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安置(1/2)

老者背着包袱,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拄着拐儿,瑟缩着身子慢悠悠的跟着队伍。

风大路滑,鹅毛般雪花不要命的杨撒而下。

许是饿的久了,背上的东西有些沉重,老者身子晃了晃,脚下一个不稳,便摔倒在地。

一声尖叫传来。

小孩也被带倒,‘包裹’吧嗒一声掉在地上,包袱里几个破碗一阵脆响,被摔得粉碎。

一个打滚,老者赶忙起身,不顾身上的雪水,扶起一脸泪目的小家伙。

“嗯,小玲绮不哭,都怪爷爷不好。

乖!”

“疼吗?”

“不疼爷爷!”

“哈哈,我就知道我家闺女最坚强了。”

“嗯嗯,小玲绮,最坚强了!”

小家伙虽然只有四五岁年纪,却非常乖巧,被老人扶起后,立马收了眼泪。

守备队队员瞧见,快走两步穿过人群,一脸笑容的看着这一老一少,关切的问道:“你们没事吧?”

“没事没事,我这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是这位小兄弟,我们还要走多久啊!”

老者转头无所谓道。

“快到了,穿过前面的路口,便是峪口村了,东西我帮你拿着,老丈你牵着孩子就好!”

“那多麻烦您!”

“没事,不麻烦,上头有令,将你们完好无损的带回去,出了差错,可不好交差。”

“小伙子,老夫姓严,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董前,老人家叫我阿前就行!”

“行,那谢谢阿前兄弟了!”

第二天,高顺领着流民队伍便回来了,这一切大大超出郝昭的预料。

本以为没几人,看着眼前的一幕,郝昭差点吓死。

心中暗道,坏事了!

人群乌泱泱的聚集在一片空地上,看着规模不比那日选拔来的少。

那片空地,是前些日子郝昭作为选拔充实人手,专门打理平整的地方,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这片空地,都是在郝昭家的田埂上平整出来的。

足足四五亩,只是大概平整,泥土都比较松软,打插木桩,新建房舍还是比较容易的。

只是土层压的不实在,新建的茅草屋子扛不住北地的大风,但短期内使用还是足够的。

压实土层,可以以后再做。

这些日子,郝昭请村里人帮忙,在那片空地上,新建了八间茅草屋子。

中间的一间茅草屋子里,郝昭摆着两台案几,几把胡椅,屋里一角,有郝昭用粘土和煤糅合的蜂窝煤,和买来的一篮子木炭。

一旁的火炉里,烧着蜂窝煤,让屋里暖烘烘的。

火炉上还架着一口大锅,几个掌勺的妇人还在不停翻搅着。

案几上有笔墨,还摆满了空白的竹简,这是郝昭给流民作登记用的。

瞅着这来人,郝昭心头打鼓。

这得多少人啊,男女老幼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

简单的登记过后。

郝昭招呼大家“开饭了!”

“哗啦啦!”

八间茅草屋子的木门,同时打开。

将一位位百姓迎了进去,郝昭也亲自上手给百姓们盛粥。

有收购队员维持着秩序,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粥,是皮蛋瘦肉粥。

这是郝昭特意吩咐的,也是以前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妇人们不会做,郝昭便手把手的教。

只是食材配比,郝昭就懵逼。

北地不缺肉食,家家户户都有储存肉干,用来应付这漫长的冬季。

粮食却是少的厉害,很多都是从冀州进口。

蛋很少份量,所以这粥里的米面也不多,肉粒是管的挺足,基本可以当作肉汤喝。

并州的粮价,是比其他地方高上几成,好在肉够多,众流民也吃的满足。

有充足的肉类供应,北地人的平均身高和身体素质也是比其他地域强上一些的。

用餐结束,流民们大都与郝昭见过一面,更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不少人在得知郝昭便是小神仙后,更是当场跪地,给郝昭祈福。

郝昭哪敢接受,一一将人扶起。

总算告一段落。

郝昭找来张辽、高顺,他一脸凌乱,声音有些埋怨,道:“这,怎么这么多人?

有按我的要求办吗?

会不会搞错了?”

郝昭的表情,在容貌气质的加成下,两人看着像是翻白眼,还是蛮可爱的。

张辽认真的点点头,手指指着屋外广场上的所有流民:“主公,全在这了,全部按你的要求办的,绝对,没有搞错!”

“张辽兄弟说的没错,主公,这些全是符合要求的人,都是按照您给的条件,一一筛选出的。

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高顺肯定道,他能够理解郝昭的心情,这么多人,他也是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全部带回来的。

郝昭看着广场上的人群,一个个虽然衣衫褴褛,但脸上的希冀却是骗不了人的。

在他们眼里,郝昭看到了未来,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看着两人一身的雪水,瞪了两人一眼,没好气道:“你们下去休息吧,剩下的交给我了。”

“等等……”

郝昭顿了顿,再次看了两人一眼,想到了什么“高叔,你顺便通知一下郝运族长过来一下。

张辽大哥,你去通知程平,带着收购队换一下你们的人。

赶了一早的路,又忙了半天,让你们的人都好好休息。”

有些事,他们处理起来也没经验,只得听郝昭吩咐。

“唯x2”

看着两人离去,郝昭气咻咻的看了乌木一眼,这家伙一直在一旁看热闹的,没好气地道:“看什么看,带人将做好的几顶帐篷搭起来!”

“唯!”

乌木赶忙退了出去。

这些时日,随着张辽学习,基本认全了所有的隶书字体,毛笔书写也练得有模有样。

登记的这些人中,青壮只有不足六十人,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便有近两百人。

其余包括女人、年纪大的老人,有近三百人。

流民们在守备队的监视下,男女分开,排队进入茅草屋子。

八间茅草屋子,每一间,都挤了差不多十人。

一间间帐篷,很快便搭建好了,总得十七间帐篷,每间帐篷差不多挤下六七人。

这才安排下不到一半的人,郝昭又让收购队、守备队、运输队分流人口,这才安排下大半的流民。

又和郝家族长郝运商议,让一些人暂住在村里。

郝运族长还是很好说话的,在付出了一贯钱住宿费,外带三贯钱保证费的情况下。

终于,在天黑前,将剩下的百多人安排妥当。

其中郝昭的朋友,王寒、郝山、董麻杆也都帮了大忙,帮忙安置了十几个流民。

郝昭甚是感动,顺便承诺王寒、郝山两人,让他们去收购队暂时充当预备队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