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部署(1/2)
众人一看,略一思索,便有了念头。
秦无殇道:“父母之命,当速也!”
众人无不附和。
刘盛闻之,也知道拖不得,便也遣人去了那丘穆陵人家。
这时候,众人也算是稍微松了口气。
待众人走罢, 刘势去而复返。
刘盛当即带着他来到书房,不待刘盛言问,刘势便道:“木棉、土豆等物皆已下种,只待收成。”
闻言,刘盛心中大安,又问其教育之事, 也是一片大好。
有着拼音,还有印刷出来的书都带着拼音,自那些人学完拼音这个东西之后, 都已是可以自己读书,自己认字,学堂已是不需要了。
话说,学堂之用,也却是只教拼音而不教其他,为的就是怕传出去。
教完拼音之后,便是家访,每家每户会领着带有拼音的书自学,每天会有老师上门讲解,可算是隐秘到了极致,和地下工作者似的。
随着文化的慢慢普及,朔州的风气也是为之一变,百姓们的面貌也好了许多,个个都稍有风采了些。
自回来之后,刘盛的计划有了些许改动,现在,他只需要等待那个最合适的时间了, 目前,就先让诸国慢慢彼此消耗。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又过了二月,如今已是八月份,夏日炎炎。
两个月的时间,丘穆陵部落鲜有闹事着,皆是因为刘盛早已命将士将其严加看着。
朔州外,原戌城之地,一批一批的铁血将士向着戌城发起进攻,各种器械搭配。
戌城上,长城部之人守备城墙,他们手拿木刀,各个攻城器械皆被软物包裹,便是那投石机的砲也换成了硬纸,但即便如此,却也有不少人会受伤。
但这,总比死了强。
两部人马,一个攻城, 一个守城, 此般对抗早已持续三月有余。
两者互有胜负。
攻城的铁血部更擅长攻城了, 守城的也更擅长守城了,双方是想尽法儿的搞对方,各种鬼点子是层出不穷。
双方各有讲武堂的学生充当着军师,你来我往是好不热闹。
可以说,这种演习,是经常的,是不间断的,一个戌城是毁了建,建了毁,阴山上也是各处坑坑洼洼的,俨然遭受了不小的损坏。
戌城外,也有野战演练,各种陷阱、突击、凿阵,是练个不停,受伤是再所难免的。
起初,还曾死过人。
这种训练,算是历史上头一遭了。
步兵对战骑兵,骑兵对战弓手,重骑兵是没敢上,那冲击力实在太强,仅是轻骑就伤了不少人,重骑是真的要死的人。
这地盘上,各个兵种来回演练,但凡是刘盛能想到的战役,也都在此一一复盘着。
自从朔州有了基础书籍开始,一些学的快的现已是来进修了,进修的位置,也便是这戌城,这里的知识全是超前的,从秦朝到现代,但凡刘盛所知道的,里面无物不包。
讲武堂,就和黄埔军校的参谋课似的,演武堂是武将之地,但目前来说,刘盛最在意却是社政堂。
社政堂,顾名思义,社会学、政治学,社会学里面有曾经一度被九年义务学习的思想品德,人为关系等等,政治学,则是教授如何处理政务。
这门课,很深奥。
社政堂的课程,是属于自抒己见的地方,并非是老师授课,而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毕竟,就算是刘盛他自己,也会有不同的意见。
可以说,戌城,是一个文化超前的地方,可以令人大开眼界的地方。
高允曾经来授过一课,当时便被学生们的想法都给震惊了。
现在但凡无事,其便带着些颇有意思的政务前来探讨一番,每每都能受到一些启发。
朔州,是比较安静的,但整个大世却还是不太平,两个月来,西边儿频有动静。
比如,六月份,受东晋封号的氐族首领、武都惠文王杨盛去世。
而当初,杨盛听说东晋灭亡的消息,是坚持不改东晋的义熙年号的,也对他的世子杨玄说:“我已经老朽了,应当至死当晋朝的臣民;而你们则应好好事奉宋国。”
于是,到杨盛去世,其子杨玄自称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和武都王,还派遣使臣前往刘宋报丧。
这时,才开始改用元嘉年号。
而这个武都,就是仇池国,也就是生存在胡夏和西秦夹角的小国家。
所以,仇池,这个国家,我们现在就可以给他打上一个标签,大宋附属国,大宋死忠国,攻打大宋要小心他。
另有七月份,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镇南将军乞伏吉毗等,南下袭击黑水羌族部落酋长丘担,大败丘担的军队,也就前面说的宕昌国里面的一个小部落,现今还在追着砍呐。
