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第 319 章(1/2)
改革税法逐步稳定, 在此期间,林满堂改良的玉米和红薯种遍全国。
林晓种植的海椒也慢慢铺开市场,成为百姓们饭桌上的新宠。
就在这时, 商队送来一封信,林老太病重。
林满堂二话不说, 便辞了官职, 回家守护老母。
皇上这些年多倚重林满堂。
这个臣子不爱揽权,又事事以百姓和江山为主,批的条文都甚合他心意。他也省心不少。
可现在这个臣子要回乡, 而且极有可能丁忧好几年。
皇上怎么舍得?他想尽法子挽留, 金银珠宝如流水般赐给他, 甚至就连王羲之亲笔所书的字帖也送给他。
林满堂却说什么都不肯留下,并且还言之凿凿,“臣在外为官多年,老母一直由大哥照顾, 这些年鲜少回去照顾。望皇上体谅臣的心情,莫要让臣心有遗憾。”
皇上还能说什么, 留也留不住, 就只能赏了他许多珍贵药材,又亲自派了御医随行帮忙诊病。
林满堂再三谢恩。
林满堂这一离开,朝堂立刻炸开了锅。谁不想当首辅,于是各路神仙各显其能,纷纷加入争权的队伍。
而林满堂则是与下属会面后,又与女儿女婿吃了顿饭, 第二天带着媳妇浩浩荡荡往兴庆府出发。
这次大吉大利也带着媳妇孩子回来了。
阔别家乡近三十年,林满堂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现在的干瘦老头。一切就像梦似地。
他归心似箭,路上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风景, 一再催促商队加速。
终于在一个月后赶到了小庄村,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已经八十三岁高龄的林老太现在已经下不地。
曾经那个抠门的大嫂刘翠花因为这些年两个儿子不停捎钱过来,她也变得极为大方。什么好东西都舍得买给婆婆吃。
但上了年纪的人牙口不好,再加上李秀琴又捎了她写的养生书籍回来,老人家便不怎么爱吃肉。所以也不怎么胖,比林满堂还要干瘦。
林满堂的瘦来自于他忙于政务的劳累,精瘦精瘦。
可林老太那就纯粹是上了年纪,皮肤失去水分,没有光泽的干和瘦。
但老人家精神极好,看到心心念念的儿子归来,老人家紧紧抓着他的手,一遍遍念叨,“儿啊?饿不?”
她脑子还是清醒的,但翻来覆去就这两句话。再多的话也说不出来,就只能点头和摇头来表示。
林家有专门照顾林老太的下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婆子,进来后就扶林老太起来,给她捶背。
刘翠花在边上笑道,“今儿婆婆精神好,眼睛都比从前亮了。还是二弟管用。”
林福全搓着手吩咐门边的婆子多弄几个菜。
“你家的院子,我前几日接到信,就让广仁一家搬到自家了。屋里已经收拾干净。但是家里没什么菜,还是在这边吃吧。”
林满堂道谢,让闲杂人等出去,叫了御医进来诊脉。
御医诊完后,林满堂和林福全齐齐追问,“怎么样?”
“老人家年纪大了。”御医仔细诊过脉后,来了这么一句。
老人家到了这个岁数,身体机能已经开始老化,耳朵聋,反应迟钝,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别说现在,就是再过两千年,也治不好。只能熬一天是一天。
林满堂让大哥给御医安排一间空房,自己就守在母亲旁边,像哄小孩似的跟她讲故事。
林老太眼底含着笑意就这么安静地听着,她看着自己的儿子,好似怎么都看不够。
林满堂心里愧疚,刚穿来时,他曾发誓要好好照顾母亲,可为了自己的前程,他只能离开家乡,又因离得太远,不曾归来。
他娘那样疼他,舍不得他奔波,从来不说。
这次要不是大哥察觉出她时日无多,担心他将来后悔,说不定她又会拦着他,不让他回来。
“满堂啊?”
林老太用那双干枯如老树皮的手抚摸小儿子的脸,磕磕巴巴地问,“你…你还没生个儿子啊?”
林满堂泪如雨下,他娘竟还心心念念这件事。
“谁…给你养老送…终啊?”
