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9章 他爸死了(1/2)

回到宿舍,柯南累得懒得一动不想动,连手指都不想动弹一下。

多哥也懒得做饭,但是肚子在抗议了。

叽里咕噜地唱着《空城计》,柯南为了安慰胃,对多哥说:“多哥,中饭怎么解决呢?

要不要去买点菜?”

“算了,等下下楼去买盒饭吃。

我等一下要赶船回家。

我爸死了。”

多哥说。

柯南心想,这人真沉得住气,心肠很硬啊,老爸死了,竟跟没事人一样,柯南知道他假,还常背后搞小动作,在负责人面前打小报告,负责人很喜欢这种人,可是同事们都远离他。

他的爸早就有病,拖了很多年,据说是在外工作的,在乡村里还是很不错的。

那时候没有取消商品粮户口,村里有人在外参加工作,就很了不得,大家都羡慕不已。

因农村里出来工作人是非常难的。

在六七十年代,如果想跳出农门,是比登青天还难的事。

一个村出了工作人,那个村就为那个工作人感到骄傲。

但是,当时多哥和他的弟妹们,跟着多哥的母亲在家务农。

多哥的父亲在外工作,家里没有劳动力,多哥上学上到高一,就响应号召,终止了学业,去参加外出大修水利的活动了。

他的母亲带着孩子在家既做农活,又养孩子,真是苦不堪言,吃尽了人间苦楚。

因家中没有主要的男劳力,孩子又多,家里每年算账,村里会计告诉她:“今年超支了!”

她就要向她丈夫诉苦,多哥的父亲只好拿钱来补窟窿,尽量使家里不欠村里的钱。

多哥在外修水利的时候,略懂一些算工程的皮毛,这就成了他在单位办公室里骄傲的资本,常在同事和负责人面前炫耀炫耀。

负责人对水利工程或者其他建筑工程,十窍通了九窍,就是有一窍是不通的,看他说的头头是道,也就将信将疑,反正他算账给自己算得多,足够做项目还有剩余,给别的同事的预算紧巴巴的,最后东挪西借,总算把项目勉强做完,最后得表扬的还是他,而不是其他同事。

这个自私的预算方案一直持续,负责人还认为他专业,羡慕不已,欣喜若狂。

水利修得差不多了,多哥又回到村里。

因他读过高一,算是有文化的农村人,村支书就安排他当村里仓库的保管员。

多哥清楚记得村民中有些人得罪过他家,特别是他和他爸都不在家的时候,有些村民曾讥笑过他母亲,他母亲给多哥哭诉过此事,多哥就记了仇,总要寻机报复。

这次当了保管员,机会来了。

当那些曾讥笑过他母亲的乡亲,他都借故不给人家东西,或者拖拖拉拉,耽误人家做活儿,利用这些整人的机会,他得意了好一段时间。

这叫“君子”

报仇,十年不晚。

他心里暗自得意。

六个月后,他的保管员的钥匙就被通知交出,这次决议是村组开会集体研究做出的。

村里再考虑多哥是他亲戚,又是国家工作人员的长子,也没有办法。

众口铄金,就是金刚葫芦娃,也挡不住群众口水的腐蚀。

多哥一气之下,就离开村子在外做工,不爱搞农业,喜欢上了赌博。

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从农民变为职业赌徒。

他的爸爸气得没办法。

他的兄弟效法他,也不务正业,比他还牛叉,玩的幅度和尺度都够大的,令人瞠目结舌,最后他们虽都成了家,但是家庭危机四伏,他过得并不幸福。

他的爸爸后来将他的妈妈弟妹们都接到了城里居住,把村里的老房子和所有家具都交给了他,他却认为他爸对他不公平,心怀苦毒,总是和他父亲格格不入,在一起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充满了**味儿,似乎一点火就能引爆一栋大楼。

总之,水与火不能在一起,必是你死我活的结果。

多哥将社会的一套拿到了现在的单位来使用,使单位也充满了怀疑、猜忌、表里不一、人人自保的危险。

刘小姐来自外地江海区,对内地人缺少了解,特别是内地的一些老油条、**湖,刘小姐更是知之甚少。

表面上,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正像平静的大海,表面一片和平之象,水里却又是一番天地,暗潮涌动,充满杀机。

多哥的父亲仙逝,对他没有冲击,看不出他的悲痛,倒看出他有些得意,认为自己的敌人最后败在他手下,先离开这个世界,从此以后,他的敌人数目又减少一个,他可以为此高兴上几天了。

中午,柯南和多哥各自买了盒饭,多哥的胃口奇好。

他们吃完饭,又回到宿舍,休息一会儿之后,多哥收拾了行李,搭上了去港口的车。

柯南送多哥到楼下,他对多哥说:“节哀顺变!”

