嘴。
万余人的大军从长安行至上谷郡,其中大半还都是步卒,即便有驰道相接,长途跋涉也要半月左右。
为了不耽误时间,李光采取了唐奇的建议,派部下快马加鞭,同时将蹄铁的图纸和样品送往长安和上谷。
三人则按照原定计划,先去拜访赵王刘彭祖。
要说这位赵王,那也是西汉诸侯史上闪闪发光的一枚奇葩。
当时为了诸侯国不完全独立于中央,各国的国相都是由中央朝廷直接指派,属于两千石的官员。
国相除了辅助国王治理封地外,还负有监督诸侯王行为举止的责任。
比如淮南王刘安心有反意,就是他的国相及时报告给朝廷,朝廷才会对淮南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所以对诸侯王们来说,国相比起能够器重的大臣,更像是必须要防备的监视者。
怎么与之相处,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对付中央派来的国相,不同的诸侯王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最好的情况莫过“君臣相知”
,国王没有野心,但对治下百姓很有责任感,在国相的辅助下将封国治理得有声有色,百姓安居乐业。
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并且要是干得太好的话,还很容易引起中央朝廷的注意。
天子对兄弟们多少宽容点,对派出去的大臣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朕派你过去,是替朝廷看着点朕的兄弟叔伯,免得他们动什么歪心思。
结果你居然真把诸侯王当成君主,尽心竭力辅佐他,助他们富国强兵,是想干什么?
还有没有点政治觉悟?
这疙瘩一起来,那些勤勤恳恳又和诸侯王君臣相知的国相,往往会面临不那么好的处境。
能力差点不足以引发忌惮的,这辈子恐怕也就只能做个国相,再也无法回到中央施展抱负。
要是偏偏能力挺不错,真帮助诸侯王把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上下一体,那恐怕就危险了!
所以,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大多数的国相和他们辅佐的诸侯王,都维持着较差的关系。
心里没鬼又得过且过的,就干脆以国相为主,把国内政事都交给国相处置,自己只管吃喝玩乐。
强势点的国相,还能指着鼻子骂诸侯王“玩物丧志”
,国王往往也只好捏着鼻子应下来!
性格暴吝点的诸侯王,就喜欢和国相硬碰硬,这时候就要看国相们的手段和智谋。
一个不好,就容易摊上性命之祸!
不过最多的情况,还是双方就不尴不尬的处着,互相维持表面和平。
诸侯王不想惹麻烦,国相也想尽快想办法回归中央,往往这样的封国都很平静,是朝廷最喜欢的那种。
赵王刘彭祖呢?
他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
此人性格不暴吝,国内的风评倒不至于很差。
可要是放眼天下的话,就不难发现,甭管你找谁去打听,都能听到关于赵王的满肚子怨言!
究其原因,这人身为堂堂诸侯王,刘彻的亲哥哥。
行事却实在不咋讲究!
史书上说刘彭祖“巧诈奸佞,卑下奉承”
,表面上谦卑恭敬,喜欢讨好别人,内里却刻薄阴毒。
并且对律法有很深的造诣,传说专门养了一批人,来替他研究律法条目,好利用诡辩去中伤他想对付的人。
比如朝廷派来的国相。
每次新的国相到任,刘彭祖都会换上黑色的布衣,装扮成王府的奴仆亲自去迎接对方。
还亲力亲为替国相打扫住所,待遇无微不至,非常谦卑。
而实际上,史载他多用“惑乱之事”
来扰乱国相的日常行为。
只要有言语失当,或者触犯朝廷禁忌的地方,立马上书给天子弟弟打小报告,同时掺杂些诸如作奸犯科、图谋私利之类的诬告。
真真假假,朝廷派去的调查人员往往不能分清。
以至于从受封赵王至今接近三十年,却没有一任国相能够任满两年的,经常因罪受罚。
运气好点的下狱受刑,运气差点的直接被处死!
久而久之,赵国被中央官员认作死地,许多人宁愿降职都不愿去做刘彭祖的国相!
而运气不好被强行任命的,也都不敢对刘彭祖进行任何指摘,只敢看他眼色行事。
这老家伙虽没有反意,但还是把赵国变成了他的一言堂!
要是仅仅只是祸害国相,朝中官员倒还不会如此的风声鹤唳,关键这老小子他逮着人就喜欢咬一口!
据说是为了防止有官员借口路过,来暗访他刘彭祖种种枉法之事。
凡是过往的二千石官员,途径他封地的,都会受到国相一般的待遇!
尤其是负责监察的冀州牧,更是受到重点关注。
过个路都容易把命个丢掉,那谁还敢去掠刘彭祖的虎须?
当然是避之不及!
“要不是大军行至动静太大,绕路又怕误了战事,我还真不愿和赵王打交道!”
李光也是抱怨不停,“等到了地方,我们都可得放警醒点,免得被他抓到把柄!”
连堂堂的北军校尉都这么小心谨慎,足以见得刘彭祖的名声之恶劣了。
对这么个人,唐奇没办法不产生好奇。
毕竟这听起来,可比老朱家那些被当作猪养的宗室王爵,还要不讲究多了!
霍去病却不屑一顾:“不就是个王爷嘛,小爷我才生擒了一个王爷再加个王太子,有种他动小爷试试?”
李光苦笑:“陛下宠你,赵王肯定不敢对你下手,我可不一样。
你高抬贵手,别连累我成不!”
霍去病这才收敛了些,却还是不甚重视。
唐奇的态度和霍去病无二。
本就不是古人,再怎么融入大汉的生活环境,他终究还是无法对诸如“皇权”
、“宗室”
之类的概念产生哪怕一丁点的敬畏。
而这,大概也是他被皇帝看重,却容易引发酷吏不满的缘由吧。
毕竟再怎么低调,再怎么入乡随俗,一个从小受平等教育的现代人回到封建社会,也会如黑夜里的萤火虫一般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