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Chapter 6 孤独(2/2)

好像又跑题了。

相对孤独是吧(其实是我自己瞎起的名字)。

网上一搜一大堆。

就搜,“孤独的益处”



自闭。

其实我想说,很多杰作masterpiece的创作者,都不擅长和人打交道。

人们通常认为这是问题,甚至人格缺陷。

人们倾向于认为:外向才是正常的、健康的。

网上拷贝一段话吧。

除了诺贝尔以外,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芬奇、比尔盖茨等一大堆天才人物,他们也都属于性格内向的人。

(这个“也”

是我自己加的,根据上文,“除了”

这个词的意思等于besides。

但我没拷贝上文,所以不加“也”

有可能会造成误解。

亦或者,只是我多虑了。

) 学者苏姗凯恩在研究了大量内向者之后,说:“内向者天生善于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使他们拥有高超的洞察力与理解力。

他们善于将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吸收,变为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或否定。”

前面,“人类文明”

前面(大概在第六段;想起一个词,“自然段”

),应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宇宙。

绝对孤独会导致宇宙迅速毁灭,但相对孤独不会。

就像,在宇宙中,地球也是孤独的。

地球也是自我封闭的,用磁场,用大气层。

如若不然,便不会存在生物。

说到这里,发现好像有些。。

偷换概念?

反正你们能读懂就行了。。

孤独≠自我封闭≠内向≠消极。

之所以拿到一起来说,是因为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内向。

专注。

牛顿苹果这个我知道。

达芬奇呢。。

画鸡蛋?

居里夫人,记得是,家里不设给客人聊天的椅子。

我总是,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了。

where were we.

说个从前的小事吧。

从前有个朋友,他说他以前用qq。

后来他的qq好友都去用微信了,所以他也弃qq用微信。

qq好友都去用微信了?

嗯,似乎是个趋势。

说实话,我真没什么感觉。

没感觉。

一是没察觉(缓慢流逝?

像沙漏里的沙)。

二是,不关心。

我是时至今日也不用微信的,虽然我有好几个微信号。

不用,但偶尔登陆一下。

久了不登录要验证。

验证,有点麻烦。

从前和人说,就算qq里只剩我一个,我也会坚持用下去。

手机qq连续登录,有一千九百多天了吧。

对,我总是和潮流对着干。

永远如此。

永远、如此。

有人问我,qq不是社交软件吗。

哦是嘛。

好像是。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我写日记,是为了给大家看吗。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只留下一个问题:如果没人看,我就不写了吗。

这其实并不是问题,而是个答案。

说到哪了。。

哇。。

字数差不多了。

要不,就说到这儿吧。

今日份的孤独,就说到这里。

再分享一篇文章。

标题如下。

木心:伟大的思想都是有毒的,你能抗毒,就能获益 文章看不看都可以,光看个标题也可。

想到尼采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will make you stronger.

草稿大概是昨天的。

五点多发了个标题。

连续写了三四个小时。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