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 棋子、棋盘(2/2)

词中的王,指的就是他琅玡王氏。

那么琅玡王氏到底有多牛逼?

六个字:“王与马共天下!”

这是东晋时代的局势。

王,琅玡王氏,马,东晋皇室司马家。

而他王弘,正是琅玡王氏中人,其字休元。

那么说到这里,咱们还得提一个人。

刘义隆的心腹之臣----王昙首!

为什么提到他呐?

因为王弘正是王昙首的大哥,而王昙首,也是琅玡王氏人,他排行老四,是家中的四郎。

而傅亮和徐羡之呐?

相对于王弘,他们可就是出身贫微了。

他们之所以能出头,全托两个人所赐,而这两个人就是被称为东晋门阀政治的掘墓者,前者孙恩、后者刘裕。

孙恩与刘裕都是出身微末之辈,而东晋的政治是家族门阀政治,中央皇家也只管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说白了,就是圈地,那个家族圈的地,那个家族说了算,那这些个家族还不得使劲圈地?

也就是我们说的土地兼并了。

他们圈山,山不可伐,圈水,水不可渔,圈地,地不可耕,唯有为奴为婢成为包荫户才可!

而孙恩的起义也是这种政治下的必然产物,可以说,孙恩的起义打破了这种政治,无论他是否有意,他都将无数家族击毁。

那么咱们再观刘裕,出身贫微的他是反对王与马共天下的,在他与孙恩的对决中,两人借助这场战乱清扫了无数小家族,也使得大家族受到了重创。

而这,恰恰才是刘裕在窜晋称宋之后能发起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的根本原因。

刘裕之所以重视寒门,是因为他是从士族豪强挟主专横中走过来的,对于此事,他能不严加防范吗?

史书记载刘裕有多项功劳,但刘裕并没有那么伟大。

他整顿吏治、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他的本意是要以寒门均衡士族。

而傅亮和徐羡之等,就是其中的产物,可以说,傅亮、徐羡之,从跟着刘裕开始,就已经站在士族的对立面了。

而他们的对立面,最大的boss就是琅玡王氏。

因此,对于刘义隆任命王弘为司空,二人多少是有些不舒服的。

反观王弘,却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义隆所在的荆州能频降祥瑞,就是琅玡王氏在出力,他们是想复辟‘王与马共天下’之局。

纵观刘义隆的荆州心腹,琅玡王氏之人最多,这是因为琅玡王氏已经对他刘义隆压宝了,所以他刘义隆才能如此顺利的被选择为大宋国主。

可能有人不信,那咱们再来说一人。

被刘义隆说想当宋昌第二的王华,他也是琅玡王氏中人,而王华本人,也的确是想当宋昌第二的,当时的刘义隆是看出了些苗头,这才对其怒斥。

可以说,南朝的政变,始终有着琅玡王氏的影子,包括刘义符,归根到底,这还是一场寒门与士族的博弈。

而他刘义隆就是一枚棋子,但此后因有着老爹打下的基础(寒门),从而升级成棋盘,制约着宗室、寒门、士族,可直到最终他也没能变成下棋者。

若不是这些掣肘,他刘义隆说不定还真能北伐成功!

“.......

檀道济......

进号征北将军......”

“.......

谢晦......

进号卫将军,加授散骑常侍,进爵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

殿中的小黄门仍在宣诏,这一通念叨下来,足足十数位官位上升者,可百官各有心思。

待得小黄门念罢,刘义隆朝某处看了一眼。

随着他的目光,百官中站出来一人,对于此人,咱们姑且称他为有关部门吧。

但见这有关部门对刘义隆大拜说道:“陛下,这几日以来,臣每每有疏上奏,但为之奈何,陛下不在华林园中,以致于臣有疏不可奏,不知今日,陛下是否移驾华林园?”

说罢,有关部门抬起头来,目光却不敢直视刘义隆。

他这个人吧,其实就是刘义隆的托,而华林园,是南朝宋惯例听取诉讼的地方。

只见刘义隆笑了笑:“我对于政务刑法不熟悉,可以如以往一般,仍请徐司徒(徐羡之)、王司空(王弘)二公主持!”

“陛下?”

有关部门故作惊异。

“速去拟诏!”

刘义隆挥了挥手,随后,又极为快速的开口说道:“令,封王昙首为侍中、拜右卫将军,王华为侍中、封骁骑将军,朱容子为右军将军,到彦之为中领军,诸公若无他事,便各自散去吧,退朝!”

言罢,刘义隆挥袖离去,让得百官面目相窥,可刘义隆已走,他们即便有话,也徒之奈何了,唯有散朝离去。

此次的朝议,可以说他刘义隆的谋划已完成大半,但他还得如履薄冰,因为这是政治斗争,容不得他疏忽大意......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