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胡汉问题不再言(1/2)

码字三点,想到后续剧情中的某一点,回想曾经开书之初的那些胡汉之争,本人来说说吧!

主题,四个字:大夏龙雀!

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各位敬请查阅资料来喷我。

说到大夏龙雀,这其实是本书中期的一个剧情,那么为什么提到这个?

很多人认为大夏龙雀中的大夏是指华夏,或者汉族夏朝,并很自豪的呼出大夏龙雀,在此我深表歉意,大夏龙雀,事实上以及历史上、史书上,其中的大夏是指胡夏,五胡乱华的胡夏,匈奴铁弗部刘勃勃的胡夏,当然,他改名赫连勃勃了,所以我说这也是书中剧情的原因。

赫连勃勃残暴不仁,武器铠甲锻造必有匠人亡,箭不入甲,锻造弓箭的死,箭入甲,锻造甲的死,很残暴,他让匠人铸百炼钢刀,上面做了一个龙雀大环,号称“大夏龙雀”

,在刀背上铸刻铭文说:“古代的锐利兵器,有吴楚的湛卢。

大夏的龙雀宝刀,名冠帝都。

可以用来安抚远方,可以用来怀柔逃亡者。

就像风吹小草,威力慑服九州。”

大夏龙雀!

呵呵,说到这里我很想笑,很多人对于胡人是提起来就来恨,但嘴角却时常喊着人家锻造的武器名字,可笑吗?

不,不可笑!

因为汉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民族,他将很多人包容进来,然后汉化成一体,胡夏也不列外,所以不可笑!

那么我笑什么?

我笑的是,我们汉族强大的包容性不存在于小说界,来说说为什么。

说几个人物,看看大家的第一印象!

姬轩辕!

(黄帝) 神农氏!

李世民!

花木兰!

好吧先这四个!

来说说第一印象,其中姬轩辕不用多讲,上古黄帝,部落首领,华夏民族的领袖发明了很多东西,重点部落首领,发明东西!

总体印象:好到爆棚!

神农氏,和黄帝差不多!

总体印象:好到爆棚!

李世民?

汉人、李二、大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好人、腹黑?

杀兄、欺嫂!

总体印象:一代明君,有好感,不讨厌!

或许有自豪!

花木兰?

汉人、巾帼英雄、替父从军!

总体印象:佩服,有好感,或许还想推到?

并有自豪感?

四人介绍完毕,再来说一个,胡人!

说到胡人,不得不说,大部分人心中冒出来的就是:残暴、把汉人当两脚羊、嗜杀、抢掠、无恶不作,不该活着!

总体印象:恶人,该死,该杀!

来说说我的主角,刘盛!

汉人?

半个,胡人?

半个!

然而,同为胡汉混血的李世民没人喷,我的主角就得被喷,身为胡人的花木兰没人喷,我这半个汉人的主角被喷。

为什么?

很简单!

印象!

(如果质疑花木兰为胡人,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

本书恰好写的就是这个时期,我写这本书,就是以她为点切入进来,查阅各种资料,不多,也就买了上千块钱的资料看,所以前面剧情稚嫩,看资料呐!!

) 李世民、花木兰,人家的形象深入民间,各大砖家叫兽为其洗地,所以,洗着洗着,那些胡人的标签就从他们身上消失了!

那么李世民真没了胡人习俗?

其他姑且不说,有很明显的一点,欺嫂,这是鲜卑习俗!

兄终弟及!

对,有习俗,知道了这是胡汉混血,但印象深刻,所以不讨厌!

同样的,胡人也被砖家叫兽洗成了这幅模样,我不否认有的胡人是这样,残暴不仁,但是,什么是胡人?

胡人称谓的来源,是因为汉人怎么长都长不过他们的大胡子,所以称为胡人,下巴为胡,嘴上为须,脸上为髥,所以,特么的关羽的形象都快成胡人了,怎么没人去喷喷?

那么大的胡子挂着,人家是髥须公、美髯公,不是美胡公!

再升一级都特么美胡王了,可以和孙悟空拜把子了都!

胡人,一个统称,他在人心中只有两个字:恶人!

并刻骨铭心,所以不容反驳,不容说胡好话!

真没好人?

那出使西域的张赛有个老婆,诸位看看?

河西走廊纪录片可以瞅瞅。

不是没有,而是下意识的屏蔽了。

来说说我书中的胡人吧,客观来讲,胡夏国,赫连勃勃人渣一个,是你们印象中的胡人。

北凉,陌生人一个,没啥作为,可以恨!

南宋,怎么说,汉人的国度,你们也恨不起来,最多恨个怒其不争,但人家马上迎来元嘉盛世,歇了歇了!

重头来了,北魏。

猪脚所在!

说到北魏,来说说当政的拓跋鲜卑,说到拓跋鲜卑,我给大家纠正个问题,五胡乱华,拓跋鲜卑根本没参与进来,参与进来的是慕容鲜卑。

那么来说说拓跋鲜卑这个胡人,其出生大兴安岭,渔猎一族,自拓跋力微带领下进入游牧族,其后迁移,在五胡乱华时于后赵接壤,被后赵所阻并没有来到中原嚯嚯汉族,而他也没有国家,只有一个号,因其在地而得名,是为代,其首领被封为代王!

而拓跋鲜卑和后赵这两个民族生活习俗相近,关系就很好,在石勒在位时,当时的代王将他弟弟拓跋什翼键送到赵国当质子,当时陪同的有一万多人吧,他们在后赵接触了中原的汉族文化,十几年来,这个拓跋什翼键深受我们汉族的文化熏陶,时刻想着回到族内将如何用汉文化改造他的国家。

时间不久,他国家有乱,他身为代王的哥哥逃亡到赵国,石勒接待了他哥哥,并带他哥哥观看汉族文化,不久,石勒派兵帮他哥哥平反,他哥哥又回去做代王了。

年后,他哥哥死前对大臣说,一定要他这个弟弟拓跋什翼键来当代王,因为他知道他弟弟的抱负,而他也接触过汉文化。

就此,中间起了些波折,拓跋什翼键还是当上了代王,他学汉族的一切,包括置百官。

其后人也深得其心,秉承汉化万岁的职责。

(手机打字,省略很多!

) 到拓跋珪的时候,拓跋鲜卑对汉族文化高度重视,劝课农桑更是不在话下,尤其是做出了分散诸部、分土定居的策略。

(和心中的胡人相去甚远,可查其人!

) 其子拓拔嗣,同,比其优(可查其人!

) 拓跋焘,政治清明、劝课农桑、赈灾发粮、严惩百官、不一而足。

(本人写的就是这个时期!

) 到了孝文帝更不得了,全面汉化,改姓,全改成汉化的。

请那些提胡就恨、胡汉混血都喷的诸位查一查这几位所谓的胡人,坏不坏?

恶不恶?

吃不吃人?

残不残暴?

请带点脑子好吗?

当然,拓跋珪晚年嗑药不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