林福全在边上给她擦口水,“娘,有大吉大利呢,他们会孝顺二弟的。咱们是一家人。”
林老太松开二儿子的手,改握住大儿子的手,执拗得很,“你说的。这是你说的。”
林福全点头,“对,我说的。”
林老太这才咧嘴笑了,林满堂一阵心酸。
李秀琴看不下去了,到灶房给林老太煮了一锅粥。
刘翠花抹了泪跟到灶房帮忙陪她唠嗑。
李秀琴就安静地听着,等一锅粥熬完,她盛了一碗送到林老太房间,林满堂接过来,亲自喂她。
李秀琴便退了出来。到了院子,村里许多人都过来看望她。
“秀琴,你咋还这么年轻呢?哎呀,咱俩好像同岁吧?你咋比我家花儿还年轻?”
“秀琴,还认得我不?我是村口关家的大儿媳呀。”
“秀琴,去我家唠唠嗑吧?我们家炕暖着呢。”
……
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看了过来,李秀琴叫不出名字,就只能笑着跟她们打招呼。
刘翠花见她似乎都记不清人了,便给她逐一介绍。
“秀琴,你咋这么厉害呢。我听说你现在还写书了。”
李秀琴笑着拢龙头发,“我写的是养生书籍。”
“哎呀,以前我还不知道啥叫养生,可看到你,我就明白了。你这养生是不是可以让自己年轻?你这是吃了啥灵丹妙药,咋不老呢?”
李秀琴脑子有点懵。她的书在三年前就写好了,在京城上流圈销售极好。
主要是书里的食材普通百姓消费不起,有钱人才能没事干,天天保养自己。
李秀琴知道这些人不会按她写的去做,便只能说些场面话,“只要保持乐观,常笑,没有太多糟心事,就会年轻。”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不行啊。儿子不争气。男人不在家,谁家没个糟心事。”
李秀琴被她们炒得头疼,就问起村里孩子的学习情况。
这里面关屠户的大儿子最有发言权,她小儿子已经是个举人了,虽然乡试考了四回才挂了末尾,但好歹是考上了。
“那秀才呢?”
刘翠花笑道,“王高家的二孙子中了秀才,还有许成祖的小孙子也中了秀才。”
两个秀才,一个举人,算是不错了。
李秀琴心想,他们家的一百亩良田没有白花。
刚刚进村时,她注意到,村口右边的房子比从前多了几十户。想来都是新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瓦房。
这些年,读书没有天份的孩子年满十五岁都被送到商队历练。
林广源是商队头领,下面分成五股小商队。分别由关小郎家、王二郎家、大利家、李松节家和许二郎五家带领。
这些年又陆陆续续增添人手,几乎全村人都跟着商队赚钱。
小庄村也成为整个新陵县最富有的村子。到了年纪,外村姑娘争着抢着想要嫁进来。
她们聊得正欢,林昌盛来了。
他现在还是村长,他是长辈,李秀琴赶紧上前问候,并且将叫了男人出来。
林满堂也是好久没见大伯,自是一翻亲切。
双方聊了一会儿,林满堂就让大伯帮忙主持一下,“早几年,圣上就赐了我们林家一块匾,我这次也一块给带来了。咱们选个良辰吉日挂上去。”
林昌盛欣喜若狂,圣上钦赐的牌匾,那不是跟他们村口立的状元牌坊差不多效用。
老头子激动得不成,明明比林老太年纪还大,却精神抖擞,一个劲儿点头,“好好,我这就叫二儿子去安排。”
林广仁现在给老子跑腿,几乎什么事都由安排。
村里人得知有牌匾,哪怕不是赐给他们家,也都与有荣焉,表示一定会前来庆贺。
第二日,林满堂和李秀琴带着礼物去了趟刘家村。
李广角早就不给人看病了,依旧当他的里正。倒是李卢根因为有李秀琴常年寄回来的医书,这些年长进不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夫。还在县城开了一家药铺。生意倒是不错。
而李卢丁早先在府城卖爆米花,后来大侄子去商队混,他便也跟着商队沿途买下人帮着兜售他的爆米花,他的爆米花在许多个地方都有铺面。虽然赚的不多,但是积少成多,每年赚的钱不比其他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