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14章 第 314 章(1/2)

三个月后, 刘长平跟着商队终于到了京城。

这一路,他吃尽了苦头,真是应了那句话:在家千日好, 出门一时难。虽然随行的商队会将一切都安排妥当, 可他们为了控制成本, 一直都在赶路。

本来这路就成,路还这么颠簸, 刚开始那几天他在牛车上颠得上吐下泻,不想拖累大家进度, 他才咬牙撑着。

谁知撑着撑着,他也就习惯了, 一路颠簸到了京城。

京城是个繁华的都城, 高楼叠宇, 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刘长平忐忑不安跟在林广源后头到了林府。

林府左侧就是巍峨的皇宫,远远看去, 可以看到不少守卫站在城门值岗。

刘长平看得眼睛都直了, 以后他要是考上进士, 是不是也能见到皇上?

他兀自出神,林广源回头, 拍了下他肩膀,“好小子,眼神都直了。快进来吧。”

刘长平点头, 挠了挠头,跟在他后头进了林府,“林爷爷,您进过皇宫吗?”

林广源摇头, “我一介草民怎么可能有机会进皇宫。你想进皇宫看看,估计得等琼林宴。”

刘长平点了点头,四下打量林府。

两人沿着抄手游廊一直往前走,七拐八拐经过圆拱门,进了一处主院。

“今儿不是休沐,你干爷不在家。先见你干奶吧。”

刘长平乖巧应了,只一颗心还是忐忑着。

主院看门的嬷嬷看到林广源来了,立刻颠颠跑进门口,接着就看到立在门口的丫鬟进去通知。

没过多久,长相秀美的大丫鬟就扶着一位富贵端方的妇人出来。

这妇人长相丰腴,嘴角含笑,瞧着只有三十多岁。

“快进来!前几日就收到信,说你们回来了。”那妇人用沐浴春风般的眼神打量自己,刘长平心里紧张个不停。

“这是长平吧?”李秀琴笑问。

林广源点头,“是啊。这孩子路上遭了不少罪,都瘦了。一直咬牙忍着。倒是个乖巧的孩子。”

刘长平讶然,何着林爷爷知道他遭罪,却一直不说。这又是考验自己呢?

李秀琴拉着刘长平,从上至下瞧了一遍,“哎哟,与青文长得还挺像。快进来!快进来!这到了自己家,那就好了。”

一家人到了里屋,刘长平还是不敢相信面前这人是他干奶。瞧着只比他阿娘大几岁而已。

“你这孩子怎么了?一直盯着我瞧?”

刘长平羞臊,又是孩子,就没忍住,“我来之前,以为您是个慈祥的老太太,没想到您这么年轻。”

李秀琴笑出了声。作为年纪大的老太太最希望别人说自己年轻。

林广源也赞道,“是啊。弟妹瞧着是比较年轻。不像我家那口子,脸上褶子一道一道的。”

自打他成为商队头头,他家日子也好过起来,开始收拾打扮自己,可跟弟妹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李秀琴笑了一阵儿。

刘长平示意仆人将带来的礼物呈上来,从怀里掏出两封信,“这信是我爹娘特地让我带给您的。”

李秀琴接过信,拆信封瞧了一遍。

李秀琴冲刘长平道,“你爹娘让我给你在城西租套宅子,你一个孩子出去住,我不放心。我在前院给你安排了住处。就住在我们家吧。正好我闲着没事,也能照顾你。”

刘长平赶紧拒绝。他倒没有寄人篱下的想法,主要不想有人盯着自己读书。

可是李秀琴坚持让他留在林家,不放他一个人离开。

这么点的孩子初到京城,要是交了些狐朋狗友学坏了,她怎么向桂香两口子交待?

刘长平到底不敢忤逆长辈,只能点头答应。心里却紧张得不成。

晌午,李秀琴特地给商队接风洗尘,刘长平也出席。

吃完饭,李秀琴便让庄管家带刘长平去国子监报道,“国子监是十日休一回沐。你先休整两天,养养精气神,三日后再去上课。”