随后,便是一个很重大的事件,也就是在这八月份,胡夏那个野心勃勃的游击鼻祖,设四门的夏国武烈帝赫连勃勃去世了。
胡夏算是一个强国了,在国力上,可以说能排前三,第一和第二自然是南北两个大国,这第三个便是胡夏,西秦和北凉又是一等。
胡夏国主死了,这对他周边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太子赫连昌即皇帝位,下令大赦,改年号为承光。
胡夏现在有没有事儿刘盛是不知道了,他这儿倒是出了个事儿,那便是七月份的时候,丘穆陵兰告假回家了,说是家姐要出嫁,刘盛闻言便记在了心上。
今日里,怀朔镇来了一帮子人,说是来省亲的,这省着省着,不知怎么地,省到了督护府。
而刘盛却是带着柳瓶儿出去了,唯有陈岚在府中。
陈岚出了府,便得知了来人是谁。
正是那有着婚约的丘穆陵人家。
而于此同时,丘穆陵兰家里也正在准备着出嫁的事情,这一家老小也都在。
而且丘穆陵兰护军将军的事儿也是传的十里八村人人皆知。
可谓是一时无两。
日下时,回到督护府的刘盛见着了人,客套了几句,便先让其人安置,婚约之事稍后再提。
然后,遣人去了虞城。
几日后,正待出嫁的丘穆陵家迎来了刘盛的侯人,一番询问之下,得知了真相,便将丘穆陵兰拉到一旁小声说着甚么。
随后飞奴传去,不日,刘盛便得到了消息,督护府便开始张罗着婚宴的事儿。
刘盛没按胡礼来办,是照着汉礼办的。
时间来至九月份,出嫁的女儿来了,被安置到镇里某处,择了吉日,刘盛算是第一次结婚了,不过这一次,是一次娶两个,还有家里的柳瓶儿不是。
九月十八,吉日,怀朔镇吹吹打打的好不热闹,街上行人也是往前凑着,毕竟朔州侯大婚,这热闹估摸着也就这一回了,怎么着也得瞅瞅。
街道两旁观礼的人很多,中间却是无人,毕竟刘盛得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呐。
一路吹吹打打的来至女家门前,大红灯笼、门有双喜,入门了背着新娘子上了轿,也便罢了。
女方也没照着胡人习俗逮着他打一顿,毕竟,早先就说好了,汉礼。
料来,掌朔州大权之人结婚是没人敢闹事的,娇子走了半路,对面也迎来一队迎亲队伍。
众人这一看,不得了啊,和朔州侯同一日结婚,不怕犯了忌讳?
这再仔细一看,哟,娇子都一样。
不得了。
众人心想着,可下一刻,让他们更加目惊口呆的事情发生了,也不知道那路来的胡子突然涌向迎亲队伍,这是胡人的习俗抢亲。
这迎亲队伍顿时乱做一团,冲撞之间一片乱糟糟的,随着刘盛的护卫镇压,很快也便平息了。
随着小小波折过去,队伍继续出发,到了督护府,新娘下娇子。
娘家人总觉得这新娘子有点不一样了,可哪里不一样,他们一时半会也看不出什么来。
婚礼正常举行,盖着盖头的娘子迈火盆啥的一套走下来,拜了堂,入了房,也没人敢来闹。
那丘穆陵人家的女孩,众人是从头到尾都没看到长啥样。
洞房里面,刘盛笑将新娘子头盖一掀。
眼前人,正是那丘穆陵兰,可是让刘盛给狸猫换了太子,呃,呸呸呸,是美人换了丑女。
刘盛暗道:“这不妥了吗?”
外面那人家,是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家女儿嫁的人早换了个样儿。
第二日,当丘穆陵兰出来后,那人家全家都麻了,微微一想,也便知道哪里出了岔子。
事儿已经办完了,毕竟也是胡人,也没打也没闹,就是有点懊恼,毕竟刘盛可是个大官啊,这眼睁睁的就看着这么好的女婿没了,能不懊恼吗?
这心里把那抢亲的人给恨死了。
刘盛笑送着这家人家,待送至府外,也便回了。
朔州随着丘穆陵兰入刘府,整个丘穆陵部便被刘盛打着其夫之名在短时间就完全掌握住了,其下之人,皆由小新妇管着,且安排着几个军师照应。
所谓:“皇者不善战,而善与友也。”
而刘盛既善战,更善友。
自丘穆陵兰入了刘府,朔州的丘穆陵部也被掌握,刘盛下的第一道令,便是将此消息封锁,之后,朔州之地发生不少‘摩擦’,白日里独孤部和丘穆陵部摩擦,夜里,许是为了报复,刘盛和丘穆陵兰也是时常‘摩擦’。
到得某日,丘穆陵兰一纸御状诉上,不待三五日,上头的口头责罚便落了下来,顺手又提了下丘穆陵兰的权力,随又遣丘穆陵部百二十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