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Chapter 4 孤独(1/2)

(大概是6.

17的草稿,修改了一下) 拼图。

不知道该把哪些碎片(fragment)化信息拼凑组合在一起,以形成比较完整的图案。

(突然想起一种3d拼图,拼出来是球体,感觉很有意思) 随便写写。

试着。。

寥寥数笔勾勒一篇吧。

从前只想选随笔,无奈随笔只有短篇。

来了短篇以后,就真的入了乡随了俗。

仿佛在短篇分类下就只能写短篇一样。

怎么说呢。

有种和催化剂相反的效果。

或者说。。

隐形的枷锁?

(好像有首歌叫《隐形的翅膀》) 几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叫《百日孤独》。

(想到《百年孤独》) 这个电影。。

评分特别低。

不客气的讲,说粗制滥造,也不为过。

但它就是深入(我的)灵魂。

孤独是可以杀死人的,和肉体的饥饿差不多。

想到萨特的《禁闭》。

又想起尼采和梵高。

长期封闭自我/不被理解的话,就容易出现精神问题。

精神出现问题,就可能会继而引发家庭、社会问题,乃至人类问题。

而实际上,另一方面。

家庭、社会、人类问题,又常常是个体自我封闭的起因。

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我从不说人是群居动物。

因为人和其他动物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

群居动物之所以群居,主要是为了在大自然残酷的竞争中保证更高的存活率。

而人类是没有天敌的。

(更好的)生存、生活,并不是人类群居的必要充分条件。

当一个人的生存/生活不再是问题以后,这个人可能就不会再主动的参与大多数的群体活动。

这种状态。。

举个例子:归隐田园/深居简出。

比如谁呢。

陶渊明?

康德?

晚年的张爱玲?

还是瓦尔登湖的梭罗。

这是人最神奇的地方之一:即便几乎不和人直接接触,也并不耽误“在人类的历史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想到一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关于繁衍生息。

除了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展开讨论,和今天要说的没有太大关联),最常听到的理由是:一个人会孤单。

抛开动物性的生存、生活需求不谈,人类群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部分摆脱孤单和孤独。

人类对精神的渴求,可以是无与伦比的。

这便是今天的话题了。

何为孤单。

何为孤独。

容我粗浅且不严谨的描述一下。

孤单是身体层次的独自一人; 孤独是精神层次的独自一人。

很明显,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人多热闹,人多不孤单。

但热闹、不孤单,并不等于不孤独。

相反,很多时候,人的孤独恰恰是他人造成的。

(想到萨特《禁闭》:“他人即地狱”



) 比如:和无法沟通的人沟通,不如不沟通。

量化一下的话,不沟通可以是0,沟通却可以是负数。

所以有一句:lonelyyour pany.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比之下,身体健康比较容易感知和监测,心理健康则不然。

心理问题是隐晦的、潜伏的,外人不容易发现。

很多时候,自己都不是特别清楚自己到底怎么了,也不明白导致自己变成这样的原因。

当心理问题表现得特别明显的时候,就大致相当于江水决堤。。

这时候才开始采取措施,可能为时已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还有就是,造成问题的一方几乎不会承认自己的问题。

即便提出来,也常无济于事。

想到《扁鹊见蔡桓公》。。

《镜子》2017-04-19期 对话俞敏洪:教育孩子要先教育家长 家庭情感教育类真实电影《镜子》对话俞敏洪:“中国的孩子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家长的问题,中国只要把家长教育好了,孩子自然就教育好了。”

回到刚才提到的电影。

《百日孤独》男主角:please talkme.

本来已经记不清电影情节,写下这些的时候又突然想起,主角和老鼠成为了朋友(想到印度的老鼠神庙。

这个只是单纯的联想,和现在说的无关)。

所以,人在极度孤独的时候,为了避免精神崩溃,是会抓住任何救命稻草的。

哪怕是平日里讨厌的老鼠。

或者。。

虫子。

绝对孤独就像一个深渊。

记得有一句“凝视深渊,是神的职责”

,忘了是谁说的了。

好像也搜不到。

所以,人应当避免绝对孤独。

人要远离使自己接近绝对孤独的人或物。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