刘长平点头应是。

他跟着庄管家去了国子监。

国子监的教谕亲自考较过的学问,给他编入乙班。这个班比启蒙班强一些,相当于是童生水平的学生才能进的。

刘长平暗暗松了一口气。大家水平差不多,那他应该不至于被碾压。

回了林府,他在客房休息。

到了晚上,刘长平便见到传闻中的干爷爷。

与他想像得不太一样,干爷爷看起来一点也不严厉,至少比他爹脾气要好。看他的时候,也是笑眯眯的。也没什么架子,更没有官威,身上也穿着很家常的棉布袍子。

如果不是有人告诉他,他根本看不出来眼前这位干瘦老头是正一品大官,手握全国钱袋子的户部尚书。

刘长平乖乖叫人。

林满堂拍拍他肩膀,“哎呀,青文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咱们还真是老了。”

李秀琴白了他一眼,“我可没老。今儿这孩子还说我年轻呢。只有你老了。”

林满堂好脾气笑笑,“是,我老了,你没老。”

一回头,便看到刘长平用惊奇的眼神看着他们斗嘴,林满堂哈哈大笑,“你这孩子忒老实。在路上受不住颠簸,怎么不说啊?”

刘长平挠头,老实回答,“我爹让我不要给林爷爷添麻烦。”

林满堂满意地拍了拍肩膀,“还算懂事。你林爷爷商队的货品要赶着年前这段时间卖出去。要是耽搁,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

李秀琴见饭菜上了桌,招呼他们坐下,“好了,咱们吃饭吧。”

吃饭时,林满堂不停给刘长平夹菜,又问了些广州府的情况。

刘长平将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

吃完饭,林满堂叫刘长平到书房。

刘长平心里一咯噔,苦着脸跟在他后头。

林满堂活了两辈子的人了,哪里看不出这孩子有多紧张,便宽慰他,“你也别紧张,我听庄管家说,你书读得还成。你爹是个神童,对你要求太高。其实科举并不是只有神童才能考上,像我三十多岁才读书,不是照样考上了?读书需要恒心,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刘长平在他耐心的讲解下终于放松。

干爷爷人老成精,跟他聊天,很容易就能被他带进他的思想,甚至他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再加上干爷爷说自己以前也是学渣,学习很吃力。可经过刻苦努力,最终也考上了。

刘长平信心倍增,开始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有些话,他都不敢跟亲爹说。主要是他爹认为他是个小孩子,想法太幼稚。

他说出来一定会被爹爹批评。可干爷爷不会,他甚至鼓励他写一篇策论,然后用实践证明论点。

刘长平受益匪浅,打算趁着休沐试一试。

林满堂拍拍他肩膀,“你别有压力,要是有什么不会的,可以问你的先生。如果你先生也不会,等我休沐时问我。”

刘长平点头应是。

聊了一会儿,双方各自回去歇息。

林满堂回了后院,李秀琴迫不及待追问,“长平学业怎么样?”

“学业倒是还成。”林满堂叹气,“这孩子性子太过内向,青文两口子把孩子逼得太紧。这孩子有事就闷在心里,你好好开导他。别给孩子太大压力。我瞧着他挺有分寸。”

李秀琴点头,“成。”

一夜好梦。

接下来几日,林满堂一直处于忙碌状态。

有一天,下了早朝,他求见皇上,将白银一事一五一十报给皇上听,并且提出对回来的海船加征白银税。

皇上险些以为自己耳朵听岔了,重复他的话,“你的意思是说加征白银税?”

林满堂点头,“对。”

皇上瞠目结舌,“可自古也没有给白银征税的?”

白银就是钱,哪有给钱征税的。

他缺钱,也曾想过将那些贪官的家全都抄了,给国库添一笔,但事实上,为了朝堂稳定,为了名声,他每年只抄几个贪官。

世人都说皇帝权力最大,但他大不过世俗,大不过礼法。

给白银征税就超过了世俗礼法。这是疯了吗?居然出这种馊主意。

皇上心里腹诽,良心发现自己逼得太狠,从书案后面绕到前面,善解人意拍了拍林满堂的肩膀,“林爱卿,虽然朕一直催你为国库多赚些钱,但也只是想着能者多劳。你要是实在想不到好主意,朕也认了,你没必要拿这种主意来搪塞朕。”

疯了,一定是他逼得太紧,将林爱卿逼疯了。这么忠心可靠的臣子,皇上用着顺手,真不想他出啥事。

这是拿他当疯子看了。林满堂心想:这就是他媳妇说的认知偏差。心里一再安慰自己别生气。毕竟皇上并不懂通货膨胀,他就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皇上,如果不加征国税,那咱们国家的货品就会源源不断运到国外,而我们只拿回了些白银。如果您把白银看作石头,您不觉得这桩交易很亏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