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七章 计(3/3)



这听起来有些抽象。

就像旅游。

也许几个小时内,你可以通过坐飞机横跨几个国家。

有时,就会有一种迷茫感,会短暂地忘记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会对周围的事物感到陌生,会对自己的存在感到质疑。

更别提当人们可以瞬间移动之后了。

这种迷茫感会被放大,大到足以影响正常人的判断。

“触发词”

就相当于一个精神评估。

相当于夜里海上的灯塔,相当于一根回家的绳索。

“真实”

是相对的。

但我必须要规定出一个“真实”

,好让人们知道自己是谁。

“我曾站在湖边。”

我说了这样五个字,另一个我露出喜色。

这就是属于我的触发词。

“我曾站在湖边”

对于我来说,便不再只是简单的几个字。

而蕴含了一种力量。

一种真实感,用来对抗迷茫。

只要我提起这几个字,就会想起现在的场景。

湖中静止的涟漪,眼镜上残留的一抹青色。

这就是真实。

我把这一幕规定成了真实,那他就是。

通过重复这个句子,会让我对这一幕的记忆更加深刻。

电视剧、电影中,都出现过无数种洗脑的机器。

但实际上,洗脑并不是绝对的。

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

“我曾站在湖边”

就是我逃生的绳索,就是唤起自我的方式。

在现阶段来看,这是一个可实行、且几乎无成本的办法。

我会把这个构思报告给杜涛,让其他人来决定要不要实行。

在这个超能力、穿越、跃迁、御空……各式各样的能力百花缭乱的时代,有这样一个触发词,可以避免许许多多的惨剧。

鲁宾逊就曾经迷失在了那个无人岛上。

如果时间更久呢?

当他从无人岛上再次回到人类社会时,会不会做出反常的举动?

应该是“会”



但有这样一个触发词,一个和他联系至深的‘救生舱’,就会让他重新记起在迷失前的生活。

“看来你已经了解了。”

我再抬起头来的时候,湖面如镜。

另一个我也消失了。

我打了个响指,脸色不错,做回到石凳上去。

女服务员正在结算账单。

估计要五位数……毕竟我饭量在那摆着。

我看向许如清:“你记住一句话。”

她不明所以:“你是不是被班主任附体了?”

我摇头:“记住,‘我曾站在湖边’。

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对我说。”

废话,有我在她身边,哪里会有情况紧急的时候?

除非我迷失,或者是被人洗脑。

虽然可能性比零大不了多少……总得有个防备不是。

“什么?”

女服务员根本听不懂我们的对话:“湖边怎么了?”

“没什么。”

女服务员把账单递给我:“您好,先生。

一共一万一千九十八元。”

许如清呆住了。

“不过,有人已经付过了。”

我接过单子,看到上面青色的两个字。

隽永飘逸,大气内敛。

“顾问。”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