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过往(1/2)

1上篇最后一小节可能说的不够清楚。

补充一下。

还说大姑家。

说,一起滑雪的经历。。

可能会是一生中,和大姑家共同度过的、绝无仅有的快乐时光。

究其根源。

大姑家对“玩”

,持有一种敌对态度。

可能是观念上比较传统吧。

对孩子的期待也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仅此而已。

当然,大姑和大姑夫在这方面也算是身体力行,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反正我是服气的(这一生,很少服过谁)。

两个工作狂workaholic,早已退休,却又返聘回去继续工作至今。

让我想起一个新闻,说有个外国人九十多了还在上班。

终生学习,终生工作。

可以说非常厉害了。

也算是我的一个梦想吧。

我是绝不想度过普普通通的一生的。

必须要为了梦想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记得,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传奇歌手。

好像八十岁的时候还在舞台上唱歌。

记得,齐白石先生九十多岁还在画画。

艺术,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退休?

不存在的。

不能唱歌、画画、写字。。

比死还难受。

(只是拿这些举个例子,不局限于此。

) 这个和大姑家就完全不同了。

创作,首先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我实现。

有一种内在驱动力。

像我写文一样,它就是我的生命本身。

大姑大姑夫的工作,当然是为社会做贡献。

当然必不可少。

(想到鲁迅和毕淑敏、弃医从文) 但其驱动力,偏向外在。

所谓外在。

比如,物质回报。

比如,他人的认可。

比如,填充时间。

这个额外解释一下。

大姑说过这样一句话:闲不住。

宁可工作,也不愿意去享受闲暇时光。

而我是很喜欢闲着的。

尤其是、独自一人的时光。

“白茶清欢无别事。”

(关于闲暇,以后再特别提一下。

今天就算了。

) 我写文,不是为了得到任何人的认可。

也不会去满足任何人的要求。

“随便你欣不欣赏。”

甚至意见相左的时候,都不会去辩解。

想到一个词组meet one's need.

好像还有个词组。。

make ends meet?

内驱外驱这个,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

只是单纯的陈述事实。

为什么要陈述呢。

因为澄清一下很重要。

敝帚自珍吧。

额,跑题了。

原本是要批判亲子间的紧张关系。

假如长辈对晚辈抱有过高的期望,且思想上把“玩”

看做是“恶”



那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容易持续紧张。

当然,大姑家现在已经开始改变了,在大姑大姑夫做了爷爷奶奶之后。

然而,这绝不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祖辈和父辈,本身就是两个概念。

失去的已经失去了,一去不复返。

大哥那些被严加管教的过去,全部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比如大哥玩电脑,大姑夫要砸电脑,而我就在隔壁。。

)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亲情的缺失。

生活上(吃穿住行)无微不至,这很棒。

但活着,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生活。

想到电影《为奴十二年》的台词: i don't wantsurvive, i wantlive.

物极必反吧。

all work y...

工作狂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

问题在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经营。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如此。

听《玫瑰人生》的时候,想起老式唱片机。

并不曾用过。

小时候家里用的是收音机(可以放磁带那种)。

听老爹放一些《一朵雨做的云》《蚂蚱》《铁窗泪》。。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