多哥想了好一会儿,没听懂柯南说的话。

可能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词组,也可能听是听过,就是不知道是哪几个字,他只笑了笑,就走了。

多哥走了之后,柯南翻开日记开始补写这一周的内容。

到魏村后,住在方干事家的阁楼上。

白天要到各小组里走访,考察踏勘建水池的地址,晚上返回,住在阁楼里。

所谓阁楼,就是木板搭成隔开的空间,上面是檩条和青瓦,下面是木板,木板下面就是白天人所活动的地方。

阁楼上有一盏灯,电灯泡悬在那里,开关是拉线的,一头拴在床头的床架上,一头连着房顶。

灯泡很黑了,上面布满灰尘,好像很久没擦了,他们没有擦拭灯泡的习惯,也可能没有时间来擦,平时都在忙农活儿吧。

晚上洗了脚,小心翼翼地上了阁楼,摸索着打开电灯,却发现亮度根本不够。

加上白天走路爬山太累,柯南就没能坚持写日记。

因此落下了一些,趁多哥不在宿舍的机会,没人打扰,把日记补齐。

刚写了一篇,柯南的手机响了,一看是陌生的号码,不想接。

继续写日记。

没过多久,电话铃声又响了,柯南就接听,“喂,是季先生吗?

我是圆脸妹,下来啊,我在楼下。”

柯南一听,想起来了,是老朋友了,这房子还是她帮忙联系的呢。

知恩图报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

他说:“哦,是你啊。

我在写日记。

你有事吗?”

“怎么像小学生啊,都这么大了,还写日记?

下来吧,我好无聊,下来陪我说说话。”

圆脸妹说。

柯南想,下去陪陪她也行,只要不胡来,学习柳下惠,坐怀不乱。

柯南就下了楼,门口坐着一少女,向他挤眉弄眼的,笑他。

柯南看到面包车停在那,圆脸把门打开,柯南上了车,车就开走了。

面包车是小城县城里的公共交通工具,因其体积小,爬坡灵便,一次能坐六七人,很受市民欢迎。

交通线路主要在县城里跑,偶尔有包车的,也出县城,到山上去。

圆脸妹主要在县区里跑,如果生意不好的时候,偶尔也去茶店。

在城区里跑客运,从西坡到黄坡,差不多有二十多里的线路,来回跑,也够呛。

黄坡是老城区,原来的行政服务都在那里办公,后来修建三峡大坝,水位抬高,移民搬迁,行政服务中心才在西坡选址新建了办公楼和家属楼,形成了办公和生活区。

柯南才来小城的时候,三峡水库蓄水不多,他就在老城区家属楼居住。

圆脸妹在他还在老城区生活区宿舍租住房子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认识,柯南也常常坐她的车上街和下乡到茶店,在半路下车,然后爬山去荷村。

当时沈静在负责监管荷村,柯南偶尔去帮帮忙,从那时候起,圆脸妹就存留了柯南的电话号码。

不过,这是第一次主动给柯南打电话。

柯南看圆脸妹耍着方向盘,很娴熟地驾驶,一边跟柯南说话,一边用眼睛瞟着路上的行人,看谁要坐车。

她毕竟有多年的驾龄,又有读人的经验,车上总不会少人,保留着一到二人或者更多的数量。

柯南被喊到她车上,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可以充当一下乘客。

圆脸妹的确长着一张圆圆的脸,颜色是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忍不住想咬一口尝尝。

虽说才到四月份,小城南北都被山包围,气温偏高,圆脸身上洒了香水,车上也放了香囊,给人的感觉很清新,沁人心脾。

“我看到了你们一起的那位中年油腻大叔,他到港口去了,他去哪儿呢?

我就想起你,无聊翻翻手机,没想到还存有你的号码,就试着打打电话,约你出来玩。”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